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2012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單決賽,林丹VS李宗偉,這對超級冤家自2008北京奧運會男單決賽相遇之後,再一次進行巔峰對決,最終的結果完美拷貝北京奧運會,“超級丹”蟬聯冠軍,李宗偉則再次屈居銀牌。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結果,歌星梁靜茹在微博上發了一條微博,一下引爆了大眾的情緒。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結果,大家突然發現演唱了《寧夏》的梁靜茹居然不是中國人,也不是香港或者臺灣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歪果仁,她是一個馬來西亞姑娘。

其實,不止梁靜茹,還有楊紫瓊、李心潔、張棟樑、張智成、林宇中、阿牛、品冠、光良、戴佩妮、巫啟賢、李銘順、彭羚、楊秀惠、陳詩莉、許亮宇、曾國輝、林建輝、曹格、黃明慧、李志清、管起源、唐小康......全都是馬來西亞人。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這就引發出一個問題,為何這麼多華人明星是馬來西亞人?

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反過來問,為何馬來西亞有這麼多華人?

這個話題並不難答。畢竟,在中學課堂上,我們就已學過華人下南洋的事蹟。早在鄭和下西洋之前,就已經小規模存在,待到明末及有清一朝,乃至於民國期間,都蔚為大觀。目前我朝所提的“海上絲綢之路”,很大程度上就是靠這些下南洋的華人們開闢出來的。他們來到南洋謀生,足跡遍及馬來群島、菲律賓群島、印度尼西亞群島,以及中南半島沿海、馬來半島等地,併成為當地經濟開發的支柱力量。曾經,在印尼加里曼丹,華人是當地金礦的唯一經營者。19世紀以前,馬來西亞的錫礦也幾乎全部是由華僑開發。現在當地許多被稱作“錫湖”的大型錫礦區,都是華僑一鋤頭一鋤頭挖出來的。

隨著時間的積累,東南亞華人,先後出現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豪、千萬富豪。與此同時,東南亞華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丈夫是華裔,泰國前總理他信與英拉都是華人。在泰國議會,三分之二的議員也是華裔。在馬來西亞,華人從政並取得成功,也已經不是什麼新聞。

在人數上,據不完全統計,印尼兩億人口中,約一千萬是華人。馬來西亞兩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六百萬。泰國六千五百萬人口,華人約二千萬,佔了將近三分之一;新加坡五百萬人,華人約佔75%,是海外華人佔所在國人口總數比例最高的一個國家。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那麼,這些華人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如何呢?

1909,清朝政府頒佈中國第一部國際法《大清國條例》,明陳:中國奉行血統原則 ,不管在哪裡出生,只要是中國人後裔,就擁有中國國籍。於是在世界各地出生的中國人,就有了雙重國籍。那時,這些南洋華人,全都可以算作中國人。這部法律的效力,在民國時期,也一直被繼承下來,他們既是南洋人又是中國人,受中國法律保護。這些旅居在海外的華人們,在抗張時期還積極募資資助母國的抗戰,貢獻了大量人力物力,奉獻了巨大的力量。像陳嘉庚捐飛機的事,就很有名。像開國少將曾生,身為“東江縱隊”的司令員,就是從南洋歸國的華僑。他率領東江縱隊在嶺南一帶組織對日作戰,不僅拯救了被擊落的“飛虎隊”隊員,還組織“香港大營救”,(《明月幾時有》中的彭于晏、周迅就隸屬於曾生領導的東江縱隊,)做出了不少貢獻,成為了與八路軍、新四軍齊名的“抗日中流砥柱”(朱德語)。國民黨方面,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也是南洋人,她就出生在大馬的檳榔嶼,後成為民國最著名的女性之一。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1949年之後,社會主義的大陸,為了防止西方國家和平演變,為了防止東南亞國家滲透意識形態,為了鞏固後方,不讓後花園起火,中國和和東南亞國家華人華僑團體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繫,向同文同種的華人輸出意識形態,培養華人成立共產黨組織牽制這些東南亞國家政府,推動東南亞革命高潮就成為中國對外工作的主要任務。東南亞各國共產黨包括:印尼共、越共、馬共、印共、菲共、緬共、泰共等等。並且,這些組織都接受中共的領導,得到了來自中國的武裝支持和經濟援助,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和這些國家的政府進行武裝鬥爭。這些東南亞共產黨在中國有廣播電臺,有代表團在北京進駐,並且這些組織高級幹部的子女在中國學習生活。

