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年前,宁夏最大的商号在中卫

原中卫县是宁夏古老的一个大县,清代属甘肃省宁夏府所辖,包括今中宁县全境,共有18个堡,物产丰富,为水陆交通必经之地。

在水运方面,黄河自沙坡头以下,水势缓慢,可航行木船,直抵宁夏府城和包头等地。陆运,由兰州到包头,由甘肃河西走廊抵西安,都必经此地。

宣统年间,日本版《支那省别全志》载:“该县(中卫县)羊毛、羊皮的输出在本省(甘肃)占有一定比例,羊毛年产量约20万斤,羊羔皮多达3万张……(县城)街两旁商铺鳞次栉比,甚是繁华,商铺(洋行)多经营皮毛、布匹..….”

庆泰恒,清光绪三年(1877年),山西李姓、杨姓两家商人将同治元年(1862年)设在甘肃省平凉濒临倒闭的“庆泰源”商号移至宁安堡南关,租了王世景的房开了庆泰恒,股金2000两白银(李家1500两,杨家500两)。领东经理武考河、郭福庆、杨思俭。


140年前,宁夏最大的商号在中卫


草创时期

开业后,商号根据本地枸杞、甘草、皮毛、发菜、大烟土等土特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向群众大量放款,预定收购,加工外销。然后将外地的布料、糖、茶、烟、酒及五金杂货运回宁安堡、中卫、吴忠等地批发、零售。

清末民国初,这些货物的主要输入渠道是包头、山西、平津地区,货物中洋货占相当大的比例。从天津购进的洋货中,纺织品有“金洋牌”漂白布、“人头牌”斜纹布、“五马牌”粗布、德国缎、泰西宁绸、直贡呢、花达呢、花哔叽、巴黎呢等,糖果香烟有荷兰白糖、德国方块冰糖、英美生产的“三炮台”、“哈德门”、“单刀”、“红锡包”、“老品海”等香烟。

国货品种主要有土布、水烟、旱烟、红糖、海味等。抗日战争后,庆泰恒进货路线改走西安,主要购进商品有:湖北云梦永机布、杭湘绸呢绒、陕西棉花、湖广茶叶、广糖、桂花酱等。

经过商号同仁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到民国初,已有3万两银子的资本。到民国10年,号上资本已达10万银元。此间郭福庆、杨思俭因年事已高,于民国2年辞职回山西。

民国11年,武经理也辞职回山西。行前武经理把号上的事务交给了张子修,并要求张子修在处理号内重大事务时,必须及时向他汇报;他对号内事务的处理意见,张子修必须照办执行,要求顶住各股东的胡支乱用,这些要求张子修自始至终照办执行。

张子修(1883年~1957年),名文泰,号宁璞,字子修,山西临猗县焦家营人。他14岁在固原太和店当学徒,15岁经人引荐入庆泰恒当学徒,后升为司帐,民国18年任经理。

张子修胆大心细,长于谋略,能够不失时机地捕捉商品信息。他与武经理小心自守的经营作风截然不同,他抓大事,也抓小事,尽管商号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但他还是处处精打细算,连残次商品的处理、废旧包装物的再利用,他都亲自过问,妥善处理,但在生意上的正当花费他从不吝惜。

据范子用回忆,早在张子修任司帐时,号上有两个比张子修年龄大的人,想以优裕的条件让张子修出号,共同经营生意。此事被武经理发觉,他对张子修说:“他俩走了无关紧要,你要走,我就拿这张老羊皮换你个羔皮,把你的皮给我剥下来!” 张子修见武经理执意不从,就打消了出号的念头。

民国18年(1929年)武经理去世,张子修接受经理职务,从此庆泰恒号上的一切事务由张子修全权管理。他任张斌卿(陕西朝邑县人)和董锡亭(山西万荣县人)为副经理。

这两人于民国初年进号,民国10年(1921年)顶人力股。张斌卿常驻上海,指挥广州、长沙、杭州庄客,大量采购茶叶、蔗糖、湘绣、春绸、呢绒,产品适销对路,颇受顾客欢迎。董锡亭能言善辩,对马鸿逵军政要人应付自如,上街卖货手脚麻利。常驻兰州的范子用也是经商的里手,对庆泰恒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

