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吉林发现一处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经调查、研究、论证,该处密营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于1932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期间所建设和使用。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该密营遗址位于吉林市龙潭区江密峰镇南沙村代王砬子,自西向东延伸。截至目前,共发现3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营地,其间分布有大面积跳石塘,中间有马道通联,近山岗、近水源,海拔高度在400米至480米之间。

目前已发现、证实遗址31处,遗址类型包括泥草房遗址、马架子房遗址、地窨子遗址、哨位遗址、井泉遗址、马道遗址、烟道遗址、物资洞遗址、操练场遗址等,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16年下发的《关于印发的通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吉林市龙潭区成立以龙潭区档案馆馆长于化冰为组长的抗战史料征集项目调查组,邀请东北抗战史专家赵聆实指导项目组工作,深入全区进行相关资料摸排搜集,并于2017年5月发现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线索。项目调查组历时一年多时间,开展田野调查40余次,采访当事人1人、见证人3人、知情人45人;先后到永吉县档案馆、蛟河市档案馆、吉林市档案馆等查阅大量档案文献,并分别到上海、鞍山进行了外调。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据调查、考证,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为原驻守新站的东北陆军27旅67团一营(伪满吉林警备军第三旅第九团第三营)一部。1932年3月,营长田霖率部起义,成立“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掀起了蛟河一带的抗日热潮,随即加入冯占海率领的抗日义勇军,转战长春、吉林等地。

据文献记载,1932年10月19日,冯占海在农安县三盛玉主持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将已进入农安境内的各部,由冯占海带领向辽西热边转移;仍留在吉林至敦化铁路沿线及榆树、五常一带牵制敌人的各部队,“继续留在原来活动区域,相机骚扰敌人,准备接应主力东返。”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即为奉命“留下”的田霖部一支,在吉林至敦化沿线一带开展抗日活动直至东北光复。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据现年93岁的女义勇军战士邓桂兰回忆,她和丈夫温传声是在1943年新婚前后,搬到代王砬子居住,正式加入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这支队伍有40人左右,全部配有枪支,且经常外出活动。邓桂兰主要负责后勤工作,为这支义勇军放马和做饭,每天摊煎饼四十多斤。此外,据邓桂兰回忆,这支义勇军在山里种植了大量黄烟,黄烟收割贩卖后,所得作为义勇军的经费保障。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是一个英雄群体。据当时住在代王砬子山下的平均年龄达85岁的见证人吴云富、吴云峰、吴云贵回忆,这支义勇军是1932年前后自蛟河新站方向过来,在新站、天岗、江密峰、丰满一带开展抗日活动。这支队伍纪律严明,不骚扰百姓。部队一应物资除自给及缴获外,均向百姓花钱购买。1946年,时任侦查排排长的中共党员肖明亮带领部队在代王砬子附近的大、小孤家子一带剿匪受阻,遂找到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请其出手协助。在这支抗日义勇军的协助下,一举将土匪尽数消灭。同年,该抗日义勇军随肖明亮加入东北民主联军蛟河十二团。该部队后期更名为独立六团,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

调查中,还发现另外一个十四年抗战实证——抗日忠侠姜志远。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姜志远,原名姜成海,1905年出生于吉林市江密峰镇双桠山村(原双鸭子村),画匠出身。“九·一八”事变之后,姜志远弃画从戎,带领亲兄弟姜志春、姜志贤和叔辈兄弟姜志超,以及周边部分村民,成立抗日队伍,报号“忠侠”,举义旗反满抗日。之后,姜志远加入到宫长海部,随其参加过攻打哈尔滨、吉林等战斗。1932年秋,姜志远部被伪满洲国汉奸张海鹏率日伪军击溃;1933年遭遇汉奸出卖,姜志远被抓入狱。在日军施用皮鞭沾凉水、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电刑等酷刑之下,其并未招供,因其并非在战场被俘,终因证据不足而获释。入狱期间,姜志远与著名抗联将领、开国少将王效明同囚一室。

日本战败投降后,王效明派人找到姜志远,邀其为共产党组建队伍。姜志远很快拉起一支200多人的队伍,该支队伍被带到乌拉街镇,改编加入永吉县保安团,后随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征战,直至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未随队远征的姜志远回乡务农,1960年初,姜志远因病,于吉林市过世。

1966年和1975年,王效明曾先后两次亲笔撰写证明材料,证明姜志远为抗日勇士,且为共产党拉起了队伍,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皆是有功之臣。

据姜志远几个女儿回忆,其父亲抗日期间,左肩曾受过枪伤,加上在伪满监狱遭受各种酷刑,坐下了严重的肺病。解放以后,姜志远重操旧业,走乡串户,描箱画柜,因左肩的枪伤始终未愈,只能靠一只右手作画,养家糊口。晚年,姜志远左肩的枪伤恶化成骨结核,最终不治离世。

姜志远的三儿媳张丽君回忆,公公抗日期间,婆婆程中秀曾带着两岁多的大儿子离家寻找姜志远,并随义勇军战斗、生活将近两年时间。部队休整期间,程中秀在马架子房外支起炉灶,给部队做饭。姜志远的大儿子围着火堆和程中秀转圈玩耍。因为部队经常转战,行军打仗生活过于艰苦,绑腿十天半个月都不得解开,程中秀随军期间曾怀孕,但没能留住孩子。据姜志远的二儿媳刘淑芬回忆,因为婆婆程中秀曾跟随公公姜志远的部队征战了两年,村里人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双枪老太婆”。

姜志超生前曾跟孙子姜霁国提起,姜志远等人曾在吉林市城区及周边针对日军进行过多次袭扰活动,如偷煤油、破坏变压器等。姜志贤还曾猛扇了持枪日本兵一个大嘴巴。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征集研究一处处长、中共党史专家、东北抗战史专家王宜田认为,东北抗联(抗战)史料征集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一个重大项目,我们从党史的角度对项目组科学严谨的工作精神和取得的成果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调查有根有据、有实证、有分析、有研究,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填补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历史和研究的空白。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的发现丰富了抗战历史,其如此规模、保存如此完好,令人“震撼、振奋、震惊”。且这支义勇军最终加入到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之中,非常难得。作为革命文物,其密营的红色资源价值较大,应当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

东北抗战史专家赵聆实认为,代王砬子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战14年,时间之长不多见;代王砬子密营遗址保持如此完好不多见。密营遗址作为红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具有较高的存史、育人价值,对研究东北义勇军史,特别是吉林地区的义勇军史,研究多民族多阶层的抗战,对崇尚英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抗日忠侠姜志远,其舍小家顾大家,在家国危亡之际,以匹夫之勇举旗抗日的家国情怀,应当为世人广为流传。

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吉林市发现东北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总面积近百万平方米!

中共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专家杨伟刚处长认为,从田野调查到人物采访再到档案文献查阅,项目从调查过程到最终论证,始终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科学严谨态度,对民族、对历史做了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填补了吉林市乃至吉林省在抗日义勇史、地方史和党史研究方面的空白。

东北义勇军代王砬子密营遗址与所有抗战遗址一样,凝结了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历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保护好革命文物,利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好革命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我们任重道远。(我们遇见吉林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