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書法:「老典型」又有新作爲

于书法:“老典型”又有新作为

文 ▏河南日報記者 田宜龍

通訊員 李明霞 崔徵 尹珊珊

自去年河南日報率先報道並以《時代風口挺勁草忠誠擔當為民情》為題刊髮長篇通訊,中共洛陽市委發出在全市深入開展向於書法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於書法一度成了黨員們爭相學習、備受媒體關注的“老典型”。雖然有著不少耀眼的“光環”,但他沒有絲毫的懈怠和浮躁,而是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于书法:“老典型”又有新作为

河陽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於書法(左)在修改微視頻

“這兒不中,把這兩句話中間的逗號去掉……”9月5日,當記者走進洛陽市吉利區河陽街道河陽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於書法的辦公室時,一頭白髮的他正帶著老花鏡、虛眯著眼睛,和同事認真修改社區微視頻的細節問題。

於書法說:“我年紀也大了,但我會在一天位,謀一天職。在我任職期間,讓組織滿意,讓群眾滿意!”換屆之後,“老典型”又動起了“腦筋”,完善機制,創新升級,在原先工作的基礎之上又有了新作為。

于书法:“老典型”又有新作为

吉利區河陽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於書法(右二)走訪老黨員

拓展社區服務“新平臺”

多年來,河陽新村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基本的工作模式,堅持“一站式、三上門、兩全程”的1+3+2服務機制,堅持“三點一線”,即醫療點、餐飲點、充電點和“440服務熱線”。

在今年5月的村(居)委換屆中,於書法再次連任河陽新村社區黨總支書記一職,社區工作的重擔再次壓在了這位年已古稀的老黨員身上。“黨總支書記非他莫屬!無論是能力、思維還是經驗,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兩委”委員王淑蓮在講述選舉過程時這樣說道。

換屆之後,社區在原來的“三點一線”基礎之上,又增加了燃氣代售點、網購代領點、便民理髮點和每月對65歲以上黨員和80歲以上老人進行電話詢幫熱線的新“三點一線”服務。

截至6月底,社區共代售天然氣約30.8萬元、為居民理髮約2000人次、打出詢幫電話300多次、為居民辦實事60餘件。在於書法的帶領下,社區服務不斷拓展惠民平臺,進一步完善服務機制,讓服務面更廣、服務力度更大、服務頻率更高,又一次提升了社區居民的便利感和滿意度。

“瘦小的身體、花白的頭髮,於書法本該在家頤養天年,卻仍在為居民服務。”吉利區中油社區居民楊富亮說,“於書法把群眾當親人,把社區居民的‘小事’視為頭等大事,從一點一滴做起,用自己的真心、耐心和細心,為居民排憂解難,我們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好乾部!”

于书法:“老典型”又有新作为

河陽新村社區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打造支部組織“新聚力”

河陽新村社區,是洛陽石化在新世紀初建成投用的一個職工生活區,也是吉利區7個社區中最大的一個,有住戶3370戶,總人口達1萬餘人,黨員143名。但由於很多黨員在外地工作,原先社區並沒有他們的聯繫方式。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群黨員就是一塊陣地,必須把這些黨員都找到,守住陣地。”作為社區黨總支的帶頭人,於書法十分看重支部的凝聚力,堅持“一個都不能少”。走街道、訪社區,不捨晝夜,為了讓143名黨員“回家”,於書法和其他兩名黨員用了整整半年時間。

“失聯”黨員回來了,流動黨員也要管。於書法不僅將每次支部活動的信息、照片及時通過微信發送給身在外地的流動黨員,還要求他們最少一個季度向支部作一次彙報。

在河陽新村社區黨支部,有將近十個身處外省甚至異國他鄉的流動黨員,上海、深圳,澳大利亞、丹麥,無論多遠,一旦回家,黨員們都會來支部報個到。

一位名叫毛睿昌的年輕黨員,已在南丹麥大學讀博將近一年,儘管遠隔千山萬水,但他時時刻刻把黨組織放在心上,經常利用微信向社區黨組織彙報自己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十九大召開時,他凌晨兩點就起床打開電腦,從網上觀看大會開幕實況,連夜寫了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體會,通過微信發回了社區黨總支。今年7月初,當他返鄉探望父母時,還特意到了社區,給黨總支書記於書法作了詳細彙報。

于书法:“老典型”又有新作为

河陽新村社區書畫班

走出黨員教育“新路子”

“學習黨的十九大,我們社區乾點啥”,這是河陽新村社區黨總支在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的思考,在於書法的帶領下,社區全體黨員開展了“三個學、三個一”活動。

“三個學”:即送學、促學、幫學,一是送學上門,引導學習路上共進步;二是促學到家,做到學習路上不掉隊;三是幫學入戶,保證學習路上全參與。“三個一”:即每個黨員向黨總支提交一份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知識答卷、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為居民辦一件好事或實事。

其中,“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測試卷”是由於書法精心編寫的,通過微信群、支委會成員上門送學等途徑,發放到全體黨員手中。遠在俄羅斯的司玉淼、身在丹麥的毛睿昌等在外生活工作的黨員通過微信全部完成測試。

“通過小測試,幫助黨員領會十九大精神實質,增強了黨員學習的主動性,有效檢驗了學習效果。”於書法說。“三個學”做到了一人不漏,“三個一”做到了人人參與,真正實現了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懂、弄通、做實、入心、入腦的目的。

據瞭解,活動開展後,社區黨總支結合“老來樂”講堂、健康講堂和“三新”講習所開展學習教育80餘場,總計3000餘人次受訓;結合“家風”活動,走訪黨員35人;撰寫心得體會文章180餘篇。

“13年如一日,他帶領社區黨組織一班人,把河陽新村這個吉利區居民最多、特殊群體最多、管理難度最大的社區打造成了‘國際安全社區’‘全國安全社區’‘全國文明和諧示範社區’。”河陽新村社區黨總支委員、監委會主任毋趁意說。於書法以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將社區黨總支打造成“全省五好基層黨組織”,他本人也先後被洛陽市委授予“洛陽市優秀共產黨員”“馬海明式好黨員好乾部”榮譽稱號。

于书法:“老典型”又有新作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