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了!中國電信5G推進計劃出爐,Hello 5G行動正式啓動

公布了!中国电信5G推进计划出炉,Hello 5G行动正式启动

9月13日,中國電信在第十屆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正式對外公佈了其5G推進計劃,在5G標準研究、5G關鍵技術自主創新、5G產業整合和基於5G技術的“生態圈”建設等方面進行整體部署,並正式啟動了Hello 5G行動計劃。在此前,中國電信已經在其5G技術白皮書中,公佈了5G網絡建設總體思路。既不願錯失5G良機,又恐無法籌措鉅額投資,在中國電信的5G佈局中,投資效率將是關鍵。

打造5G智能生態

在第十屆天翼智能生態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楊傑董事長表示,5G既是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電信深化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在這次智能生態博覽會期間,中國電信正式啟動了Hello 5G行動計劃,旨在利用5G的發展,深入推進網絡智能化、業務生態化、運營智慧化,致力於打造5G智能生態,為企業轉型升級賦予新的內涵。

楊傑說,5G智能生態涉及標準和技術創新、5G網絡建設、5G業務和使能平臺、5G應用場景,以及5G終端發展等諸多方面,需要相關方共同努力。為此,中國電信提出“四點主張”:

主張一,共同促進5G標準成熟。中國電信一直深度參與5G國際標準制定,重點在5G業務和商業模式、網絡智能化、網絡融合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已先後在ITU、ETSI、3GPP等國際標準組織牽頭了多項標準制定。中國電信將始終與產業鏈合作伙伴保持密切合作,和大家一道努力,共同促進5G標準成熟。

主張二,共同打造5G智能網絡。中國電信在業界首次提出了"三朵雲"的5G網絡架構,由接入雲、控制雲和轉發雲共同組成。接入雲實現業務的接入和流量吸收,控制雲實現網絡功能集中控制和能力開放,轉發雲則實現流量高速轉發、流量直達。未來的5G網絡是全面雲化、應用融合的智能新網絡,基於NFV/SDN架構,支持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新特性。中國電信將成立5G創新中心,全力做好5G研究創新;打造5G示範工程,開展17個城市規模試驗;按照總體規劃,加快各項準備,力爭到2020年實現5G規模商用。

主張三,共同創新5G應用模式。5G以應用為本,中國電信將與合作伙伴一道,全力打造5G應用的新動力、新模式、新高度。在應用合作上,強化固移融合、雲網融合,培植5G應用的新動力,年內將成立5G應用創新聯盟,發佈5G應用合作白皮書,重點加強與業界標杆企業合作,有效聚合產業力量。在應用創新上,與聯盟成員充分融通、共享,推進5G發展從連接到聯接,實現萬物互聯;從內容到應用,更加聚焦消費場景;從產品到服務,更加註重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進而打造5G應用新模式。在應用擴展上,與聯盟成員共同打造“更高、更快、更強”的系列增強型移動寬帶應用、超高清視頻等通用創新應用,以及智慧城市等垂直行業應用,促進消費升級、雙創升級、產業升級,推動5G應用發展邁向新高度。

主張四,共同繁榮5G終端產業。中國電信將突出“大帶寬、大連接、準實時”等特性,加快5G終端多元化。在5G時代,中國電信繼續堅持5G全網通、創新泛智能發展策略,更加註重AI賦能、體驗提升、協議互通、安全增強,為業界在芯片/模組、射頻天線、全網通終端以及智能應用等領域創造更加廣闊的空間。中國電信將聯合終端芯片、品牌廠商、儀表廠商等,成立5G終端研發聯盟,發佈中國電信5G終端白皮書1.0,並啟動行業終端研究。

5G建網漸進式

考慮5G技術和產業鏈的發展成熟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預計4G 將與5G網絡長期並存、有效協同,中國電信5G網絡演進總體遵循三大原則:一是多網協同原則,5G和4G、WLAN等現網共同滿足多場景業務需求,實現室內外網絡協同;同時保證現有業務的平滑過渡,不造成現網業務中斷和缺失。二是分階段演進原則,避免對網絡的大規模、頻繁升級改造,保證網絡的平穩運營。三是技術經濟性原則,關鍵技術和方案的選擇,需要基於技術經濟比較;網絡建設需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實現固移資源協同和共享,併發揮差異化競爭優勢。