直到上世紀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和中國建交,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對東南亞共產黨組織的援助,作為對美的保證,中國關閉了東南亞的共產主義電臺,不承認雙重國籍。其實,早在1955年的印尼萬隆會議上,中中國與印尼就簽訂了《關於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約定中國取消華僑的雙重國籍,讓他們選擇一種國籍,中國表示:雖然這個條約是中國和印尼的條約,但這個政策同樣適用於其他國家。中國希望用這個條約解除東南亞國家的顧慮。

到1980年,中國為了徹底打消這些國家的疑慮,鄧總工程師出面,讓這些東南亞共產黨離開中國,同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籍法》,以法律形式確定中國不承認雙國籍,這才算從法律層面上正式確認單一國籍,凡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那麼,馬來西亞的華人狀況又如何呢?

具體到馬來西亞,在1946年之前,早在1826年,大英帝國為了鞏固其日不落帝國的版圖,在東印度公司之外,將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另外兩個馬六甲海峽東岸城市一起,組成了一個名叫“海峽殖民地”的機構。另外兩個城市,一個是檳城,165萬人口中華人佔據66萬,儒家文化底蘊深厚,另外一個城市是馬六甲。三個並不連在一起的城市,聯合組成了“海峽殖民地”,這個殖民機構就駐紮在檳城。從此,檳城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大量人口遷移過來。經過近二百年的發展,檳城可以說是馬來西亞最“洋氣”的城市,堪稱是馬來西亞版的香港(1997年前)。“海峽殖民地”原初隸屬於英屬印度馬德拉斯省,後因管理不便,升格為英國的直屬殖民地,地位高過當時同屬英國殖民地的馬來西亞聯盟。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海峽殖民地的總督權力非常大,管轄的可不是這3座城市,還兼任馬來聯邦以及其他一些屬邦(包括文萊)的總督,是英國利益在馬來亞的最高代表。

但是二戰後,馬來西亞獨立後,對華人並不友好,最典型的莫過於逼迫華人佔主流地位的新加坡獨立。現在的新加坡當然是非常牛逼了,當初新加坡卻不想獨立,完全是被馬來西亞從聯盟中驅逐出去的。結果,沒曾想新加坡在李光耀的帶領下,勵精圖治,充分利用馬六甲海峽的優勢,成為了世界上一等一的發達國家。不過,這都是後話了,馬來西亞也後悔不已,別的不說,馬六甲這個城市的凋落就是最大的證明。

馬來西亞橫亙在中國與印度之間,馬來西亞公民中,華人佔23%,印度族佔7%,馬來族佔69%,除新加坡外,世界上再沒有其他國家有如此高比例的海外華人。華人是非馬來族最大群體,一旦遭遇種族議題討論,他們往往首當其衝。對馬來族人來說,其他族裔比例較高,增加了他們的危機感,再加上歷史、現實政策等原因,不同族裔間的矛盾在馬來西亞比較嚴重,不僅是個社會問題,也是政黨爭鬥以及選舉中熱炒的話題。當初驅逐新加坡也是這樣的考慮,對華人過於忌憚。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中國人的經營頭腦發達,再加上有同鄉互助的傳統,整體上佔據著經濟優勢。就在2018年最新的大馬富豪榜上,前10的富豪中有8名是華人,他們的確擁有很多財富。(丹斯里是馬來西亞國家榮譽,由國家元首冊封給對國家有極大貢獻的傑出人士,意為“護國將軍”。馬來西亞前10的富豪中,除阿南達和賽莫達外,都是華人。其中,香格里拉酒店的老闆郭鶴年的財富在整個亞洲都數一數二。)