分号和设庄

运销土特产品和分号、设庄、辐射经营是庆泰恒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的特色。

光绪年间,在吴忠堡设立了最早的分号庆泰恒。解放前夕改为永昌隆,胡子久负责,资金10万元。

民国15年(1926年),在中宁县恩和堡设泰兴西,3万元资金,李自高负责。

民国17年(1928年)左右,在甘肃省平凉设庆泰远,后改为忠义永,5万元资金,田德生负责。

民国19年(1930年)在中卫县设西顺成,资金4000元,王岁丰负责。民国21年王岁丰又用3万元资金在甘肃景泰县扎庄,由于管理粗放,年底亏损1万多元。

民国35年,为了避免繁重的差税,将分号西顺成从中卫迁回中宁,并改号永昌隆。

民国25年(1936年)在山西新绛县设庆泰裕,资金1万元,负责人耿子忠。

民国25年(1936年)在李磐菴操持下在西安设立诚记花庄囤积棉花。民国28年(1939年)又成立了联兴仁、合隆义、集茂忠、聚盛信4个钱庄。取联合聚集,兴隆茂盛,仁义忠信之意。资金共计80万元。

民国31年又在西安南关购地58亩设义达公司,在民乐园购地20亩成立建新织布厂,生产地毯、花布、呢子等,解放时散厂。

民国初年,在山西解州设立庆泰公,负责人不详;又设庆泰合,负责人张希贤。在山西夏县曹张镇设庆泰长,负责人晋铺臣。三家分号资金各为1万元。

抗日战争中在天津设庆泰和,资金和负责人不详。

为了避免做赔钱生意,庆泰恒在全国一些主要的商业发达地区都派人住庄,调查商品信息,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进行信息反馈,分析市场行情,负责调运货物。

清末民国初到抗日战争爆发,庆泰恒在外设庄的地区有:香港、上海、西安、成都、郑州、禹州、汉口、广州、包头、兰州、固原、靖远、凉州等地。一般每庄1至2人,住庄人员除了解商品信息、发运货物外,还代其他字号和个人兑汇款,汇费一般为2%至3%。

庆泰恒在民国15~26年间(1926~1937年),总号约有170万两银子,到极盛时期的1938年~l941年间,其资金(不包括西安的四家钱庄)达500万银元。可与宁夏八大字号相抗衡。总号、分号及住庄人员达300多人。

事业发展了,但号上东家内部的矛盾也出现了。到民国24年(1935年),李、杨两家已无法共事,杨家情愿出号,抽去股金8万元,李家将原号庆泰恒改为庆泰亨,李、杨两家58年的合作结束。

民国26年(1937年),庆泰亨在宁安堡南关(今中宁县畜产品公司收购门市部所在地)购地62亩,大兴土木,修筑寨子,次年落成,花银元4万元,寨子坐东北,面西南,分前后两院,内修土木结构楼房20间,出厦平房120多间。寨子竣工后,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天津沦陷,庆泰亨平津进货路线中断,大部分生意转西安。寨子除部分号上使用外,其余由八十一军做了库房。

民国30年(1941年),庆泰亨因差事重,又改号永昌隆,同时将大部分生意货物转到吴忠,以躲避日益增多的差税。

屡遭劫难

庆泰恒有它兴旺发达的年景,也有因战祸兵乱蒙受损失的岁月。

民国17年,由于土匪杨老二作乱,吴忠永昌隆被抢财产达15万元。

民国24年,天津庄号将30万元放贷给山西帮自立号。自立号称天津开有70个门口,但8月底见战事吃紧,人员跑光,李磐菴追收资金,在西安只收回5万元。

民国30年(1941年),甘肃省贸易公司强购兰州庆泰恒商品,并强行让庆泰恒投资,损失10万元。

民国32年(1943年),汪伪政权在上海庄号提走布匹棉纱,付给黄金券,结果黄金券贬值,损失15万元。

1949年,重庆“九二”大火灾,庆泰恒积货仓库被烧,损失10万元。

1949年解放前夕,马步芳部队抢走土布21000匹,价值4万元。

抗日战争中,山西庆泰长、庆泰公、庆泰合全部倒闭,汉口庄号遭到日本飞机轰炸,损失土布9000匹,茶叶800包(每包180斤)。另外日军还强购土布300卷,每卷30匹,只付20%~30%的钱,损失26万多元。

马鸿逵统治宁夏时期,各商号都受其抓兵之苦。以吴忠永昌隆为例,十多年时间雇兵140多个,雇兵时常逃跑,部队又向商号要兵,商号再雇,许多商号就这样倒闭了。

永昌隆的结局

1948年,张子修令张希贤驻上海,张希贤大搞黄金贩运生意。解放后,政府发现,分别在上海、西安、兰州等地将他们数十条黄金没收。1950年秋,在西安将李子清、张斌卿逮捕,在吴忠将张子修、董锡亭、王瑞卿逮捕,并处以33.6亿元(合人民币33.6万元)罚款。后由宁夏八大家作保,才将他们5人释放。

1956年,中宁各纺织业、百货业公私合营,成立纺织品公司和百货公司。永昌隆带资42714元,参加公私合营。1960年两公司转为国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