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失業潮將至,我們該如何「自保」?

又一波失業潮將至,我們該如何“自保”?

自2019年1月1日起,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必須以實際工資為基數,由稅務部門統一徵收。

企業勞動成本提升

社保新規,似乎會讓大多數企業的日子更難過,許多人也即將面對臨失業。


又一波失業潮將至,我們該如何“自保”?

社保由稅務局統一徵收,對公司員工而言無疑是天大的好事,畢竟到手的錢雖然少了,但是卻得到了更多對未來的保障和安全感,但是對於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來說,確是不堪重負。

這意味著在中國經營一家企業,如果按照新規全額繳納社保,“五險一金”就已經佔到工資總額的40%至50%。

舉個例子,假如你月薪1萬,社保新規後你到手可以拿到7454.30元,但是你的公司要付出的是14410元。

對於小微企業來說,過去社保低繳基本是“公開的秘密”。隨著社保徵管政策的改變,不給員工上社保、不全額上社保、虛假申報工資等行為將被終結,那些靠減少社保支出控制成本的企業,估計要抱團痛哭了。

對於尚處於成長期的中小型企業來說,真的是鴨梨山大了,一年的淨利潤都不知道夠不夠交納多出來的社保費。一旦成本壓力驟增,難免會採取人員優勝劣汰的策略,部分人員可能也會因此遭到解僱。

企業數量減少,失業驟增

據統計,2016年年初,我國的外商及港澳臺投資工業企業數量為53258家,截至今年六月只剩下47658家。

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企業本身交納16%增值稅,25%企業所得稅,地稅,代員工支付個人所得稅等等,壓力就十分巨大。

中小微企業佔了我國經濟大半壁江山:它貢獻了國家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現在社保徵收改革,將會成為壓倒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人力成本上漲還但推動產業外移,擠壓了就業空間,還將抑制社會消費。

社保新規對我們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面臨失業的壓力。


又一波失業潮將至,我們該如何“自保”?

最近身邊有一些在二三線城市的朋友開始吐槽:社保徵管政策改變後,公司因為利潤薄弱,頂不住壓力,公司面臨倒閉,自己也連帶著失業。

還有朋友說:本來打算要換工作的,但是目前這種經濟氛圍下,越來越多的公司因為無力支撐社保費用而選擇倒閉或縮小經營,就業機會也將變的更少,只能再繼續觀望了。

企業為了壓縮成本,只能採取降工資、減少員工的措施。失業潮一旦來臨,想要找好的工作將會變得更加艱難。畢竟不是一兩家企業面臨這樣的情況,而是所有的企業都在面臨著用人成本劇增的困境。


又一波失業潮將至,我們該如何“自保”?

面對這樣的大環境,我們如何“自保”呢?

其實全額繳納社保是一個勢在必行的過程,而且早該這樣做了,只不過之前國家沒有強制性的要求罷了。

既然環境無從改變,那麼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才是王道。畢竟成為一個無法替代的人,企業不想要你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