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青稞營】第 130 次微課分享

分享嘉賓:

王婧(首都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漢語言文學學士)

一線教師,從教12年。曾經在清華大學的對外漢語中心、公立以及國際學校任教。從事過小學、初中、大學的漢語教學、設計教案、撰寫論文。曾獲得國家級市級獎項,輔導學生作文獲得國家級獎項。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大家晚上好!我是王婧。我是一名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分別經歷過初中、大學以及小學的一線教學,也交了很多的大小朋友。今晚特別感謝【青稞營】老師們提供的難得的分享機會。感覺能和“營”裡的朋友們交流我的小小心得,特別榮幸。

我也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特別理解大家的辛苦,所以也很感謝大家這麼晚,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聽我嘮叨。

今晚想跟大家聊一聊我教學當中的一些心得吧,個人觀點,如有不當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通過認識漢字的發展歷史來識字

記得我小時候,學習“聰”字印象特別深,“聰明”的“聰”,學習“聰”的時候老師會說,你看小朋友們怎樣才是聰明的呢?要用耳朵聽,一點一撇是你的兩個小眼睛,要聚精會神,瞪大眼睛聽,同時還要積極回答問題,最重要的,還要用心去感受,這就聰明瞭。

這種識記漢字的方法是辨析漢字的“外形”,形成記憶。

我們知道,漢字是保留至今最古老、系統最完整的象形文字,每一個漢字都有自己的構型依據和道理,因此也具有各自產生、發展的演進歷史;與其說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幅畫,不如說每一個漢字都有一段生動的故事和歷史。

瞭解漢字的外形還不夠,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們從字的歷史和故事中去識字。我們都知道常見的漢字造字規律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引導孩子從造字規律中去學字,不但能類推,以此及彼、批量識字,還能理解漢字背後的文化,更能促進孩子羅輯思維的形成。

舉幾個例子。

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木”字,“樹木”的“木”,這是一個象形字,可以想象,這是一棵小樹的形狀,上有樹枝,下有樹根,中間是樹幹。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所以,木的本義是樹,或者是木本植物,或者是木材、木料等等木質器物。那麼以“木”作為偏旁的字,則多與樹木有關。說到這,小朋友們能回想起什麼呢?他們就會聯想到很多的字,比如“森林”“楓樹”“柏樹”“木材”“棍棒”等等,這裡“木”字的作為偏旁的字很多,有一些是形聲字,比如“楓、柏、材、棍”等,很好識別,但有些就不是了,比如“森林”,兩棵樹三棵樹在一起,那麼它就是代表一片樹,也就是“森林”了。還比如說和“木”有關的,我們經常說“本末倒置”,“本、末”這兩個字裡都有“木”,然後各加了一個橫,區別在哪裡呢?這明顯就不是形聲字了,這兩個字在象形字的基礎上加了一個指事符號,來表示不同的意思,就是指事字啦,“本”字下部加了一個短橫,所以表示的是樹根。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而“末”字是在“木”字上部加了一橫,那就是樹梢。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還有“朱”,“朱元璋”的“朱”字,其實也和“木”有關。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朱”的原義是赤心樹,大家可以看看圖,一顆樹木在中間加了一小橫,表示赤心的所在,所以“朱”代表紅色。

還有我們常見的“休息”的“休”字,這個小朋友們通過觀察就可以發現了,單人旁加一個木,那就是一個人靠在一棵樹上休息,沒錯,這就是“休”字的意思。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同時這種把兩個或者幾個字的意義合成一個新字,就是會意字,比如剛才提到的“森林”,還有我們常見的“取”。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大家看看,甲骨文的“取”字,像一隻手拿著一隻被割下來的耳朵,古代兩軍作戰,戰勝一方的將士以割取敵人首級或俘虜的耳朵來記功的。

“從”這是一前一後兩個人形,一個人在前面走,另一個跟隨。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所以可以組什麼詞呢?比如“跟從”“從軍”“從政”,而“從政”就是參與其中的意思了。

再放一組,我們一組一組來學。大家看看這個,這是什麼字?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對,這是“止”字,“停止”的“止”。甲骨文的止字,像人的腳趾,本義就是腳趾,又泛指人的腳。腳不前行就是停止,與“止”有關的字,多與腳的動作有關,比如“走”。