當然,華人內部的分化也很大,除了大商賈富甲一方,也有人還靠賣苦力賺錢。看了《李宗偉:敗者為王》的導演馬逸騰執導的《甲洞》之後,就能體會到華人之間同樣幫派林立,你砍我來我殺你,好不熱鬧。還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中國對馬來西亞華人的滲透,凝聚了一批心向中國的華人外,對另外有心融入大馬的華人造成了分化,讓馬來人對華人心存忌憚。儘管馬華公會是大馬政壇的參政黨,(馬華公會,全稱是馬來西亞華人公會,是一個代表馬來西亞華人的一個單一種族政黨,有的媒體也稱馬華黨,該黨所有黨員皆是由馬來西亞華人和具有華人血統的公民組成,曾經前該黨為馬來西亞第二大黨。)但依舊比較邊緣化,黨魁只能在政府中擔任個別邊緣部門的部長。實際上在整個東南亞都如此,華人的地位就猶如二戰前的猶太人一樣,經濟富有的同時卻地位低下。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馬來世界作為種族文化上的“多元社會”,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不同種族過著幾乎平行、互不干涉的生活,英國人也樂於對他們採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殖民者認為中國人和印度人只是“暫時”住在這個地區。當時,不同族裔和固定職業連接在一起,比如大部分馬來人生活在鄉村,從事農漁業,也有一些人在政府中做職員;華人主要在市鎮經商;印度人的職業常常是棕櫚園和橡膠園工人。

在馬來西亞爭取獨立的過程中,形成了一部契約,大意是:在政治上,承認馬來人作為“大地的子女”的地位,將佔據這個國家的主導地位,馬來人擁有各種特權,比如馬來地區行政機構馬來人與非馬來人比例為4:1等。此外,將馬來語定為國語,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作為回報,其他種族的一些訴求得到滿足,比如他們將得到馬來西亞的公民權,可以自由經商,不必擔憂財產被沒收或遭到歧視性稅收,等等。這個契約最終被寫入馬來西亞《聯邦憲法》第153條,成為了馬來西亞的正式法條。當然,這是一個惡法!

至此,大馬從法律上確立了“馬來人至上”的原則,成功創造了馬來西亞的種族魔咒。1969年5月13日,這一契約結出惡果,釀就馬來西亞史上最大規模種族衝突事件。當時,執政的聯盟黨在選舉中失去了66%的絕對多數席位,讓以華人黨派民主行動黨為首的反對黨聯盟搶了風頭,馬來人由此產生了失去特權的恐懼,他們在5月13日當天與正在吉隆坡遊行慶祝的華人群體發生衝突,衝突也很快蔓延整個大馬。事後,據官方統計,“五一三事件”造成數百人死傷,超過6000人的家園和財產受損,其中大部分是華人。

儘管之後馬來西亞再沒發生過大規模的“排華”事件,但馬來西亞華人的地位一直沒能更進一步。話說回來,在海外如此之久,這些華人還能獨立保持自己的文化、語言等傳統,就和大馬的政策沒有能夠很好地讓華人融入當地社會不無關係。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在政治上,92歲高齡還當選為了大馬總理的馬哈蒂爾,這廝內心深處對華人、對中國並不信任,懷有排斥情緒。且看他的一個專訪,“實際上,在馬來西亞,我們也可以向華人學習,在同樣的環境下和馬來西亞人一起打拼,但他們取得了成功;看到這一點,我感到很難過,多年前,當我還是一名議員時,我參觀了一個稻田區,兩塊毗鄰的稻田,只有一塊有健康的莊稼。”他說,他問了他的朋友這是怎麼回事。“他告訴我,健康莊稼是華人擁有的,這就是說,當面對平等的機會,一切條件都是一樣時,如果你給馬來西亞人則無效。”話雖然有道理,但這問題還有有,你特麼是國家總理,所有人種都是你的子民,怎麼還可以分華人與馬來人,並且對馬來人心懷心存格外的憐憫?好像華人的勤奮很不應該一樣,你丫話中有話啊!