中國電信技術部總經理何志強在發表《中國電信5G技術白皮書》時表示,從移動通信技術發展規律看,5G技術和產業鏈的發展成熟需要長期的演進,在5G網絡建設初期,中國電信將擁有一張2G、3G、4G、5G並存的網絡,即便5G網絡進入成熟期,4G和5G網絡仍將長期並存。

為此,中國電信早做部署。2017年7月,中國電信5G團隊創新提出了保證用戶最佳體驗的前提下實現4G和5G融合發展的思路,首先在2017年11月向ITU-T SG13提交了“IMT2020(5G)網絡支持固移融合的業務調度”(Service scheduling for supporting FMC in IMT-2020 network)立項申請並獲得通過。隨後在2017年11月和2018年2月中國電信向3GPP SA2(系統架構工作組)提交了“基於應用感知實現4G與5G互操作研究”立項建議,經過多輪的溝通和協商,最終獲得通過。

4G是當前移動業務的主要承載網絡,技術成熟穩定、覆蓋全面深入,能夠滿足當前移動寬帶業務的需求;而5G通過技術創新和新增頻譜,支持移動寬帶增強、高可靠低時延、低功耗大連接等多種場景,支持豐富的應用以及商業模式。如何充分發揮5G技術優勢、合理利用4G已有投資,在保證業務能力和用戶感知的基礎上實現網絡投資與價值最大化,是全球運營商的重要課題。

何志強表示,中國電信的5G網絡演進初期主要滿足eMBB場景需求。隨著標準和技術的逐步演進和完善,5G核心網將按需升級支持mMTC和URLLC場景。在多網融合技術和產業成熟後,適時考慮5G核心網支持多種接入方式的統一管理和統一認證,以發揮多網融合優勢。

在中國電信看來,這種整體技術演進策略切合中國電信網絡實際,可避免頻繁的網絡改造,降低組網複雜度,減少網絡投資,同時確保用戶的良好體驗和個性化服務。

創新性開展5G試點

中國電信的5G試點在雄安、深圳、上海、蘇州、成都、蘭州等六個城市。早在2017年12月2日,隨著中國電信在蘭州的 5G基站開通,這六個城市全部開通5G試點。

此前,結合深圳及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集群的特色與優勢,中國電信去年10月27日率先在深圳開通5G基站。試點區域以深圳軟件產業基地為中心,覆蓋雙創園、科技生態園、深圳大學校區和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在深圳的孵化基地等區域,聚集大量高新科技企業。11月10日於蘇州、11日於上海、12月1日於成都,12月2日於蘭州,中國電信先後正式開通了5G試點基站。

中國電信在5G試點中,除了端到端驗證5G 關鍵技術、網絡性能和商用組網的能力外,還將聯合垂直行業和創新企業,同步開展5G技術與行業應用結合研究和試驗。同時,依託5G網絡超高帶寬、超大連接、超低時延的特性,在增強現實(AR)和虛擬現實(VR)的新體驗、觸覺互聯網、車聯網、面向未來柔性製造等行業的無線通信應用,以及基於蜂窩網絡的無人機實時視頻回傳與控制、電網等垂直行業的網絡切片應用等方面進行研究與試驗。

2018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中國電信在北京等十二個城市開展5G規模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日前,中國電信5G聯合開放實驗室建成首個運營商基於自主掌控開放平臺的5G模型網,正式啟動了5G SA(獨立組網)測試。這是2018年6月3GPP發佈首個SA標準版本後,業界首個運營商組織的基於開源技術、分層解耦全開放架構的5G技術驗證,標誌著5G SA標準步入實質產品落地,運營商主導和引領的“真5G”試驗和部署拉開了帷幕。

5G模型網基於中國電信的5G整體方案設計和部署策略,面向未來5G部署的分層解耦多廠家組網環境,構建了基於開源雲管理系統(Openstack)、自研NFVO(e-MANO)、自研資源管理系統的NFVI測試平臺。

本次測試的設備廠商只需攜帶5G核心網功能軟件和基站設備進場,在中國電信自主搭建的、開放架構的NFVI測試平臺上進行部署。9月4日,中國電信5G聯合開放實驗室技術團隊在5G模型網率先打通了中興通訊5G SA系統的First Call,首批同時進場的諾基亞系統調試也順利進行。後續將引入更多廠商,分批分階段開展5G服務化架構、4G/5G協同、虛機/容器虛擬化部署、異廠商互通等關鍵技術和規模組網能力驗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