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2014年以來這一輪大牛市是中國樓市歷史上唯二的大牛市。

全國普漲翻倍的行情之前只在2009年的四萬億出現過一次。

一旦遇到普漲行情,一線城市獲得最大收益,因為一線的高總價容易幫助當地買房人獲得天量財富。

有房子的人,每戶人家身價多增加200、300萬不是問題。

我身邊的朋友淨增1000萬以上的,也有不少。

低調的二、三、四線城市的漲幅其實更加驚人。

像燕郊、杭州這樣的城市,房價漲幅是可以輕易秒掉一線大城市的,因為他們有更低的基數、被壓抑更久的購買力,一下子找到一個缺口呼之欲出。

但是這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目前正在走到尾聲,再牛逼的行情也會有終結的一天。

買房子不是買股票,我們不推崇短炒,更建議大家買入後長持。

為了未來能三到五年安心持倉,現在已經不是一味無腦買買買的時候,有必要停下來梳理下思路,看看下一步的操作建議。

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01 週期

中國樓市一般是三年一個週期。

房價一年上漲,然後是二年的回撤調整,等待下一個週期,房價漲多跌少,快速向上。

從2000年以後,就開始保持這樣的規律。

但是事情在2009年開始有了變化,當時的四萬億用力過猛,導致全國性的樓市翻倍。

於是從2010年開始的調控力度明顯加大,限購、限貸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調控加上去之後,樓市開始走入靜淡市。

也許是那次牛市力度太大了,直到2011年,調控政策還在加重,當時有不少二線城市一邊樓市低迷,一邊還追加限購(這個局面是不是讓你想到了現在)。

不經意間,那一輪的調控改變了樓市三年一個週期的節奏。

原來2009年開始的房價週期,應該在2012年左右調整完畢,繼續向上。

但是2013年並沒有迎來全國性的牛市,只有上海、北京少數一線城市部分板塊上漲了30%,其他城市連水花都沒有。

全國樓市依然在繼續蓄力,這一蓄力就等到了2014年。

從2009年算起,樓市已經足足等待了5年,到2014年的時候,樓市有些按耐不住了。

碰巧,管理層開始鼓勵居民改善住房需求,降息加放鬆認房認貸,接著是去庫存政策,再來一把棚改。從此波濤洶湧,一發不可收拾。

說實在的,其實2014年並沒有人能想到這一輪牛市能漲那麼多,大家知道會漲,但沒想到是全國翻倍的行情。

這一輪的大發力,既有政策刺激過度的原因,也有蓄力五年壓抑太久的原因。在合力作用下,樓市迎來了大爆發。

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02 力竭

對這種暴漲,我們一方面很高興,買了房子,漲漲漲誰不開心。

另一方面,我們也有一些擔心,要知道,這麼大的漲幅不是每一次行情都會有。

這種級別的行情一旦停下來,調整的週期也會比平時長一些。

也就是說,買的不好吃套的話,時間會更長。

所以從牛市中期開始,在2017年中,我就格外擔心行情提前結束,一直沒有碰過三四線城市。

我也知道三四線城市基數低,爆發力強,但我還是不會碰基本面不好的城市的,寧可放棄短線的交易型機會。

目前依然是這個觀點。

放棄三四線城市只是小事,一二線城市才是主戰場。現在的問題是,樓市終於要進入牛市尾聲了,一線城市已經築底多時,二線城市也開始力竭了。

已經有好多個城市開始流露出下行的跡象。

第一個跡象是土地的流拍,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出現土地流拍,這說明開發商已經不看好後市。

這也難怪。

政府限價,限制開發商高價買房,開發商銷售端賣不出利潤,自然影響了拿地的熱情。

要知道,每一輪行情上漲,都是一手房先拉,然後帶動二手的價格,而一手房價格拉高,主要是看地王效應,需要不斷出現麵粉貴過麵包,樓板價貴過一手價格的刺激,房價才能快速上漲。

現在土地流拍了,一手房上漲的預期打破,只能看二手錶現了。

可是二手成交量也在下降。

深圳、上海、合肥、北京等城市目前成交量依然處於低位。

杭州、南京、重慶、成都、長沙、鄭州這些地方的二手房成交量也從高位在萎縮。

大部分城市都出現了這樣的景象:一邊是一手房限價的一房難求,另一邊是二手房的無人問津。

時間長了,二手房價格也就慢慢下來了。

不過,二手房成交量下降,我不認為這是一手房限價的功勞,而是2016年、2017年各個城市都出現天量的二手房交易,每個城市的換手率已經充分,該買房的、買得起的,都已經出手了,成交量已經被透支了。

你再指望今年二手房成交量、成交價繼續創新高,是不太可能的。

調控政策也是一個大問題。

那些加碼超強調控政策的城市,房價立馬萎靡不振,比如5年限售加上嚴格限購的長沙、二線城市裡少有的認房又認貸的蘇州,調控加重後,立馬就慫了。

雖然調控政策只能延緩房價上漲,不會影響房價長遠走勢,但是在調控政策出臺後的一、二年,殺傷力還是很大的,基本上只要認真落實政策,就能結束一個城市房價上漲的行情。

歸根到底,還是在於房價翻倍太快了。

這一輪大部分城市房價都已經翻倍,在目前這樣高價的情況,想要繼續向上,房價需要夯實,購買力需要籌措,領導也需要看到調控效果才能慢慢放鬆。

作為一個普通的買房人,最好不要去頂著大趨勢,一旦吃套,日子還是很難過的。

我說一個不太好的例子:

