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旅行的意義是打破固知,而瑜伽是生命的內延

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的書越多,越知道自身知識的匱乏,我們只有走遍萬水千山,才明白眼前看到的一切都太渺小了,而這些都將越過我們的生活,通過旅行和讀書,我們便會看到更遼闊的世界、更廣大的宇宙。

讀書、旅行的意義是打破固知,而瑜伽是生命的內延

三毛說:讀書多了,容顏自會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裡。

讀書、旅行的意義是打破固知,而瑜伽是生命的內延

阿蘭·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說: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進中的飛機、輪船和火車上更容易讓人傾聽到內心的聲音。我們眼前的景觀同腦子裡產生的想法間存在奇妙的關聯;宏闊的思考常常需要壯闊的景觀,而新觀點往往產生於陌生的所在。在流動景觀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頓的內心求索可以不斷深進。

有人在知乎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時間用來讀書和旅行哪個更好一點?

讀書和旅行,不是一個先後關係,而是並列關係,讀書和旅行同樣重要。

讀書的背後,它承載著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罷了。讀書可以讓我們的旅行更加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突破身體的禁錮,獲得精神世界的靈魂暢旅。

讀書、旅行的意義是打破固知,而瑜伽是生命的內延

文人墨客常會和三五好友,一同遊山玩水,偶有雅緻興詩作賦,即使很普通的風景在詩句的讚美下,都能呈現出不一樣的美感。

所以讀書和旅行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我們不斷地從二者之間探索,就能知道讀書是理解和抒發文化建築和美景的唯一方式,而旅行又是輔助讀書的眼界跳板。

總之,無論是讀書、旅行,都是為了打破我們的固有認知,讓我們不斷地從外部獲取我們不知道的事物,讓我們跳出眼睛所能看到的有限空間,而可以用大腦去思索和感受世界的美好。

而練習瑜伽的人,便是追求內在的安寧,這也是很多人的嚮往吧!

讀書、旅行的意義是打破固知,而瑜伽是生命的內延

剛成為好萊塢女一號的李冰冰,無論去哪兒旅行,她都會練練瑜伽,感受大自然與身體的相互融合,感受身心的互通。

讀書、旅行的意義是打破固知,而瑜伽是生命的內延

堪稱世界地理攝影師的江一燕,也非常熱愛瑜伽,無論去哪兒,先來一波瑜伽,才能真正把旅行的意義與瑜伽結合。

希望所有的人都可以向外汲取更多的知識,看到更大的世界,而後向內尋找最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