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塗大智慧

聰明的難,糊塗更難,所以人常說:“難得糊塗”。糊塗,是一種素養,一種心態,一種智慧,一種處事方法,一種生活科學。


難得糊塗大智慧


糊塗不是糊塗,而是容人容事,淡化缺漏,理解錯失,鼓勵進步,肯定專長,凸顯優勢,顧全臉面,求同存異,皆大歡喜。不要過分的計較,不能過分的認真。很多爭吵,理贏了,情淡了;很多處罰,規則嚴了,人心散了;很多問題,弄得清楚了,處得尷尬了。何必要自找麻煩,何苦讓自己過得不痛快呢?記人長處,忘人短處;揚人好處,幫人難處;突出優勢,淡化不足;選擇美好,閃開醜陋。這些糊塗大法,既是做人之道,也是管理之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告訴我們要適度糊塗,認真但不要過了分,聰明但不要過了頭。​

糊塗不是糊塗,而是排除干擾,去除雜念,節省時間,有中心,分主次,很抓重點,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把時間和汗水都投在自己心愛的事業上,痴心和專注而忘了瑣碎紛雜的小事,是幹事創業很需要的一種狀態。“廢寢忘食”的作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心態就是一種很難得的糊塗。名人大家,仁人志士 ,之所以成就斐然,之所以聞名遐邇,都是因為有了這種糊塗的品質。要想有所成就,要想大有作為,就必須要有這種糊塗的精神,只有糊塗了,才能無為而無不為。

糊塗不是糊塗,而是謹言慎行,避險躲亂,明哲保身,抓住有利的,躲開邪惡的,顧全大局,見風使舵,應呼潮頭。我們想要在這個複雜的現實社會立足,更多的時候,我們要學會裝傻,凡事不要搞得太清楚,弄得太明白。該說的說好,該做的做好;不該說的,管好自己的嘴;不該做的,管好自己的腿。少說多做,少管多思,避免禍從口出,避免做不如不做,避免明槍暗箭。

糊塗不是糊塗,而是一種大智慧。難得糊塗不是傻,不是笨拙,也不是隨波逐流,更不是任人宰割,而是不大計較對與錯,不很講究雅及俗,不太在意得和失。是善良的包容,是好意的理解,是理性忍讓,是可控的吃虧,是執著的追求,是成熟幹練的標誌,是人心胸豁達的象徵,是人深思熟慮的體現。糊塗有糊塗的原則和底線,該糊塗時要糊塗,該認真時要認真,該明白時要明白。糊塗是為了不糊塗,是為了大作為,是為了更美好。
難得糊塗大智慧


人生難得糊塗,貴在糊塗,樂在糊塗,成在糊塗。糊塗讓你為人慷慨大度,做事執著專一,思想超凡脫俗,事業風生水起,人生美滿幸福。糊塗文化源遠流長,在燦爛的中華文化裡,我們的祖先對糊塗做出過各種認真的探究,提供了各有側重而又相互貫通的解讀,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糊塗學——孔子探究了糊塗,起名中庸;老子探究了糊塗,取名無為;莊子探究了糊塗,定名逍遙;墨子探究了糊塗,命名非攻;如來探究了糊塗,美名忘我。糊塗學是一門貫穿千古、歷久彌新的學問,是指導人們生活、工作、為人處事的大科學。

聰明反被聰明誤,糊塗常有糊塗福 ,該糊塗時就糊塗。難得糊塗,糊塗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安全、財富和幸福。糊塗是上道,是大智大勇大學問。糊塗難得,糊塗了就聰明瞭,糊塗了就超越了,糊塗了就成功了,糊塗了就美好了。
難得糊塗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