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在每位同學的第一堂課,我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你自己想做的插畫是什麼樣子的?

很多答案一聽完就會在腦海中自動浮現出最終“效果圖”,如:

東方美學款▽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社會批判式▽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畫面美系列▽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在設計還沒開始,這些表達效果已然在同學們心中成了定式。而當我問到他們如何將這些風格的插畫,冠上個人色彩的時候,90%的同學選擇沉默,10%想說什麼卻沒有一個成型的想法,支支吾吾半天沒有說出什麼。

於是很多同學都會困在主題選擇這一關,甚至不懂為啥我想了那麼多,老師一個都看不上。

原因很簡單,一開始就帶著別人的影子,然後組合幾種pinterest常見“網紅臉”元素,還沒開始創作結果都想好了,所謂創作,瞬間就沒了意義。

而你是在申請重視“個人表達”的頂級名校,作品集項目中都沒有自己的“靈魂”在,又談何技巧學習,以及突破重圍,拿下頂級院校offer呢?

01“個人經歷,到底多有用”

關於插畫靈魂的注入,在日常教學中我常引導同學們從兩個方面去考慮:生活觀察和個人經歷。生活觀察方面,之前我的同事魯老師已經寫過文章《你的靈感有幾分》與大家分享過三種獲取靈感的途徑,我便從個人經歷方面與大家仔細講一講。

關於“有經歷的人”,我自己對他們有個定義:內心敏感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密度極高的經歷了一系列人生起伏的人。而當聊天談及某些事情時,自然會涉及到一些情境、狀態等大致畫面,而經歷的不同,也就早就了每個人體會到的細節、氛圍、記憶的場景都有不同。

而以此規律推及到同學們作品集創作中——這些經歷,會使你在面對一個“很是平常,甚至被別人玩爛了的梗”時,迅速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構造自己作品的“獨特性”。

另一方面,有經歷的人通常擁有更好的判斷力。當你見過很多美的事物,見到不那麼美的自然會排斥;當你感受過愛,自然知道什麼是敷衍。經歷可以提高你感受的閾值,慢慢的這種判斷能力會變成我們下意識對畫面的一種斟酌,好不好看,夠不夠生動等等會讓同學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02“優秀插畫師,情感很重要”

而對於同學來說,個人經歷貫穿於創作之中=畫面內容富有情感這個其實解決了絕大多數同學“畫面平淡”的問題,加上合適的技法加成,你的插畫作品必然能夠打動人。同時也解決了很多同學翻閱院校學生作品時的一個疑惑:這副插畫很不SVA或者很不Calarts啊,為什麼也能會被錄取?

學校沒有固定風格取向,但根據我在海外學習的經驗,總結了當下正“大勢”的許多插畫師作品特點,並翻閱了所有考取名校的同學作品集後,發現了插畫申請時的作品黃金線:

1. 內容豐富

這說明該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情,見到過的風景都比較多,並得益於老師的引導,成功將生活素材轉化為創作素材加入畫面當中。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2. 畫面靈動

這樣的畫面內容不一定多,但都比較有細節。對細節的處理很考驗學生,甚至職業插畫師的水平:優秀的插畫師能夠把相同情境下的細節處理的更合理,這些細節是圍繞著真實情景的基礎上,或者做一些戲劇化處理,讓畫面看起來比紀實照片更生動。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3. 重點突出

看事情能看到其核心,畫面重點突出,通常這樣犀利的表達都擁有直擊心靈的力量。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4. 主題新穎

這個通常是比別人多經歷的那些事情成就了你。或者是有心之人,留心了,自然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角度。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03“個人經歷,怎麼融入項目中”

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們講出自己的經歷,進而將其發展成只屬於學生自己的項目作品,因此我在和學生接觸開始便會做的引導:失戀或遭受過不公待遇,亦或日常追愛豆罵爾晴,話題不論大小,我都會幫你為其找到發展的可能。

而加入個人經歷後能夠達到的插畫水平,我借自己很喜歡的插畫師Lisbeth Zwerge作品,與大家分享下:

該插畫的背景為一個小美人魚的愛情故事,故事梗概和大家所想的童話故事相似,但這樣一個“平常”的劇情下,Lisbeth Zwerge卻表現的很出彩。以下圖為例,這張圖是小美人魚的姐姐們,知道她和巫婆做交易卻沒能獲得王子的愛情時,姐姐們很擔心妹妹游到離岸近的地方看她的場景。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這幅畫有3點的處理很是巧妙:

第一,小美人魚的姐姐們有兩個角度偏正面的都是半臉出水。整個頭探出水面的都是背影和大側臉。

第二,人魚姐姐們的頭髮沒有很精確的髮絲,用有質感的斑駁色塊表示。尤其是畫面裡最靠上的人魚的頭髮,能看出來是很卷很順的,但又沒有畫典型捲髮彎彎的髮絲。

第三,整個色調偏冷,城堡也並不恢宏。主建築物大部分籠罩在陰影裡。

畫面沒有出現小美人魚在哭這類直白的描繪,而是隱晦地用這三點直接祭奠了整個故事悲涼的底色,從側面描繪了小美人魚的悲慘境遇,姐姐們的無能為力,人魚族的神秘不善表達等等。情緒渲染的很到位。

這樣的情緒表達效果,在技巧背後便是插畫師對這種situation觀察的比較到位——她知道一些難以言喻的悲傷看起來都不動聲色。而這恰是她個人經歷給予她作品的獨特魅力:

Lisbeth Zwerge喜歡觀察生活,在旅行中,她看過午時平靜的近岸海面,知道古時候歐洲版圖上的國家沒有太過恢弘的城堡,這些閱歷讓她擁有了創作出這樣一幅畫的情感力。

而個人經歷和體驗溶於作品集中是一種這樣的效果,我與大家分享三位學員作品,便可一目瞭然:

T同學,2017屆學員,獲得坎伯維爾等院校offer

T同學也在作品集中為日本歌手戶川純的一首歌創作了一系列插畫。戶川純的這首歌充滿了黑暗詭異的描述,用各種各樣讓人覺得不舒服甚至噁心的形象來描繪失去愛人的痛苦以及希望重回愛人懷抱的絕望心情。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Q同學,2017屆學員,獲得金斯頓等學校offer

創作靈感來自於孩童時期父母講枕邊故事時,對該故事的深刻印象,通過插畫的形式將個人所想所感表達出來。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L同學,2016屆學員,獲得SVA、MICA、薩凡納大學、雪城大學offer

其主題靈感來源於喜歡的歌手Imagine Dragons的專輯《Night Visions》,從該音樂專輯中提取概念作為主題並進行表達。

聽說,你作品集還沒找到主題?

當然,沒有人可以一夜擁有一個經歷豐富的靈魂,但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你的作品也變成名校敲門磚:

1. 長線計劃——做個有心人,養成用sketchbook記錄生活的喜歡,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畫面就速寫下來,慢慢積累素材,在有限的時間裡,去更多的地方走走,更多地去觀察生活,多思考。

2. 短線計劃——找到一位專業且經歷豐富的作品集輔導老師,引導你從20年的生活中,找到影響過你的靈感成分,將其不斷拓展,達成“獨一無二”作品。

如果你想要趕上2018年的申請末班車,那麼“2→1”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而你如果想要2019年再申請,那麼“1+2”的模式,也該開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