杭州樓市這一輪行情表現火熱,可以算是二線樓市裡的明星了。

而且我也很喜歡杭州這個城市,不出意外的話它將是下一個一線城市,沒有大問題。

但是城市好並不一定就是樓市好。

這一輪暴漲的杭州樓市,在2011年至2015年是下跌的。

它連續盤整了五年。

我記得2011年的時候,杭州西湖旁的住宅和上海陸家嘴豪宅一樣都是10萬+的天價,吸引了大批上海投資者去建倉相對便宜的其他次新房,結果一套就是五年。

現在杭州樓市的情況也不樂觀,一方面是快速翻倍甚至翻兩倍的房價,另一方面是政府毫無節制的賣地,2017年和2018年杭州賣地量都是這幾年的最高位。

這一切都讓我想到了,上一輪2011年時的行情。

我建議對杭州這樣的大漲過、且賣地沒有節制的城市保持謹慎,等待回撤後再建倉。如果回調,可能就是不多的進入杭州的良機。

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03 策略

聊聊樓市後續的策略。

一是,我對中國樓市的未來,長線依然看好。

調控政策只能延緩、限制購買需求,但不會消滅需求。大城市居住的需求,資產保值的需求,都會長期存在的。

不管這一輪迴撤是多是少,大家都不要喪失對樓市的信心。哪怕是現在跌成狗的燕郊,我都看好,未來一定能創新高的(不過需要一些年份了)。因為燕郊和通州和北京的距離放在那裡,未來會被包容至主城區內。

事實上,每一次回撤都是最好的買入機會。

但是要注意時機,不要過早買入。可以犧牲一些利潤來換確定性。

二是,未來能夠再創新高的一定是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衛星城。

大城市一般的選擇標準是能級高(省會或計劃單列市)+經濟強(GDP萬億俱樂部)+人口多(常住人口接近或超過1000萬),三個裡面要符合2個。

我自己長期跟蹤的大城市是4個一線城市,再加上杭州、南京、無錫、合肥、武漢、長沙、鄭州、重慶、成都。

這些城市未來將成為中國新一輪發展的核心城市,房價自然也會有和他們身份相匹配的高度。

另一方面,四個一線城市由於限購有溢出需求,周邊能夠日常通勤(控制在1.5小時)的三、四線城市,也是可以考慮的。

這些小城市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城市,應該把他們當做大城市的一個區縣來對待,比如深圳附近的東莞鳳崗,上海周邊的崑山花橋,北京周邊的廊坊燕郊,廣州附近的佛山。

除了大城市和大城市的衛星城, 其他三四線城市,一概不選擇,大概率吃套。

三是,對於身處一線城市的買房人,抄底的機會已經來了。

北京、深圳、上海的房價底部基本已經探明,就是現在這個價格了,再往下也沒有多少空間了。

如果資金富裕的話,建議提前佈局買入。

難得的靜淡市是平穩入市最好機會,因為一旦漲起來,就會陷入追漲搶購的慌張裡。

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我最近上課,和粉絲溝通買房事宜,個別粉絲給我看他們找的沒有瑕疵的9折筍,真心不錯。

一旦到了牛市初期,這些筍盤都是沒有的。

投資重慶的朋友,動動手指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方可加入。

四是,對於身處二線城市的買房人,雖然行情不太好,但其實選擇面也很大。

一種打法是繼續深耕本地,去搖號有顯著折扣的一手限價房,只要是85折以上,這點安全邊際足夠對沖房價回撤了。

南京、長沙、杭州、武漢限價房的價格簡直便宜到令人髮指,就是在送錢,不要白不要。

然後像重慶這樣的四大直轄市之一,未來利好和發展不斷,有資金和技能的朋友可以持續加倉,當然淘淘筍盤和限價力度大的核心盤一定是最明智的選擇。

房價還會漲嗎?牛市尾聲的買入機會在哪裡?

另一種是二線土豪,現在是換倉一線的最好時機。

二線樓市還在牛市尾聲,一線樓市還在底部,現在是一二線樓市價差最小的時候。

可以擇機拋出二線城市裡總價高、上漲過快的標的,換到一線城市裡買入剛需盤。

不用擔心一線城市的房票,深圳的落戶,上海的法拍都是常見的獲得房票方法,還有更多技巧不便公開,可以到文末掃碼入知識星球私聊。

五是,對於身處三、四線城市(非大城市衛星城)的買房人,我建議停止買入。

事實上,除了留足六個錢包的自住房外,我建議其他全部拋售。

現在的城鎮化是一二三四線城市吸農村人口,大概再有二三年,農村人口就吸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是一、二線城市吸三、四線城市的人口。

趁現在三、四線城市還有棚改支撐需求,趕緊拋售多餘房產。

六是,現在是不錯的抄底機會,但尚不清楚下一輪行情什麼時候到來。

我們只知道一線城市已經是底部,二線城市即將構造底部,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漲。

上漲還需要政策層面的信號確認。

下一輪行情,我的樂觀估計是明年3月,觀望2會對樓市態度的調整。

如果繼續是從嚴調控,那要看2020年3月了。

所以現階段所有買入的建議,都是基於富裕的自有資金和在能力範圍內的融資,不建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槓桿買入方式。

樓市未來依然是白銀十年。

現在要做的是耐心等待,擇機買入,不斷優化房產配置。

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

來自:觀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