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陝西澄城是歷史悠久的古城,而堯頭鎮是中國源遠流長的民間粗瓷的活化石,澄城堯頭窯燒製技藝已被國務院公佈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是中國著名的窯口。

堯頭窯遺址,面積達4平方公里,有古窯30餘座,古民居上百家,從殘瓷及窯具堆積能劃分出元、明、清、民國等地層,燒製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

時光穿越,歷史煙雲,在市場經濟的選擇下哪一座座不再冒煙的瓷窯,哪衰敗的街市門面,使人們有一種感傷的情懷,思古之幽情。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第一部 小城故事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時光不染,回憶不淡。

黑白照片與哪年代……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入城後首先看到的是武術表演,這是武館或者鏢局在進行宣傳活動。

武術是中國祖先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榮耀。千百年前,中國的祖先就把它推向了頂峰,成為世界人們仰慕的一種體育項目,在哪年代幾乎所有的大型活動如集市都有武術表演並且宣傳自己的同時也增添了活耀氣氛。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長了歲數曾經的製陶技工做在城門下觀望著熙熙攘攘的來往人群:老人的心中這就是我最美的家園。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堯頭窯的集市主要經營自己的特色產品各種瓷器。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賣家介紹這是正宗周家窯燒製的。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小城集市到處是陶碗瓢盆交響曲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貨比三家,再降一文。

堯頭窯除了陶瓷用品其餘全部都是外購,所以小集也是品目繁多,小鎮集市雖然沒有現在的車水馬龍,但也有川流不息的人群。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背褡褳的趕集人

搭褳是昔日我國民間長期使用的一種布口袋,通常用很結實的家機布製成,長方形,中間開口。裡面放著紙、筆、墨盒、信封信箋、印章印泥、地契文書、證件帳簿……等等,都是處理文牘的用具。過去的商人或帳房先生外出時,總是將它搭在肩上,空出兩手行動方便,搭褳是哪年代很時髦的錢包及揹包。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家家都有大水缸

那時候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頭井邊用轆轤攪水挑回去把缸到滿。如果用水缸裝糧食哪就相當是現在的土豪了。當地民俗:嫁女進院要看缸,缸多糧食就多,嫁過去不捱餓。

古澄名窯 三部曲(上部)

堯頭窯買大碗

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二十六,二十六滴一點,跑到堯頭買大碗”。這是在關中東北部和陝北一帶流傳了千百年的諺語。傳說,五月二十六是糜谷的生日,當天只要下一滴雨,這一年的莊稼就會豐收,吃飯不愁了,人們趕快就去堯頭窯買“大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