說起“走”,我們再來看看走這個字。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走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個甩開兩臂奔跑的人,下面的“止”代表腳,表示行動。所以走的本義是跑,古代跑步是“走”,而走路稱之為“行”。跟走有關的字,多與跑的動作有關,比如趕超、奔赴等等。

還有一些常見的字,可以讓小朋友們猜一猜,這些字都是怎麼來的,或者代表什麼意義。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對這是個“宴”字,就是一個人在屋子裡坐著參加宴會的情景。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這個看得很清楚了吧?這是“鼻子”的“鼻”,這個字我當時在教的時候發現孩子們特別容易寫錯,總是丟筆畫,自從放了小篆的“鼻”字後,孩子們就都不錯了。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這個偏旁見過嗎?大家想起哪些字呢?這是“耕地”的“耕”的偏旁“耒”,一看就知道這是一種耕地的工具啊,很明顯吧。看著這個圖是不是都能下地幹活了?

通過我們這樣識字認字,不僅僅瞭解了漢字背後的文化,更讓孩子拓寬了視野,可以批量識字,同時可以伸展到生活中去,去思考各個漢字所代表的的意義,或者是嘗試著去還原基礎漢字本源的意義或者是樣子,逐漸養成追根溯源的習慣,從字源上了解字義,從一個字義引申出很多字義,再把這些不同的字義運用到不同的詞語中去,這樣就能開枝散葉,拓展開思路了。

通過激發孩子閱讀和寫作的興趣促進讀寫

聊完了識字的學習,我們來聊一聊閱讀和寫作。

我向來認為閱讀和寫作是非常個性化的,就我自己而言,我選擇書目時,除了應考必讀的書之外,其它的書一律憑興趣,如果讀書都不能隨心所欲,那生活還有什麼樂趣?

所以我和我的學生們也說,閱讀和寫作,首先你得有興趣,所以我不強求讀什麼和寫什麼。但是其實不是每一個小孩都喜歡閱讀和寫作的,我小時候就不喜歡讀書,讀和寫都是上了中學以後的事,當然啦要是都像我這樣,可能我們當家長的要焦慮了。

那麼怎麼讓小朋友們喜歡上閱讀和寫作呢?

首先打開大門歡迎他們進來,不限制讀的書目,當然啦漫畫書還是要限制一下。我說的類型是指文字類書籍的內容不限。

而寫作,那更是天馬行空,內容和格式都不限定的。太小的小朋友,比如剛入學的小朋友,有的不喜歡自己讀,我女兒就是這樣,只喜歡我讀給她聽,是因為她還不太會觀察書中有意思的部分,所以我得有一個帶領她一起發現書中有意思內容的過程。

這個過程如果進展得很順利的話,孩子應該能自己讀了,如果家長一味只是讀書,而不是帶領孩子認真看書中的內容,指引他們發現書中有意思的部分,那麼他們就缺乏這樣一個由家長帶讀到自己讀的過渡,就會依賴聽讀。

那麼對於已經認了不少字的小朋友們呢,則是敞開了讓他們去讀,有時候我會開讀書會,孩子們自己製作PPT,介紹自己讀過的書目,大家互相交流,不讀書的孩子在這種氛圍中,也能捧起書來讀一讀。

另外,孩子在介紹自己讀過的書時,有一種優越感和自豪感,這種感覺會促使他不斷去尋找新的書目讀,這就是一種成就感,所以我們在家中也可以試一試。

另外,我們也可以帶領孩子們做一些讀書的交流活動。

我們都知道,現在非常流行的一種方法是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非常好的鍛鍊孩子邏輯思維的方式,不管是書中人物的關係,還是結構上的安排,人物情感的發展,情節的起伏等等,都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呈現。

比如可以選取一個主人公,以《草房子》為例,以桑桑為核心人物,畫出與桑桑有關係的人物圖譜,類似於這樣的問題,讓孩子去畫。孩子選取書中最熟悉喜歡的部分去畫,大家再交流。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另外我們可以將現在的流行生活方式與讀書反饋結合起來,比如我們可以幫書中的主人公設置一個微信群,就像前段時間網絡流行的“《甄嬛傳》的微信群”一樣。還是以《草房子》為例,如果你就是書中的桑喬,如果桑喬有微信,他會將自己身邊的人建成幾個群呢?這裡有家人、學生、同事、村裡的鄉親們等等,他們之間會怎樣發朋友圈互相點贊呢?發揮想象。

