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經多方消息來源確認,富士將於本月25日正式發佈的新款GFX 50R中畫幅相機。

中畫幅這個詞,最近多次在我的文章中出現,上一次是尼康Z系列新品發佈的時候,我提到,卡口革命的背後,其實是尼康在為進軍中畫幅市場埋下伏筆。

中畫幅機身未來市場真的有那麼大?我換個思路來問大家,5000萬像素你們真的用的到嗎?用不到,為什麼還要衝著這個去升級機身?玩攝影,並不是所有功能都一定要用的到極限,而是在需要的時候,不拖後腿。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數碼時代的畫幅是相對於底片成像面積的名稱。膠片時代,全畫幅其實就是135膠捲的成像面積,尺寸是24×36mm,中畫幅是指120/220膠捲的成像面積,按長寬比例不同又細分為645、660、670和690四種,換成毫米就是56×41.5mm,56×56mm,56×67mm,56×84mm。

目前中畫幅傳感器的尺寸主要有53.7×40.4mm和43.8×32.9mm兩個規格。53.7×40.4mm定位中高端,目前已有1億像素、8000萬像素、6000萬像素的傳感器。43.8×32.9mm是入門中畫幅的相機定位,成像面積比135膠片大1.68倍,哈蘇X1D和富士GFX 50s都採用它。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去年我有機會和GFX 50s有了幾天親密接觸。

你要問我,中畫幅相機究竟有多爽,我只能回答你,畫質秒殺全畫幅。底大一級壓死人在這個時候表現的淋漓盡致。

來看看120中畫幅和135全畫幅的比較

43.8mm x 32.9mm,1441平方毫米,1.68倍

48mm x 36mm, 1728平方毫米,2.04倍

53.7mm x 40.4mm,2187平方毫米, 2.55倍

在同一場景下,對全畫幅和中畫幅相機拍攝的照片進行局部截圖對比。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上:中畫幅 下:全畫幅)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上:中畫幅 下:全畫幅)


高畫質和光也是密不可分的,為了得到“更充足的光”,增大傳感器面積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因為相比同像素的全畫幅傳感器,更大尺寸的像素個體高感畫質更出色。

中畫幅尺寸傳感器在圖像的解析度、動態範圍、立體感和虛化方面也有先天優勢。細節多得令人髮指,以至於JPG格式的圖片文件最少也要30MB,一張RAW格式的照片100MB+那是非常正的事情。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對富士GFX 50S的樣片進行局部放大


當下,目前在售的中畫幅相機售價:

哈蘇X1D 一機一頭約7.2萬元

賓得645Z 一機一頭不到2.5萬元

富士 GFX50S 一機一頭6萬元

大畫幅數碼的普及之路已經初現端倪。我曾在小範圍做過一個調查,20多萬買一臺相機普通人無法接受,但是降到10萬元內,很多發燒友就會蠢蠢欲動了,如果降到5萬元以內,咬牙也想上。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之前我和廠商方面有過交流,就尼康來說,要在D5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技術突破,難度非常大,幾乎沒有技術儲備了,這也是為什麼尼康在推出Z系列的時候,放棄原有卡口的,雖然開始會很艱難。

單反發展到今天,天花板已經看得見,結構決定。全畫幅微單正在推動一場革命,但這只是一條支路。

之前,3-5萬這個市場一直都是CN單反旗艦,以及徠卡的,賓得兩代數碼機身645D、645Z價格合理,但傳統結構制約了機身體積和重量。一旦在結構上取得突破,推出中畫幅機身,用畫幅碾壓,C也好,N也好,在3-5萬這個市場的統治力是絕對的。

也許2019年或者2020年,會是中畫幅市場的元年。



擁有中畫幅機身,是一種什麼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