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途再遙遠,過年了回家

有人說:這一生,我們都在尋找回家的路。

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中,“回家”代表著暫時的休憩,也代表著團圓和收穫。但無論代表著什麼,“回家”都是對親情最好的表達方式,也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儀式。都說“父母在,不遠遊”,然而,有太多太多人,或為生計所迫,或為追逐夢想,選擇背起行囊遠走他鄉,離我們的家越來越遠。

曾經,他們是我們的全部。從呱呱墜地發出第一聲啼哭開始,他們就一直站在我們身後,用重如千斤的眼神默默地關注著我們,在最脆弱的時候給予保護。他們看著我們慢慢學會說話、學會走路。

漸漸地,我們長大了,雛翅的羽翼變得越來越豐滿,心裡裝的東西也變得越來越多。我們迫不及待地收拾起行李,在火車的汽笛聲中奔赴遠方,想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不是比家更寬、更大。

即使偶爾回到家,還是沉溺於自己的小世界中,把他們關懷的熱情推得越來越遠。

其實並不是不在乎了。只是想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也想讓爸爸媽媽在和街坊鄰居聊天嘮嗑時,可以驕傲地說出我們的名字。

路途再遙遠,過年了回家

雖然世界看起來很大,夢想看起來很遠,摸爬滾打受過無數辛酸和委屈,前往未來的道路還是看起來黑暗無比。

但家,還有家裡的爸爸媽媽,卻一直佇立在那裡,成為我們最溫暖的港灣和最堅強的後盾。總是在說“撐不下去的話就回家吧”,難過的時候,只要想想家,一切委屈的情緒就有了出口。

他們是最懂我們的人,也是最愛我們的人。他們會在晚歸的深夜為我們留上一盞燈,也會在冬日的清晨為我們掖好踢散的被子。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深沉溫暖,但只求付出,不求回報,這種愛一定叫做父母。

但和他們的付出相比,我們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甚至連過年過節也要被繁重的學業或是忙碌的工作所捆綁,難以留在他們身邊。

或許,全世界都覺得我們得到了很多。我們離夢想越來越近,但是卻離他們越來越遠……

漸漸地,風雨兼程走遍了遠方,我們才越來越明白,究竟什麼才是我們的全世界。

回頭看時,爸爸媽媽兩鬢已斑白。或許,他們偶爾會害怕過年,但不是怕自己又老了一歲,而是怕我們又遠了一點。

對於爸爸媽媽來說,我們也是他們的全部。他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希望我們幸福,一直幸福下去,哪怕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遠。

但他們卻並不一定知道的是,我心目中的幸福,卻是可以一直窩在他們的懷裡,當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小孩……

路途再遙遠,過年了回家

曾經流傳過一個計算公式:

如果在一年中只有過年7天回家陪伴父母,每天最多相處11個小時的前提下,假設父母現在60歲,能活到80歲,我們實際上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不過只有1540個小時,換算起來,64天。

和漫長的生命相比,可謂是少之又少。

或許我們每個人年輕的時候,都懷揣著遠走高飛的夢想,渴望著離開家鄉。但卻從未想過,被留在原地的父母,只能盯著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記得剛畢業的時候,一心想留在大城市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爸媽卻執意讓我留在家鄉,幾番爭論沒有結果,索性便摔門而出,大半年沒回家。

初入職場卻沒有想象中的順利,處處困境,舉步維艱,期間家裡打來過無數個電話,都強撐著自尊含糊應過。

直到過生日那天,聽到敲門聲去開門時,卻發現爸爸媽媽正風塵僕僕地站在門外,手裡還特意拎了一盒小時候總吵著鬧著要吃的糖果,當做生日禮物。

媽媽說,只要我過得好,他們也就放心了。

大概世間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但唯獨父母的愛,卻是以分離為目的。他們希望你過得好,盼著你變強大,哪怕就此離家越來越遠,也在所不辭。

路途再遙遠,過年了回家

記得小時候,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最為親近,家的溫暖,幾乎就是我們所向往的全部。

而越長大,我們想要的越來越多,一旦閒下來,就忙不迭地分配到生活的各種美好中,總有那麼多事情要做,那麼多人要見,卻和父母離得越來越遠。

不過,與其說我們在不知不覺間疏遠了父母,不如說我們為了生活,壓縮了本該留給他們的時間。

誠然,我們的心臟很小,藏在記憶裡的東西很多,但父母絕對不應該成為被我們遺忘的一部分。因為一直以來,只有他們才會用最笨拙的方式默默地向我們靠近。

和父母無私的給予相比,我們所欠的實在太多,想要回報,卻又經常無從下手。

但就像東野圭吾所說的那樣:“報答父母,並不只是給錢,只要你過得幸福,你的父母一定會滿足,覺得自己無憾了。”其實我們過得幸福,才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

在忙著追逐幸福的路上,你是否忘了,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大的福氣。

這個春節,帶上你的幸福,帶上父母的期盼,回家過年,像兒時一樣依偎在他們膝旁,一起找回親密。

路途再遙遠,過年了回家

瀟瀟說海祝願所有華人新春快樂!過年了,開開心心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