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龍頭街:繁華落盡後

這裡既有百年老街的熱鬧市井氣,也有世紀文人的悠悠文化氣息,一鬧一靜,將入世與出世演繹得渾然天成

在昆明有這樣一個地方,曾是老昆明人眼中的“小香港”,也是抗戰時期的文化重地,但它個性內斂,一直寂寂無聞。它便是偏安於昆明北郊的龍頭街。

龍頭街,其實不是一條街,是一個村落,昆明人習慣把包括龍頭村、棕皮營村、麥地村等片區統稱為龍頭街。這裡既有百年老街的熱鬧市井氣,也有世紀文人的悠悠文化氣息,一鬧一靜,將入世與出世演繹得渾然天成。

昆明龍頭街:繁華落盡後

拆建中的龍頭街

百年集市

作為一個在龍頭街長大的昆明人,我對昆明的所有記憶源發於此。小時候,外公外婆就住在龍頭街麥地村。關於街名的由來,村裡老先生說,昆明城有神龍盤踞,龍頭街位於龍首,故而得名。

明清時期,龍頭街是雲南馬幫運送貨物的交通要道,也是昆明北郊貿易唯一的集散地。伴著叮咚的馬鈴聲,南來北往的馬幫在這裡集結,然後散去,留下了讓人連連稱道的飯館、悠閒自怡的茶坊、五彩斑斕的布坊……

每週三是龍頭街趕街的日子,對於小孩來說,這天就像過節一樣。記憶裡,每到這天,外公早早地就去龍頭街“鄉街子”(當地人把鄉村集市稱為“鄉街子”)佔位置,擺攤賣外婆做的布衣、繡花鞋、老虎帽。從昆明四面八方趕來的客商、以及只圖看個熱鬧的人們來來往往,不時傳出“請讓!請讓!”“不要碰著了”的聲音。外公做生意不善言辭,經常被外婆嫌棄地“趕”到一邊。這時我和二姐、弟弟們就纏著外公,看我們可憐巴巴的樣子,外公這才帶我們“逛街咯!”

街上販賣商品來自四面八方,種類極廣:活魚、豆麵湯圓、竹編制品、菸絲等等,還有吆喝聲不斷的“奇效妙藥”。而讓我至今記憶最深的,是當年的街頭美味——隨意支起的篷,三四把桌子擺在凹凸不平的石子路上,羊肉米線熱氣氤氳,味美湯濃,“呼啦啦”一碗吸入,甚是過癮,由於等位的食客太多,先入座的也顧不得跟旁邊人搭訕,匆匆讓位給下一客人。還有稀豆粉油條、“牛扒烀”、油炸洋芋等等,紮根街邊的草根美食,是每個昆明人心中最原始的味道。那種滋味即便隔了多年,仍然縈繞唇齒之間。

集市是喧囂的,而距其幾百米的巷子裡,外公家典型的老昆明土木結構住宅卻是一副安靜自持。灰牆磚、青石板,幽靜的巷子是童年任意妄為的樂園。在斑駁的牆面寫字亂畫、踢毽子、跳房子,有時追逐叫賣叮叮糖的人直到巷子盡頭。

名人舊居

安逸、市井的龍頭街,常常讓人忘了它作為文化守望者的另一重身份。

還記得我在7、8歲的年紀,街巷多處貼著“昆明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標識。其中有一間宅子,與周圍居民房判若兩樣,總是大門緊鎖。小朋友總是好奇裡面到底藏了什麼,一棵桃樹結了不少花蕾探出頭來,有人說,“裡面就是桃花島吧!”

是不是桃花島總得一探究竟,三五個小夥伴扒著門縫、倚著牆壁墊著腳往裡看——圍牆內青瓦白牆、雜草叢生,低矮的屋簷,暗紅的菱形窗格,安靜得只聽得到蛐蛐的叫聲。我猜想主人一定是位隱於世的大俠,才將這房子建得端莊、從容。直到後來,才知道這座宅院是梁思成、林徽因到昆明躲避戰亂期間,1940年建成的,是這對夫婦一生中唯一為自己親手設計、建造的房屋。

抗戰時期,昆明曾是全國的大後方,龍頭街為諸人提供了安身之所。梁、林二人一路南下,顛簸輾轉,護衛著一箱子珍貴的文書史料,1939年在這裡安頓下來。林徽因曾在致友的信中寫道:“為了能夠遷入這個甚至不足以‘蔽風雨’屋頂之下,我們得親自幫忙運料,做木工和泥瓦匠。無論如何,我們現在已經住進這所新房子,有些方面它也頗有些美觀和舒適之處。我們甚至有時候還挺喜歡它呢。”

除了梁、林二人,朱自清、聞一多、金嶽霖、馮友蘭等35位院士也曾在此居住,留下了一段西南聯大名人奮戰救國的輝煌歷史。史語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舊址、桂家大院等24項古建築文物,成“掎角之勢”散佈在龍頭街周圍。

當時的昆明物價飛漲,聞一多孩子多,負擔重,經濟十分拮据,只能靠篆刻圖章補貼家用,有時甚至帶孩子在村裡抓蝗蟲,油炸了蘸鹽吃,既能解饞又能補充蛋白質;北大校長蔣夢麟,曾帶著穿旗袍的妻子來做客,在村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而在梁、林故居,曾發生過金嶽霖與二人的“君子三角戀情”故事,至今引後人唏噓。

“孤島”求生

一座城,因不斷傳承的歷史文化,讓其更有韻味,但終究抵不過滾滾向前的車輪。2011年5月4日,存在了上百年、漫延3公里的龍頭街集市正式關停,只剩下小範圍的“鄉街子”。喧鬧依舊,繁華不再。

前方一片正在建造的工地熱火朝天,推土機、貨車跑來跑去,煙塵瀰漫,龍頭村早沒了舊模樣,很多村民都已搬離。在龍頭村生活了幾十年的外公說,“捨不得離開啊,這裡幾條道幾條巷閉著眼也能摸到,要是搬走了那些老夥計上哪兒找?”

而那一座座散落的文物建築,要麼猶如孤島一般,孤零零地散落在鋼筋水泥之間,在四周高樓的逼仄空間裡屹立不屈。除了被認定的文物建築,村莊裡未被定級但仍保存較好的老宅子,更多的正遭遇著拆除、撬盜、破壞......

如今,梁、林舊居被夾雜在城中村居民房中,顯得很憋屈。不少前來探訪的市民,紛紛抱怨,只能站在鄰近的高樓裡,遠遠看看荒草雜生的院子。

此前有媒體報道,昆明市已經將龍頭街作為歷史地段進行保護,並編制了相應保護規劃,龍頭街的名人故居原址保留下來進行修繕。同時,以展示這一地區名人故居和龍頭街歷史文化的“龍泉古鎮”文化項目也正在推進中。但我不禁擔憂,龍頭街會不會成為流水線上“千鎮一面”的“人工”古鎮?

“龍頭街站到了”,地鐵2號線呼嘯而過,曾經的北郊已然成為了城市版圖裡的主城區。大城之下的小鎮復興路,註定走得艱難。

昆明龍頭街:繁華落盡後

坐落在龍頭村的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昆明龍頭街:繁華落盡後

坐落在龍頭村的梁思成、林徽因舊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