還比如說我們讀《西遊記》,可不可以幫唐僧畫一個“西遊取經路線圖”?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討一些閱讀感受,比如你讀到書中的哪部分比較喜歡?哪些覺得生氣?哪些部分讀不進去,為什麼?等等。

交流讀書感受,是啟發孩子深入研討書中主題和內容的一個方式。

就比如說我們讀《小王子》,可以問孩子,你喜歡這本書嗎?喜歡與不喜歡的理由?你覺得如果你是書中的小女孩,你會怎麼回應媽媽給你安排的生活?如果我們是書中的大人,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自己?是做一個有童心的大人,還是選擇做一個成人世界裡的鬥士?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所以從這些角度去思考,好像這本書就值得我們一讀了。

那麼寫作呢?寫什麼都行。我的學生在週記裡天馬行空,什麼都寫,女生寫情感糾葛的比較多,男生就更稀奇古怪一點,有寫解魔方六面的方程式的,有寫足球評論的, 有畫基因遺傳圖譜的。

如果是他們給我講解知識的,他們在期末還會在週記裡給我出一套題目考我,我都相應作答,最後還給自己打一個分數。

不管怎樣,只要是寫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孩子們就樂意寫,時間久了,寫也就不成問題了。

怎樣拉近古詩和作者與我們的距離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古代文學大咖。

其實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接觸李白杜甫白居易了,但是大家有沒有覺得,我們學了很多詩,背了很多詩,但實際上,我們瞭解這些文學大咖並不多。

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感覺走進了蘇軾,是“進去”的“進”,而不是“近距離”的“近”。

可能我們讓孩子們背誦了很多的古詩,但是孩子們對於詩歌背後的故事,詩人的心境,更近一層,對詩人人格的瞭解,朝代的文化意蘊層,傳統文化的繼承,這個大的宏觀的層面幾乎瞭解甚少 ,所以我們背了很多,但是我們對於文化的理解,不多。

所以這裡我想談的,是縱向地學習一首詩,從這首詩走進一個詩人的內心,走進他的人格。

我們知道,文學作品,凡能流傳下來的,首先這個作者的人格魅力一定是非常大的,歪詩流傳不下來。我們學過蘇軾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要想學習這首詩,那麼就得先了解蘇軾,要想了解蘇軾,那就不得不說說他的老師,宋代文學真正的大咖——歐陽修。

我們都學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這位文學大咖自號“六一居士”,是集古卷,也就是金石遺文一千卷,這個金石也就是考古學的前身,它是以古代青銅器和石刻碑碣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

歐陽修藏書金石遺文一千卷,藏書一萬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自己流連其間,可見學識及其淵博。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而這還不夠,修身齊家治國才是其偉大理想,我們就以《醉翁亭記》為例,中年時的滁州太守歐陽修,數次在文中提到“滁人”,眼裡有老百姓,骨子裡都巴望著“政通人和”,大詩人都是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即使性格各異,政治主張各有不同,但他們都光明正大,能看到生活中的真美,看到自然美景,看到人情練達,這樣偉大的作品才能誕生,供我們後人敬仰膜拜。

如果沒有歐陽修極力推薦蘇洵父子,也就不會有後代的文學繼承者蘇軾了。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蘇洵當年帶著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懷揣成都鎮守張方平的介紹信,來見歐陽修,以一介布衣進入了當時最高檔的文化沙龍里面,說明蘇洵父子真的有才華。

最重要的,說明歐陽修最身居高位,但平易近人,真正為國家挖掘人才,這才有了後代的蘇軾。而歐陽修也因為推薦蘇洵父子,和政見不和的張方平重歸於好,可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君子之風君子之度。

我們再回來說回蘇軾,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拔得科舉頭籌,裡面闡述了自己仁政的政治理想,並且一生都為之努力。之後他無論到哪裡為官,都秉承著這樣的理念,為民謀福,為國謀路。

