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這樣表揚姚明是一種節操

隨著男籃、女籃、三人籃球男女組亞運會都奪冠後,所有的媒體和群眾都在表揚姚明。他給女籃發了榮譽外套,給參加亞運的籃球隊找了訓練場,把男籃的徵召令換成邀請函。毫無疑問姚明這些事做得漂亮。但這不是身為籃協主席應該做的嗎?保障訓練,塑造團隊文化,尊重球員,這是我們以前缺失的,姚明補上了這一課,他做得對,但我們不該過分表揚一種應然之事。拒絕過分表揚姚明,應當成為一個有要求的社會的共識。

拒絕這樣表揚姚明是一種節操

姚主席

第一,

女籃要出征世界盃了,籃協給女籃教練和隊員送上了每人專屬的榮譽外套,袖子上印了大小和數量不等的五角星,每顆大星代表一次奧運會或一次女籃世界盃、世錦賽參賽經歷,每顆小星代表一次亞運會或女籃亞洲盃、亞錦賽參賽經歷。姚明出任籃協主席之後,中國籃球界的不少做法很讓人欣慰,越來越專業化、現代化、人性化。但部分網友的表揚有點過頭了,“語言已經無法形容姚明的偉大”。從專業角度看,姚明所做的這些讓我們驚歎的改變,其實是行業常識,更是國際慣例。拿榮譽外套來說,每年NBA全明星賽,入選隊員都有一件專屬的榮譽球衣,球員獲得的每一項成就有專屬圖案,新秀MVP、得分王、FMVP、總冠軍,等等。跟足球世界盃一樣,每支冠軍隊伍的球衣胸前,都有對應數量的小星星。環法自行車賽,不同顏色和圖案的參賽服,也代表了騎手的不同成就。這種榮譽加身的儀式感,是對運動員個人成就的一種肯定,也是對運動員的尊重。現代體育講的就是這個。

拒絕這樣表揚姚明是一種節操

姚明和易建聯

第二,

姚明是一種社會精神資源,如何評價姚明反映的是這個社會的價值尺度。如果一個社會,還在為本應做好的事叫好,那隻能說明這個社會是一個初級社會。一個合格成了無數個不合格的遮羞布。初級社會的必然結果,就是使這個社會的底線無限降低。於是我們看到,亞運會的乒乓球比賽現場,央視解說用了3個球的時間誇領導辛苦了。我們還看到,做安全出行的企業在3個月內出了2起安全事故,負責人出來文字道歉後,會有人為他加油。且不說這個“加油”是真情實感還是文字遊戲,單是這種道歉本身,就顯得誠意不足。日本男籃隊員在亞運會逛紅燈區被開除回國後,他們的道歉方式是,籃協主席帶著隊員一起,開發佈會,面向公眾,90度鞠躬。

拒絕這樣表揚姚明是一種節操

日本隊道歉

這種底線的降低甚至演變成一種對生命安全的漠視。5月份,一架川航航班飛行途中駕駛艙風擋玻璃破碎脫落,兩分鐘內急降2200米,機組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119名乘客平安落地。毫無疑問這是一起空中飛行事故,但隨後,機組人員成了英雄,被總工會表揚,被當作原型要拍成電影。我們不是說機組做得不好,而是說,在表揚之前,能不能先認清這件事還有另外一面。為什麼擋風玻璃會脫落?乘客生命沒有危險就沒有受到別的影響嗎?薩利機長迫降哈德遜河後,遭受了美國運輸安全委員會近乎刁難的審問,我們的審問呢?難道我們只配蹲在初級社會之窪,仰望價值底線?

第三,

成熟社會里,大眾和媒體應該堅守批評官員的尺度。姚明是一個公眾人物,且身肩公職,當他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我們應當認識到他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如果要表揚姚明,也該看看他身上那些更值得表揚的地方。7月份的姚基金希望小學籃球季的媒體見面會上,一個特邀來的小記者請姚明推薦幾本名著,姚明問,誰來定義“名”這個標準?小記者啞住不說話。姚明耐心引導,四大名著是哪些?能不能有五大名著,六大名著,七大名著?為什麼不能有?對話結束了,姚明一本書也沒推薦。但長大後,這位小記者一定會記得姚明的一連串問題。這才是姚明身上更值得表揚的氣度與擔當。

拒絕這樣表揚姚明是一種節操

採訪姚明

表揚姚明,應該有更高的尺度和標準。適當地拒絕表揚姚明,正是對這種尺度和標準的捍衛,是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是一種價值操守。這應當成為一個有要求的社會的基本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