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做到這三點,成績想不冒尖都困難

語文學習做到這三點,成績想不冒尖都困難

付銀龍是江蘇省揚州中學高中畢業生,在當年高考中語文得了145分。成為有名的單科狀元,他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優異成績,主要是由於他學習得法。他的學習方法可概括為,“讀得精,學得實,用的活”。

讀得精,付銀龍從小就有與一般同齡人不同的學習方法。他看小人書,不是看完一本,再換一本,一下子就把手頭所有的書看完,而是把它們用最快的速度先翻閱一遍,然後選出其中最精彩的幾本,仔細地看,認真體味,這樣收穫就大,他說這種方法是從影片,《列寧在10月》中學到的,列寧睡覺的時候,有的書用來枕頭,有的書用來墊腳,有的時候放在手邊,用了閱讀。因此他悟出應該選擇確有幫助的書來讀。從此,他就一致堅持下去,在進入高中的文科班後,他在課外書中讀得最多的要數《歷代文選》中的先秦漢魏六朝部分了。像孔子讀易時,翻到牛皮繩子那那樣,他把書面都磨得破舊了。他這樣選擇有實用性的書讀,而且鍥而不捨地反覆精讀,儘管本數不多,但收效極大,起到了以少勝多的作用。

語文學習做到這三點,成績想不冒尖都困難

學得實,徐特立同志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付銀龍除了認真奉行這句話至理名言外,還加了一條“不查字典不看書。”他備《新華字典》和《新辭海》(詞語部分)等,他的書不光有紙質的,還有電子版的。在紙質工具書中查不到的內容,他可以上網搜索。不論對,讀課本還是看課外書,如果遇到疑難之際,都要查技工技術,把查到的內容寫在書上的空白處。因此他讀過的書上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包括對某個句子或段落的理解和體會等等,這樣腳踏實地的去語文,其收效是不言而喻的。

用的活,付銀龍讀書的目的性很明確,學是為了用,他在讀得精,學得實的基礎上,注重靈活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知識,只要看一看,他曾經寫過的一篇作文《“生”與“義”》,就可見一斑了,現把其中的一段文字摘錄如下:

對於“義”人們總是會有不同的認識,就拿孟子來說,他所講的“義”自然是通常所說的“仁義禮智信”之“義”,是剝削階級所重視的所謂道“義”,至於後來有的民族英雄以保國安民為“義”為了“義”他們“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不惜身死。“留取丹青,丹心照汗青”。有的人民英雄以拯救受苦受難的百姓為“義”。“拔劍東門去”為推翻反動的統治,“三尺龍泉定山河”。革命者以實踐共產主義為“義”,他們高呼“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他們堅信“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到了我們向小康社會,闊步前進的今天,我們不少同志總以多做貢獻為“義”。

從中我們看到了付銀龍騎確切、精妙地運用了不少古今詩詞名句,突現的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卻是難能可貴的。

語文學習中的“精,實,活”,使付銀龍嚐到了甜頭,贏得了出類拔萃的可喜成績,他在奇妙的文科世界裡恣意盡情地漫遊,並表示要加倍努力,以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

語文學習做到這三點,成績想不冒尖都困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