王安石推行新法之後,百姓苦不堪言,蘇軾也苦悶,但是新來的太守陳述古和蘇軾情志相投,聯手抵抗新法,長官和下屬相處融洽,當地民風淳樸,蘇軾心情自然舒暢,蘇軾每次被同事拉去喝酒,但是他酒量又不行,於是自己一個人就向西湖邊望湖樓尋覓去。一個人的孤獨其實挺有意思的。

有一天正值七月,好端端的忽然黑雲翻滾大雨傾盆,於是就有了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西湖的晴空也漂亮,水光瀲灩起了漣漪,細雨又將西湖籠罩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於是又有了蘇軾的千古名句。

化解雞飛狗跳,高高興興學語文(語音)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劉小川在《蘇軾—敘述一種》裡說得好:“我國古代文人的一大功勞,是以美感激活了中國山水,使之從一種散漫的狀態中剝離開來,提升為固定的審美對象。這所謂的固定,並非要扼殺感覺。好的詩句或繪畫,向來是能夠激活感覺的,他們並不武斷。”“他們在提升的同時也在做著還原的工作。一切優秀的作品均在此列。”

當然了,講這些並不是給小朋友們聽的,我只是有一種感悟,與其說我們學過很多詩人很多文學作品,不如靜下心來,就把一個文人學透,再學他身邊的人。

就比如說蘇軾,我們要學他的一首詩,那就要了解他的成長經歷,他的為人,然後我們就可以繼續瞭解他身邊的人,蘇洵、蘇轍、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曾鞏等等等等。領悟了他們高尚的境界和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再去學其他,則一通百通。

我覺得作為一個語文老師,讓孩子體會這樣一種士大夫情懷是很重要的,體會古代文學大咖的高尚的文學修養以及為國為民的理想,即使我們沒有這樣的理想,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敬仰他們,可以靠近他們,感受他們的魅力。

提問互動

Q:現在小學就開始有作文輔導班,甚至語文老師也私下開班。

小學作文就已經有八股文的感覺。然而各大V們都強推大量閱讀是唯一方法,是讀名著還是指作文範文?名著又該如何讀呢?

A:首先很感謝這位朋友的提問,我們把她的問題分成四個小問題。

首先,我要聲明一下,我和我身邊的老師朋友,沒有一個私下以營利目的開班,我們都是利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免費給孩子輔導,目的是讓孩子學會。

第二,小學作文就已經有八股文的感覺,就我個人來說,不太提倡甚至是有些反對的。作文是需要靈感的,它一定是基於一定的情感基礎碰撞之後自然流淌的,講作文模式化會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讓他的思維變的僵化,不會細心觀察生活的變化,更不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

第三點,這位朋友提到了現在各大V都強推大量閱讀是唯一方法,大量閱讀是一種方法,但它不是唯一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語言的學習分為輸入和輸出,其實由輸入到輸出是我們邏輯加工的一個過程。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可能讀了很多書,但是如果讓我們說一說書的內容,說具體人物,說書中的細節,或者根據一個題目展開來談,可能我們一時說不上來,或者邏輯不完整。

因為大腦此時需要一個語言加工的過程,而孩子恰恰需要針對這個過程進行訓練。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語言建構的思路和模式。比如我們一開始教孩子說話時,就可以訓練他:你今天見到什麼人,長什麼樣?你在什麼地方,做了些什麼?你看到什麼東西,它什麼樣,什麼地方什麼樣子?你今天心情怎樣,難過開心,為什麼呢?

讓孩子們說句子,再把這些句子連在一起形成句群,慢慢建立句和句之間的邏輯關係,多和孩子對話,挖掘孩子語言的內在邏輯。

還有一個方法大家也不妨試一試,那就是讓孩子講故事,講故事是很好的訓練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手段,我們聽完故事要在大腦內進行記憶,加工,再加以表述。

多讓孩子講給大人聽,我們幫助他們建立內容上的聯繫。

第四個問題是說名著應該怎樣讀。我個人認為還是那個原則,就是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點去讀,對於讀不進去的內容,我們可以再嘗試用一些方法,如我剛才提到的畫思維導圖。

同時呢我們也可以選取主人公做人物情感分析。舉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可以問孩子,你覺得美猴王真的美嗎?孩子肯定會說,美。那你覺得他美在哪裡呢?孩子會說他外形美。對啊,他是天地孕育出來的靈猴,外形肯定是美的。

那他還美在哪裡呢?他是花果山的山大王,他要領導一群猴子猴孫生存,他具有一種領導力,這也是美的。

還有什麼呢?他一路上保護唐僧西天取經,任勞任怨,是團隊中的責任擔當,他很忠誠,他的這些品質也是很美的。

這就深入地挖掘了人物的精神品質,就可以深入去讀了。

Q:孩子做閱讀理解回答問題總是答不到點子上,這個問題怎麼解決?

