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就能橫掃大廠offer?對不起,我們只要雙一流

中午看到一條朋友圈:

講個笑話:招聘要求,學校985、211,工作經驗2-3年,薪資6-8K。

大概是某個正在經歷秋招的朋友,求職之路並不順利吧!

但這條朋友圈反映出來的,也是血淋淋的事實:985、211已經成為國內企業,尤其是阿里、騰訊等大廠的隱性招聘要求。

985、211就能橫掃大廠offer?對不起,我們只要雙一流

而讓很多人心碎的是:現在985、211也都已經是老詞了,很多企業甚至已經只要"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了。

對此,很多求職者都表示出極度的不滿:口口聲聲說人才最重要,而學歷高就能證明是人才嗎?很顯然,這並不是絕對的。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用學歷作為篩選簡歷的第一標準線呢?對此,某大廠資深HR做出瞭如下解答:

大學生太多了。有數據顯示,2018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820萬人。這麼多人競爭,連名校都不一定會找到好工作。就像你想進騰訊、阿里這樣的大廠一樣,企業也想要985、211這樣的名校畢業生。

985、211就能橫掃大廠offer?對不起,我們只要雙一流

而更重要的是,985、211的畢業生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企業所需人才的數量。在這樣的情況下,企業又何必招聘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呢?

第二,優化員工素質。誠然,就算是最好的學校,也必然會有壞學生,就像不好的學校裡,也有優等生一樣。但總體來講,好學校的優質生源更多。

因為,相比於普通高校,985、211不管是教育資源、教育資金都更加集中,其所能接觸到的資源也更是普通高校所不能及的。

不可否認,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之大。有職場大佬曾表示: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對於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985、211就能橫掃大廠offer?對不起,我們只要雙一流

也就是說,在教育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學生的素質會呈現出非常大的差異性。而對於企業而言,如果公司招聘的員工多是C9,或者985、211高校畢業生,則有利於優化員工素質。

第三,學歷是第一道硬門檻。記得聽某大廠宣講會的時候,其公司HR就表示:學校已經為他們選拔了一次,所謂優秀就是不能走錯一步,包括高考這一關;一直很優秀的人太多了,沒時間發掘那些上了大學才努力的人。

對此,很多求職者表示:學歷並不代表能力,這對於我們而言並不公平。但在985、211的學生看來,當初拼了命考上985、211,結果到頭來還是站在與別人一樣的起跑點,這又是否公平?

985、211就能橫掃大廠offer?對不起,我們只要雙一流

實際上,公平只是相對的。985、211的學歷,也只是幫助你通過初篩,最後是否通過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而對於那些自認為能力很強的普通高校畢業生而言,之所以被學校卡住,只能說明你還沒有優秀到讓別人忽略你的學校。

總之,有很多人都在抱怨社會的不公平,但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公平。尼采曾說: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也就是說,我們該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如果不行,那就更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