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當前,在教師的經濟待遇普遍有待於提高的背景下,職稱背後所隱含的學術地位、經濟收入,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但又由於職稱評聘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因素的客觀存在,又引起了部分教師取消職稱的呼籲。於是,乾脆有人就提出能否“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呢?(據報載,已經有地區在2014年就開始實行了)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對於當前職稱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辦法,這是可取的——三水三心一直以為,批評容易建設難——再尖銳的批評都比不上一條沒用的建議!所以,基於這一點,我對提出這個建議的人,表示尊敬!但三水三心認為,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行的,原因何在呢?

一,現行的職稱評聘,弊端多多,導致很多教師對職稱意見很大

職稱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要評上職稱,然後聘上職稱,卻是“雄關漫道真如鐵”,為什麼這樣說呢?

1.職稱評定的條件嚴格

現行的職稱評定,有嚴格的條件限制,比如任教時間,班主任經歷,學術論文(或者專著),計算機和外語水平等等,還有的地方規定,必須要有支教經歷,這樣一來,在硬性條件上,很多人都被刷下來了——不符合條件啊!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2.職稱評定有指標限制

因為職稱與收入掛鉤,絕大多數地方都實行比例限制,比如我所在的區域,高級教師評定的比例不超過25%,聘的比例不超過15%。你想,符合條件的再多,名額有限制,你也沒機會吧!我在中學的時候,剛達到教齡的限制,就有資格評高級,結果,就有老教師說,年紀輕輕的,應該謙讓。於是,一謙讓,就是差不多十年——沒有名額了!

3.職稱評聘過程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

由於教師職業的特殊性,很多評價指標都比較模糊,比如“熟練掌握”“比較豐富”“比較突出”,沒有量化啊!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容易滋生一些問題。一些老師對職稱成見頗深——基本上都是認為在職稱評聘過程中有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甚至一提起職稱,就有人說,職稱“依靠的是是關係”“職稱是為領導準備的”。比如,頭條手機用戶50402956433就說“我校的標準是有關係的才能上,你教學效果最好,工作量最多也評不上!”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既然大家對職稱那麼多意見,取消不就行了嘛?這是一種簡單的思維,遇到問題就取消,不就是“因噎廢食”嗎?於是,就有人認為,那還不如“到點自然評”——這種方式又是否可取呢?

二,到點自然評,是論資排輩,不利於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三水三心以為,“30年教齡自然晉升一級教師”的核心和實質,就是論資排隊——著名相聲大師常寶華說“人一輩子都在熬”,對於“到點自然評”,其實就是慢慢的熬,熬到30年,職稱就解決了——事實上,真的熬到了30年,離退休也不遠了,但傳遞的信息,卻是,不管你幹得好不好,用心不用心,只要到了30年,就什麼問題都沒了

這樣一來,教育質量如何保證?

學生髮展如何保證?

教育創新從何而來?

或許,你會說,現在的職稱評聘也沒有這些啊。是的,但至少其評定的條件中,包含有學術成果——即使,有些人的成果只能用“你懂的”來表述!

你或許還會說,我們的師德高尚,我們自己會把這些事情做好。是的,管理學尚有“二八理論”,但管理制度的設計起到兩種作用,一種是導向,一種是懲治!到點自然評,導向是什麼?如何懲治?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三,雙管齊下,兩種思路或許可以破解當前的職稱困局

讀者或許會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覺得怎樣可行?三水三心關注職稱問題數年,有兩種思路,也不一定正確,請網友們在評論區留言與我討論:

(一)改指標評價為標準評價,可能是解決當前職稱評聘困局的最好的辦法

正如前面所說,批評容易建設難。對於職稱問題,三水三心一直在高度關注,並寫過好幾篇文章來談論當前職稱評聘過程中的問題。三水三心以為,當前職稱評聘,最關鍵的問題,不是評聘過程中不公開不公正的因素,而是指標設定!

