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

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禪,似乎非常高深玄妙,其實不然。

從梵文本義來講,是“禪那”的略稱,可以意譯為“靜慮”、“棄惡”等。根據我個人的理解,簡單說,就是一個人在剎那間的靜思和頓悟;也可以說,是基於某個特定時空節點,對於萬物、人生和自身的一種觀照。

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

​禪即生活,生活如禪。

我們經常有茶禪一味、禪詩合體的說法,講的是禪和茶結緣、詩和禪一體,其實,也一再說明禪無處不在;但禪是智者的修行或者修禪向智,所謂智者如茶、色香味韻兼之,卻有幾分道理。僅舉幾首禪詩為例:

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其一,石屋禪師的“活在當下”。

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

石屋禪師是江西九江人,大體生活在明末,生卒、姓名均不祥,但並不影響其影響深遠。曾有七絕存世,說的就是注重每一日每一時的修行,不必過於計較過去未來,淺顯而深邃。

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其二,梵志禪師的“城外土饅頭”。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王梵志是唐初白話詩僧,一首《城外土饅頭》,看似平淡無奇、實在禪意濃郁。所謂土饅頭,即指墳墓;把人比做土饅頭中的“餡草”,可謂新奇。一人吃一個,不管你是否嫌棄滋味如何,生死卻只有一次,端地是當頭棒喝、令人為之一稟。

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其三,

真淨禪師的“禪家自靜”。

禪家能自靜,住處是深山。

門外事雖擾,坐中人亦閒。

黃龍慧南禪師的傑出弟子真淨克文禪師在這首《大寧山堂》中,講的就是禪意奧秘和修行真諦。其實,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是利於修行養性的深山;不管世間萬事紛擾,都會有內心的平和和寧靜。所以禪不必計較形式,而在於內心深處自然的領悟和感受,所謂一切即禪,就是如此。

夏日隨想26:智者如茶,禪香沐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