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武術成於民間毀於軍隊

傳統武術成於民間毀於軍隊

不知從何時起,網絡上興起了一股“以古代軍隊作戰討論傳統武術”的風氣。發言者大多認為軍隊作戰才是真正的武術,比之現在流傳的傳統武術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強的實戰性。還有極端者認為,傳統武術源頭就是軍隊,是戰場上流傳下來的東西,但失去了大部分的殺傷性。 餘每每聽此類言論乍一感覺似乎有些個道理,但細思之後總有些疑問,事實是否如此?

二者有何同異?網上的言論是否存在混淆?為了解開疑問,餘試著去尋找一些靠譜的答案。 餘入手的第一本資料是國家體委武術研究院編纂的《中國武術史》,想著既然是官方出版的總得有些靠譜的東西。通讀之後感覺略無甚用,此書雖名為“武術史”,卻大部分講述的都是歷代戰爭中對“武術”的促進和發展,還將古代的武舞當作發展之一。

餘認為此書觀點與上述網絡上類似,都是主張戰場是武術主要源頭,這話固然不錯,但卻混淆了“戰場武藝”與“傳統武術”這兩個概念。別說解答我的疑慮,越看越讓我覺得這種觀點不靠譜,書中唯一讓餘感到不錯的地方在於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對“武術的發展”所採取的措施和制定的政策。 深挖之下,餘入手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傳統武術史》一書,此書較於上一本,最明顯的地方在於真正的將傳統武術從軍隊武藝中剝離出來作為單獨的東西進行闡述,批判了一些人簡單的認為傳統武術源於戰場,並且提出“角抵”只是摔跤的源頭,而非所有傳統武術的源頭。

傳統武術成於民間毀於軍隊

當然,此書為個人編著,僅僅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反對其言論者必然有之,但看在此類書籍著實不多的情況下,餘認為堪可一觀。只是書中作者用單獨的一章介紹易學與武術的關係,我認為此舉把傳統武術複雜和神秘化了。 結合這兩本書,餘又查閱了其他一些資料,並詢問過一些人,對軍隊武藝和傳統武術的的認識也有些明瞭,敘述如下: 一、傳統武術“源頭”是否是戰爭? 軍隊武藝和傳統武術,二者有關聯性,但卻是兩碼事,二者所要達到的目的不同。軍隊武藝是要保證能打勝仗,達到高層所制定的戰略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大量的犧牲是允許的,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而傳統武術為民間武技,所要達到的效果最低程度就是防身自衛,所以首先要保證自己不受傷害,為此不管用什麼方法使出什麼動作都是可行的,比如地躺拳術中的地面技術,或者交手不過轉身逃竄等。而戰場上,想要自己不受傷害只能更加高效的進攻。 二、軍隊武藝與傳統武術二者的關聯性。 中國幾千年的戰爭對傳統武術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最典型的就是傳統武術中的兵器。戰爭的發展推動了武器的轉型,秦漢之前,劍是主戰兵器的一種,這導致了當時民間武技主流便是“擊劍之術”。後來冶鐵工藝的進步,刀替代劍成為軍隊的制式武器,於是民間便有了刀術這一技術。(這裡提一下,民間出現刀術的源頭沒有文字記錄,所以最早啥時候開始用刀已經不知道了。)

傳統武術成於民間毀於軍隊

傳統武術中多有習大槍者,而大槍可是實打實的戰場兵器,可見戰爭的確在某種層面上起到推動傳統武術發展的作用。 三、二者之間的異處。 前面說過,二者的目的不同所造成的技術特點大有區別。

讀《水滸傳》,看到呼延灼與魯智深和楊志單挑戰成平手,呼延灼嘆道:“怎地那裡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手段。”餘心中起了疑惑便問師者,呼延灼為何如此言說,軍中武藝與綠林手段有何區別?師者順手拿起一根魚竿做了個纏頭裹腦的動作道:“這種動作只能是民間綠林用,戰場上施展不開。”一語瞭然!

可見,戰場上大多時候受到陣列和環境的影響,需要的只是簡單有效並且殺傷區域有限的動作。而民間的傳統武術所用之環境無非是單人對單人、單人對多人或者多人對多人,有大把的空間可以利用,縱高遠跳閃展騰挪儘可使之,像那種纏頭裹腦夜戰八方的架子放在人挨人的戰陣中還不得傷了自己人。

傳統武術成於民間毀於軍隊

再有,戰場上士兵難免傷亡,軍隊補充新兵後不可能拿出太多的時間去訓練他們,因此要求所訓的技藝要簡單有效,就是單純的突刺、劈砍、格擋之類,反覆練習以求純熟,再說戰場環境也不允許多餘的動作,能一下解決就別第二下。反之,傳統武術就沒有這樣的顧慮。掌握一門拳術重要的是“功夫”的高深,而想要練出功夫就要花費大量的“工夫”,前者是水平的高低,後者是時間。

因此,練習傳統武術三年五年不算高,十年也不算晚。 然後說說兵器。戰場上的兵器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替的,但傳統武術所使用的兵器卻沒有更替這一說。比如木棍,這在戰場早已淘汰的東西民間技擊依然可以使用。再比如劍,也早已不是戰場的制式兵刃,但在民間技擊中依然表現出較強的殺傷力。

而且民間還有著許多的奇門兵刃,雖然大部分都沒有在戰場上出現過,但放在江湖中卻十分的管用。(餘在某個節目中見到民間有個兵器叫三節鏜,真的是威力十足)而在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大槍,行走江湖的人很少有人揹著這長達兩三米的東西。(雖然大槍有很多人練習,但真的是不方便攜帶啊 )更別說戰場的利器弓弩,

傳統武術成於民間毀於軍隊

沒聽說過哪個傳統武術大師是靠射箭成名的,雖然有很多傳武習練者都練習射箭,但也只是輔助練勁力,民間交手沒人用弓。(電影中的柳白猿也只是通過弓向別人展示他的拳勁) 總的來說,餘主張將傳統武術與軍隊武藝分開看待,作為一個單獨的科目進行考證。另外,絕大多數人對武術的概念就是指中國傳統武術,雖然理論上不準確。就像你問某個人你知道哪些武術拳種,估計沒人會回答拳擊、泰拳、截拳道啥的,雖然它們也是武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