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典藏|明代工筆花鳥畫珍品集,一網打盡整個朝代珍品

從唐代花鳥畫獨立分科以來,至明代前期,花鳥畫的發展多以宮廷畫院為中心,追求生動逼真的藝術表現,描繪細膩、敷彩豔麗成為這一時期花鳥畫的基本特徵。隨著明代中後期政治的轉變、經濟的發展、思想的開放,畫家們逐漸脫出古法,強調主體審美的自由抒發及作者內心的真切感受,表現真實性情的審美理想被高度強調,進而形成獨有的審美形式風貌,開創出大寫意花鳥畫的新局面,在美術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因而值得去深入研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明代大師們的一些花鳥畫作品吧。

中國典藏|明代工筆花鳥畫珍品集,一網打盡整個朝代珍品

畫芙蓉白鷺軸_明_鄭石

圖上花卉重設色,宮廷味很濃,有著呂紀的風格。圖繪柳樹下三隻鷺鷥,一對相向而立,還有一隻伏於樹根處;柳樹杆中部,芙蓉花枝相擁,花兒粉白嬌嫩,清新動人。鄭石,明代宮廷花鳥畫家,此幅為其唯一傳世的作品。

中國典藏|明代工筆花鳥畫珍品集,一網打盡整個朝代珍品

瑞蓮翎毛圖_明_佚名

中國典藏|明代工筆花鳥畫珍品集,一網打盡整個朝代珍品

秋花蛺蝶圖_明_女畫家文俶

趙文俶(1595-1634年)字端容,今蘇州人。文從簡的女兒,適趙宦光子趙靈筠,故文俶常在畫上落“天水趙氏文俶”款,鈐“趙文俶印”。文俶生性聰慧,善繪畫,見物既能摹寫,年四十便去世。她的畫擅長花卉,傳說她平日居家偶然看見奇花異草、小蟲怪蝶,都隨手畫下,共收集千種,合成一冊,題名“寒山草木昆蟲狀”,可說寫生功力極深,因此對捕捉花木草蟲的性情特徵,有獨到之處。

中國典藏|明代工筆花鳥畫珍品集,一網打盡整個朝代珍品

山茶花小禽圖_明_佚名

本作沒有落款與印章,因此無法確認作者黷何人。但是由於在畫上題詩的五山文筆僧瑞溪周鳳署名黷「八十三翁」,所以可以確認是文明5年(西元1473年)以前的作品。本圖描繪了一株披覆著少許薄雪的山茶花,還有一?停留枝上的小鳥。周鳳的題詩中提到,山茶花彷辷象徵冬天,而小鳥則象徵了春天的到來。

中國典藏|明代工筆花鳥畫珍品集,一網打盡整個朝代珍品

秋色梧桐圖 紙本_明_藍瑛

本幅在構圖上採用傳統"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與丹楓的枝頭橫斜下垂之勢。在構圖上採用傳統"折枝"的方法,截取梧桐與丹楓的枝頭橫斜下垂之勢。在枝葉參差錯落之中,求得疏密有致。花木點染隨意,桐葉飽含水墨,抒情性很強。墨筆寫成枝幹,糅合了山水畫的用筆,顯得枝幹勁健有力。山鳥基本以墨畫成,略施淡赭色彩,令人感到素雅可親。雙勾的丹楓葉,顯得挺俏遒勁;在畫法上,勾染兼施,筆法活脫,墨色濃淡適度,看來隨意寫出,反映了作者嫻熟的筆墨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