而且,我們都知道最近馬哈蒂爾訪華,還正式宣佈取消“一帶一路”相關項目,甚至還把親華的前任弄進了監獄,對華很不友好,中國與大馬的關係也變得低落。

那麼,說了這麼久,跟李宗偉到底有雞毛關係?

別急,下面就是李宗偉,全是李宗偉。

因為,李宗偉就是在這樣的格局之下,橫空出世的;《李宗偉:敗者為王》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的。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李宗偉出生在檳城,對,就是大馬小香港的那個檳城。(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陳璧君出生的那個檳榔嶼。)

李宗偉的牛逼之處在於,他通過體育,把整個馬來西來凝聚了起來,做到了馬哈蒂爾、郭鶴年都沒有做到的事。

影迷都記得摩根·弗里曼主演的《成事在人》,演得是南方總統曼德拉的故事。講述他剛剛當選總統後不久,恰逢1995年橄欖球世界盃在南非舉行。為了打破當時南非存在的種族隔離制度,曼德拉力排眾議,支持南非的英式橄欖球隊——隊員均為白人的跳羚隊作為國家隊參加比賽。通過體育,讓南非的黑人平民為白人球員加油,讓白人成為國家形象的代表,而且曼德拉還親自出席,努力消除白人隊員的心理戒備,並號召所有人都支持跳羚隊。種族隔離的形成非一日之寒,種族隔離的打破,也非一日之功,巧妙之處,在於如何找到楔子,去撬開頑固冰山上的一條裂縫。曼德拉就很好地利用了體育精神,在同心同力贏取冠軍的道路上,不知不覺把所有人團結在一起,這一招棋舉重若輕,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儘管離完全消除種族隔離還差的很遠,但有個這次機會,已經讓人看到了希望。有希望,才會有結果,儘管這個結果要來得久一些。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體育作為消弭文化裂痕的工具,是最佳的選擇,朝鮮與韓國也多次選擇體育來作為南北雙飛的聯繫紐帶。而李宗偉,則不自覺地把這一點所起到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要知道,馬來西亞並非一個體育強國。在奧運會上,大馬至今沒有收穫過一次金牌,近收穫過11次銀牌。可是,這11枚銀牌裡,僅李宗偉就一個人收穫了其中的三枚,分別是2008北京奧運會、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巴西奧運會。他也因此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連續三屆奧運會打進羽毛球男單決賽的運動員。只是,前兩次都輸給了林丹,最後一次則輸給了諶龍,全部輸給了中國人。但這些成就,對於大馬來說,已經算非常了不起的了。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李宗偉與蓋特、陶菲克、林丹並稱為世界羽毛球屆的四大天王,而且他還是羽聯排名佔據了825天的世界第一的人。他在大馬所取得的地位,無與倫比,是中國境內林丹+姚明+孫楊+張繼科等人的總和。被被封為拿督,被授予海軍中校的軍銜,並獲得檳州政府頒發“終身成就獎”。他在大馬贏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崇拜,無論是華人、馬來人還是印度人。

但是,作為一名運動員,李宗偉最大的遺憾就是從來沒有在世界頂級賽事中獲得過冠軍,一次都沒有!包括奧運會、世錦賽、湯尤杯這些大賽,一次冠軍都沒有獲得過。只是在一些公開賽中收穫了眾多的冠軍而已,但畢竟分量要弱得多。從來拿不到冠軍,但是又不放棄,不像鮑春來、黃宗翰那樣早早退役,而是一直打下去,這種精神也十分難得,激勵了許多人。所謂“敗者為王”,他完成擔當得起。他自己出版的自傳,也被命名為《敗者為王》。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當有關他的傳記電影拍時,名字也被起做為了《李宗偉:敗者為王》,這部片就講述李宗偉如何從一個瘦弱的小子,逐漸成為了世界頂級選手的過程。

這部影片非常勵志,也非常感人。如果站到大馬的視角上,將會更加的感動。要充分理解這部影片,最好是先要知道一些背景,所以上面寫了那麼多,都是相關的。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可是,這部片在中國沒有爆?

