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敗,軍事法庭中,多數法官判決處死戰犯,只有他持反對意見

不知道大家還是否記得,2014年印度總理和日本首相會面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們沒有忘記巴爾法官。”巴爾法官法官是誰?這一點,可能中國人還不是很熟悉。那是1946年,在日本東京,成立了軍事法庭,其中有來自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意大利,印度菲等國家等11名法官組成的審判團隊。

日本戰敗,軍事法庭中,多數法官判決處死戰犯,只有他持反對意見

印度派出的法官叫拉達爾賓諾德巴爾,他是唯一在審判當中堅持本戰犯全員無罪的人,在當時以及現在都顯得十分的滑稽。對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應該知道,當時就是一位法官,來自於11個不同的國家,對日本的七個甲級戰犯是否應該處死,展開了積極激烈的爭辯,最終以6:5的結果宣判處死。其中,來自法國的法官卻認為,日本戰犯,是屬於無罪的。雖然結果一目瞭然,這些戰犯都通通被處死,但是他們對於可為他們站出來說話的法官感恩戴德,包括現在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還有巴爾法官的紀念碑。

日本戰敗,軍事法庭中,多數法官判決處死戰犯,只有他持反對意見

出生於1886年的巴爾法官,當時他所處的環境是印度,已經完全淪為了殖民地,憑藉著自身的不懈努力,成為了印度的律師,在日本戰敗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被選派來到日本進行審判,按理來說,作為印度人的方案,對於殖民這種事情是十分在意的,而日本所做的行為,和他遭受的事情,應該是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經常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但是對於日本卻是十分的推崇,對於日本的戰敗,別表現出有為同情,但是當時的大趨勢是,大量的證據證明了日本在全世界的行為都是滅絕人性的。雖然這一點阿爾法關係十分贊同,但是他堅持的觀點是,戰爭不是個人行為而是國家行為,所以個人不需要為國家去買單。

日本戰敗,軍事法庭中,多數法官判決處死戰犯,只有他持反對意見

他的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應該是叫做聖母式論調,將個人和國家完全剝離開來,但是如果一個人沒有罪過的話,那國家有罪,那就讓國家來承擔什麼樣的責任呢?難道是想將日本切割滅國,才能算得上是賠償嗎?換言之,日本用七個人,維護了自己的形象,保留了自己的國家,豈不是還佔了便宜?

巴爾的這種思想,受到了日本右翼的一致點贊,再之後,方案一直和日本保持著親密友好的關係,在1966年,他帶著兒子訪問日本,還受到了日本首相的接見。1967年,這位當時站出來為日本說話的法官去世,日本首相知道以後還親自去電錶示哀悼。

日本戰敗,軍事法庭中,多數法官判決處死戰犯,只有他持反對意見

現如今印度和法國為了維護所謂的友好關係,還扯出巴爾法官的事情,想想也實在是可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