其實,從財政的角度而言,設定指標可以理解——涉及到的是錢啊!但從教育的角度,卻顯得荒唐——我明明符合條件,卻沒有指標,於是,只能苦苦再等!有網友就說,一等就是幾十年,人也老了,頭髮白了,腰也駝了,職稱還是沒有著落!

改革成評聘,最好的方法,就是進行

標準評聘,也就是說,打破指標的瓶頸,用標準來代替。用哪些標準呢?三水三心就不再說什麼“忠誠教育事業”之類的軟性標準了,直接上乾貨: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一是工作年限標準。比如,初級職稱多少年,現行的限制是5年,就可以評中級,中級滿多少年,可以評高級。那麼,究竟多少年,我以為,現行的5年還是比較科學的(其實,最好是6年,剛好小學一輪,中學兩輪)。

二是師德滿意率標準。比如,針對授課班級的學生和家長,進行師德滿意率測評,只要達到多少比例,就有資格評。現在多數地方是90%。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三是工作量的標準。你不能一邊要評職稱,一邊又要求減少工作量吧?所以,評職稱,應該在規定的年度,都是滿工作量。我這裡所說的滿工作量,不僅僅指的是教學工作,管理和後勤服務,也是重要的工作,那也是學校一盤棋裡的重要棋子。

四是工作業績標準。其實,對於教師工作來說,工作業績是最不好評定的。不同區域、不同學校,大不一樣。比如,有的城郊學校,把老師逼死,他也教不出幾個重點——生源在哪裡擺著啊!我曾經在一個偏遠地區工作過,哪裡的孩子,能及格就是萬幸——你想,用一根尺子來衡量,合適嗎?

還有,非考試科目呢?管理和服務崗位呢?限於篇幅,我不再具體,以後有時間再詳談。

五是班主任工作標準。沒有做過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其職業生涯是不完整的。所以,要評上高一級的教師職稱,應該有做班主任的經歷——起碼應該有一屆吧?

六是課題與科研標準。高職稱教師,應該要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雖不能要求每一個老師都成為教育專家,但沒有一點研究能力,豈能成就專業工作?但目前的課題管理,問題多多,所以,也只能是依靠專業論文了!

這些標準,都應該有一個具體的指標,不能用模糊的表述。只要標準達到,你就應該並且必須被評為某類職稱,反之,標準沒有達到,你工作100年,也沒用!

(二)採取雙軌制的方式,或許可以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所謂的雙軌制,就是一部分教師實行職稱評聘,走職稱工資的道路,一部分教師走按工作量定崗來核定收入的路。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

教齡三十年,職稱自然評——看上去很美的教師職稱評聘“新思路”

1.給教師一個選擇的機會。

以區域為單位,經過教師的討論,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制定兩種工資發放辦法,在基本工資不變的前提下,將所有的績效工資,納入總的盤子裡,一種是原來的職稱體系發放,一種是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質量來發放。教師可以選擇,一旦選擇,至少保持3-6年(一個學段,你不能朝三暮四啊)。這樣一來,職稱高的教師,可以選擇走職稱的路(當然,也可以不選擇),而職稱低的教師,可以選擇走工作量的路。

這是你做出的選擇,你就不能怨誰了,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2.給教師一個競爭的機會。現在,存在一些高職稱的教師,一旦評上了職稱,就以各種理由,不願意多上課,甚至有的人乾脆做起了各種教學輔助工作,脫離教學一線。任何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益,職稱設置比例的本來目的,就是為了提高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讓所有的老師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多勞多得、優勞多得,或許可以激發教師的第二個春天!

最後,特別提醒一點,教育不是試驗田,任何改革都要慎重。針對教育的改革,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慎之又慎,因為,教育牽涉面廣,更重要的是,教育所面對的對象是孩子,孩子的人生階段是不可逆轉的——經濟改革失敗了,明年再來;教育改革失敗了,孩子明年有來嗎?即使是針對教師的改革,也要慎重,教師每一天面對的是孩子,他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孩子啊!

你贊成工齡30年,職稱自然晉升嗎? (單選)
0
0%
贊同
0
0%
不贊同
0
0%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