中國電影,近些年高歌猛進,屢出爆款,即便是泰國片、印度片,都在中國收穫了爆款。這部來自馬來西亞的《李宗偉:敗者為王》儘管對中國球迷來說很有球緣,但作為影片,最終還是沒有爆,實在有些可惜。

其實,沒爆也是對的,畢竟電影存在紕漏。

說起來,《李宗偉:敗者為王》最大的弊端,在於拍攝的視角是仰視的,太過於主旋律,講得是李宗偉如何封神的過程。這作為電影,對於大馬的華人,對於整個大馬,可能很有意義。但對於局外的中國觀眾來說,就變得無感了。畢竟,中國是體育強國,一般的中國觀眾,很難體會到《李宗偉:敗者為王》中所塑造的力量。中國那麼多世界冠軍,隨便拉一個出來,付出的汗水可能都不比李宗偉差多少。電影這樣拍法,缺乏足夠的感染力與說服力。何況,作為故事片,這部影片也沒有拍出驚心動魄、一波三折的體驗感。中國的觀眾反倒會覺得這部影片太過於小家子氣,格局太小,故事也不好,人物形象也很無力。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還有,作為體育競賽片,一定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對李宗偉來說,林丹就是他一生的對手。把林丹拍好了,《李宗偉:敗者為王》就成功了一半。但是,真他麼討厭寫這個但是,可是這裡必須得有這個但是。《李宗偉:敗者為王》中,林丹作為對手,的確是出現了,但名字被改成了凌丹,而且絕大多數都只是給一個背影,人物性格全無刻畫,整個變成了一個背影牆,極度缺乏說服力。《洛奇》的牛逼,在於他的對手是強大的阿波羅;《貝利:傳奇的誕生》裡,貝利在國家隊裡也有一個若澤·阿爾塔菲尼作為對手。但是,《李宗偉》裡明顯在刻意弱化林丹的形象,實在是太不明智,也大大降低了影片的可看性。

沒有對手的影片,就只能淪為了單純的歌功頌德的DV,《李宗偉:敗者為王》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此。導演與主創們,對李宗偉過於仰視,以至於拍攝出的影片並沒有把握好角色的平衡。不僅弱化了林丹,還有對李宗偉職業生涯取得良好成績的指導教練李矛,也是隻字未提。

要知道,李宗偉之所以能夠成為李宗偉,他取得的成績,正式在來自中國的李矛成為大馬羽毛球教練之後。李矛對李宗偉的塑造之功,怎麼贊都不為過,但在這部影片中卻全部提及,好像只是一群大馬教練就把李宗偉帶上了神壇的地位。這是不公平的!對電影的戲劇性衝突,也弱化了很多。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而且,作為愛情戲,現實中李宗偉與黃妙珠之間的感情就經歷了一波三折,新聞迭出。但在影片中,李宗偉簡直成了傑克蘇,黃妙珠為何愛上他,毫無說服力,好像就是渾然天成的,就當如此。黃妙珠寧肯不跟富家子,也要愛上李宗偉這個窮小子,實際上是李宗偉打出成績之後,才征服了愛人,還因為出軌門,鬧的愛情分分合合。但是,電影裡全沒有。

中國觀眾早就受夠了主旋律的苦,結果《李宗偉:敗者為王》卻以主旋律的形式登上銀幕,這就註定了在中國的票房好不到哪裡去。畢竟,中國那麼多運動員,讓中國觀眾像大馬觀眾一樣,無原則地愛上這部影片,實在是沒有道理。不過,如果我是一名馬來西亞人,尤其是馬來西亞華人,一定會愛上這部片,愛得死去活來。

李宗偉,一個被嚴重低估了的男人

6.8

李宗偉:敗者為王(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