A:謝謝這位朋友的提問。

我們來看看這位小朋友的困惑,回答閱讀理解總是回答不到點子上,看來這位小朋友還是不太懂閱讀理解的一些套路。

我們先看看有哪些套路。

首先我們看記敘文,它一定是在講一個故事,故事裡有主人公,為什麼要讓我們學習這個故事呢?那一定是讓我們學習主人公表現出來的人物精神,比如善良、勇敢、有智謀、捨己為人、為他人著想、愛崗敬業等等,當然有些內容也是涉及到親人之間感人至深的故事的,親人之間,我們一定是互相體諒,互相愛護,相互理解,才能構成一個家庭的穩定和溫暖,那麼親人間的這種理解、尊重、體貼等等就是文章的核心了。

把握好人物的精神,就好把握文章的主題了。

還有一種題目是考查我們對於主要內容的理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要從誰,幹了什麼入手,如果是寫事件的,那就是這件事怎麼樣了?

這個概括一定要讓孩子多說、多寫、多練,事件久了孩子就能條件發射地找出文中的結構從而概括了。

另外,也要引導孩子抓住事件變化的點,事件地點人物的變化等等,多練從而熟能生巧。

還有一類題目是讓孩子解釋詞語,解釋詞語往往第一個詞是兩個字的,那麼這可以帶入到文章當中去,用其他詞語替換的方法來解釋。

還有一種是解釋四字詞語,這個平常也要多積累一些,在課本中遇到的多義詞,就要格外關注,多查查這個字在不同詞語中的意義,碰到了多記憶。

還有一點提醒大家的就是,孩子做閱讀題目,一定要拿好鉛筆,文章中提到的那部分內容,題目中恰好也有,那就一定要及時在文章中畫出來,有的題目就是考查孩子提取文章信息是否準確。

Q:孩子挺愛閱讀的,但是寫作文就不會寫。怎麼把閱讀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

A:這個就是我剛才說到的輸入與輸出的問題,挺愛讀書的,但是有可能他道不出來。

我在家訓練我孩子表達就運用講故事的方法,把聽過的內容講給我聽,如果孩子一開始不願意講,那我們還真得耐心地引導孩子把故事說完整,所以多加強和孩子的有效溝通是每天都要做的。

比如說可以問他,你今天讀了什麼書啊?書中主人公是誰?他還有沒有其他親人、朋友,你覺得他們之間關係怎樣?圍繞這個主人公發生了什麼故事呢?

要耐心地一句一句引導孩子去挖掘故事的內容,挖掘人物的情感,以讀過的人物情感,帶入到自己的情感中去。

我教過一個孩子,一開始就不會寫作文,我就一點點啟發他,從哪裡入手呢?從感受入手,幫助孩子去回憶。

有一次他寫難忘的事,寫他沒有考好被老師批評了。我就問他,你當時什麼感受?他說心理難過。我就繼續問他,然後你做什麼了?由行動帶入感受,他說我回家後就把頭深深地埋在膝蓋裡,用雙手抱住頭。

我說你當時是不是有些灰心喪氣,內心特別沮喪,難過、委屈?我教給他一些詞語,讓他把這些詞和他的感受聯繫在一起,寫出來,這就是細節。

這些感受再配以外在的表現,自己的,別人的,朋友的,合在一起去寫。

寫作就是讓孩子不斷挖掘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的一個過程,讓孩子的情感更加細膩。有些孩子過後就忘了,需要我們不斷引導他們回憶起來。真正直面自己的內心,書寫自己的內心,書寫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正所謂我手寫我心。


【青稞營】:關注教育和成長的分享社群,舉辦夏冬令營活動,每週至少安排一次主題分享活動。

(關注【青稞營】微信公眾號:QingKeCamp,參加微課分享,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