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轉眼又是一年開學季

各界君恍然想起

00後今年要上大學了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大部分網友跟90後的反應一樣:

猝不及防地就老了

↓↓↓

網友A:一代被稱為“非主流”的90後如今已經老啦!

網友B:00後都上大學了,90後還在假裝自己是孩子,80後都是中年人了吧,最小的70後都快40了,天了嚕,時間過得飛快飛快~

網友C:00後都開始上大學了,90後再不努力就要被拍死在沙灘上了

回憶當年的青春

回憶那年昂首步入校園時的意氣風發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回憶:

從70到90年代不同的開學裝備!

70

年代

1978年高考恢復的第二年,揹負特殊時代烙印的人群實現了自己的大學夢。

常規物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奢侈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時代特色

雖然物質很匱乏,但幸福度很高。

沒有學費,且包分配。

80

年代

這是一個單純且懷揣夢想的時代,理想在大學生的心中閃閃發光。

常規物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奢侈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時代特色

80年代的大學生每一個人都學習認真,因為他們深知學習機會得來不易,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寵兒”。

90

年代

接踵而來的一系列政策改革,聽著校園民謠的新一代;為了追求愛,是個男生都要學著去彈彈吉他;有大哥大和BP機必須是當時的校園土豪!

常規物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奢侈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時代特色

學費從國家負擔到自掏腰包,工作從包分配到自己找,上大學就有“鐵飯碗”已然成為歷史。

新世紀

年代

互聯網時代開啟,信息越來越豐富。周董帶著動感地帶走進校園,雖然手機還是藍屏,但依然擋不住對短信的狂熱!

常規物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奢侈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時代特色

經歷了擴招,這個年代大學生畢業後找個好工作開始難了。

2016

“一本一機”成為開學標配。3G手機網速已經落伍了,換成中國移動4G,有大把的流量才是王道!

常規物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奢侈品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時代特色

新生的裝備電子化,接觸的信息多元化,我們的生活網絡化。不同的時代,不同的裝備,不同的承載,不變的是我們的求學渴望。

無論哪個年代

都有屬於自己的回憶

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學生的開學“三大件”也在不斷地升級換代,所需的花費也是飛速增長。

開學“三大件”變遷史

70年代:臉盆、水瓶、被褥,在當時要花費大約幾十元;

80年代:收音機、手錶、鋼筆,花費大約100元;

90年代:隨身聽、傳呼機、膠捲相機,花費大約數百元;

2003年:手機、臺式電腦、MP3,花費約5000元左右;

2005年:筆記本電腦、彩屏手機、PSP等,這些共7000多元左右;

2011年:智能手機、超薄筆記本電腦、單反相機,花費在萬元以上;

2013年至今:iPhone、iPad、Mac“蘋果三件套”,平均花費萬元以上;



一個大學新生入學成本是多少


“暑期經濟”“開學經濟”都是由學生消費觸發的一種全新的經濟浪潮。近些年,它的市場規模逐漸龐大,包含的消費物品種類也越來越多。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高校新生花費主要包括學費交通費輔導教材學習文具生活日用品等。

那一個大學新生到底能花多少錢呢?


1

在全國各高校隨機抽取30個大學新生為調查對象發現,五成學生的入學預算1萬~1.5萬元;其中入學開銷在10000元以下的有5名,10000元~15000元的有14名,佔46.6%。15000元~20000元的有4名,20000元~25000元的有3名,25000元~30000元的有3名,另有1名新生總開銷高達35000元。

2

根據每位大學新生入學,平均要準備約1.5萬元的結論,具體賬單如下:購買服裝鞋帽:1000元左右;購買手機:1500元左右;購買筆記本電腦:4000元左右;購買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700元左右;購買旅行箱包:300元左右;學費:5000元左右;交通費(按坐火車算半價,包括車上消費):200元左右;生活費及其他零用:2000元左右。(數據來源自《成都晚報》)


又到開學季!那些年的“入學裝備”你還記得嗎?



新生不應是“燒錢一族”

還是要樹立正確價值觀!


綜合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