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就業率是被「逼」出來的?這個不會有假

高校的就業率是被“逼”出來的?這個不會有假


衡量高校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高低,一般都要看學生的就業率,這也是體現學校光鮮度、含金量的主要尺度。因此,高校就業率不僅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而且也成為高校的工作重心。

就業率是靠數字來說話的。真正實現高就業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換來可觀數字。為了這個亮麗的數字,某些高校用一個“逼”字,成了提高就業率的一個突出“特色”。

高校的就業率是被“逼”出來的?這個不會有假​​


主管部門“逼”。我國的教育主管部門非常重視高校的就業率,這與國外的做法完全不一樣,國外高校的就業與學校沒有太大的關係,美國則是發達國家中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國家,日本高校和澳洲大學的就業率平均在75%到80%之間,而中國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0%以上。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數字與主管部門向高校“施壓”有一定的關係。無論是處於政績的需要,還是為了促進就業,總之,很多高校的就業率所取得的成就,與上級主管部門的監督考核是分不開的。

高校的就業率是被“逼”出來的?這個不會有假


招生壓力“逼”。由於高校存在著等級之分,那些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高校,常常會因為學校的名氣而影響到招生。為了彌補生源上的不足,這些高校就特別注重學生的就業率,通過就業率數字來實現社會的認可,以證明自身的實力。特別是一些普通本科學校和高職高專院校,為了吸引更多學子的眼球,把很大的精力都用在就業率上,靠就業率來實現生源充裕的目的。

學校自身“逼”。就業的主體是學生,就業率的多少要看有多少學生簽訂了就業協議。這是某些高校在玩就業率數字遊戲上常用的手法。

為了能從學生中拿到更多的就業協議,於是一些高校採取了非正常的手段:有的高校鼓勵學生在勞動力市場簽訂就業協議;有的高校則聯繫不三不四的單位,大批量簽訂就業協議;有的高校還逼迫學生,若不簽署就業協議,就扣發畢業證和學位證。據媒體披露,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為提高就業率,用畢業證、學位證等“逼迫”學生做“假接收函;另據報道,就業率一直穩居在90%以上水平的西安歐亞學院,僅在一家夫妻店“就業”的就有16名學生,而這些學生僅僅向學校提供了就業協議,卻根本沒在那裡上班。

高校的就業率是被“逼”出來的?這個不會有假

“逼”出來的就業率,這許是一種迫不得已的行為。由於主管部門需要政績,高校需要生存,需要發展,這些都需要就必須靠“名氣”來支撐。但問題的關鍵是,倘若為了名氣,而不擇手段地攫取“名氣”,到頭怕只是作繭自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