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准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大哥哥大姐姐,你們每一期暑假都放棄個人時間來幫助我們,使我們變得更聰明更讓人喜歡……我想把這種愛傳遞下去,我以後一定會把我學到的知識給予更多的人。”一張再普通不過的白紙,一面用過,摺疊之後,顯得皺巴巴的,字跡也顯得笨拙,卻讓收到信的樊鑫鍇感動得流淚。樊鑫鍇是個來自南通海門的姑娘,在揚州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讀大二。

這個讀師範的“準教師”,因為自己暑期25天的付出得到了回報。今年教師節,對她這樣一個大二學生來說,提前感受到了“教師”這個職業沉甸甸的分量。10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了“準教師”樊鑫鍇暑期當“孩子王”的經歷,瞭解她從學生到老師身份轉變後的心理變化,也通過小樊老師聯繫上寫信的大山裡的孩子。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學生化身“老師”的“初體驗”:

醒來發現身下太多“被壓死”的蚊蟲

質樸的感謝信,是從安徽深山裡寄來的。臨近教師節,安徽省金寨縣梅山鎮龔衝村龔衝小學五年級的盧文冰小朋友特地寫了這樣一封信,感謝他的暑期老師們。在當地龔衝村、袁衝村和黃梁村,有許多和盧文冰一樣的孩子。“盧文冰們”和祖輩生活在遠離城市的農村,一年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便是春節了。每年支教團老師的到來,就會使他們枯燥的暑假生活變得多彩斑斕起來,這也是他們一年中除過年外最開心的日子。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安徽省金寨縣梅山鎮的小朋友們

今年夏天,揚州大學陽光協會支教團的小老師,和他們一起朝夕相處了25天。這25天裡,每一個鮮活絢爛的日子裡都發生著不同的故事,每一天認真準備的課程,都夾帶了太多的辛勞、汗水和困難。但對於每一個支教的老師來說,看到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收到他們稚嫩的來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揚州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一直重視師範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每年暑假的支教,都是在校生鍛鍊自身教學技能和經驗的好時機。今年暑假的支教之行,是該院2017級學生樊鑫鍇的第一次支教經歷。也是她人生中化身“老師”的“初體驗”。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準老師”樊鑫鍇

到鄉村支教對於剛入大學一年的樊鑫鍇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對於早已習慣了城市舒適的生活環境的樊鑫鍇來說,在看到當地的住宿環境時還是有些犯了難。由於地處偏僻的鄉村,團隊成員們甚至沒有一件專門的住宿房間。一開始,他們只能白天上課,夜間則將課桌拼在一起當做床睡。後來嘗試了搭帳篷,最後則乾脆鋪上防潮墊席地而眠。農村多蟻蟲,常常咬得人痛癢難忍。第一晚,領隊的男生和隊裡的一個女孩子就被當地的蜜蜂蜇出大包,晚上各種蚊蟲“絡繹不絕”,早上醒來總會發現身下有很多“被壓死”的蚊蟲。不過這些,都未能動搖她堅持支教的決心。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施展“愛的魔法”

讓小調皮們變成“小天使”

環境的艱苦只是其次,最難的挑戰其實是走上那三尺講臺,為孩子們傳授知識。漸漸地,她能夠鎮定自若地面對一群求知若渴的目光,能夠流暢地進行課堂教學。在和孩子們日復一日的相伴中,她也漸漸走進了這群孩子們的心裡。“這群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的分離,使他們內心脆弱但又總是強裝堅強。就像有的孩子,越喜歡一個老師就越是在他(她)的課上搗亂,他們心中希望被關愛,卻學不會表達自己對別人的愛。”小樊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樊鑫鍇和被她“捯飭”得漂漂亮亮的“山裡娃”

“最深刻的事情,是我上了一節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課,然後我哭了,孩子們也哭了。有孩子喊‘老師,你別哭了’。下課前我和他們約定,下課抱一抱大哥哥大姐姐,回家悄悄湊到親人耳邊說一句我愛你。然後下課他們就跑過來抱我,還偷親我,對其他隊員也是。有個當天去別的村支教的女生回來後感動不已,問我施了什麼魔法,到底對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怎麼今天都是小天使了?”樊鑫鍇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給孩子們上的第一節課是英語課,樊鑫鍇攥緊筆記、鼓足勇氣站上了講臺。由於專業知識的欠缺,她對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知之甚少,導致頻頻尬場。用樊鑫鍇自己的話說:“我手足無措,愣愣地站著,期待他們哪怕一點點的響應。大概是心有靈犀,他們這些‘捧場王’啊,總捨不得讓小老師難過。即使是最簡單的詞彙,也努力構思著,想要貼近老師的思路。他們之間的默契,就這樣悄悄萌了芽。”

漸漸地,“師生”們的默契度就如有神助般飆升。樊鑫鍇和小老師們也吸取教訓,做足功課,努力為孩子們呈現一堂妙趣橫生的古詩早讀課。樊鑫鍇在和隊友們回憶起當時上課的場景時不禁感嘆:“你們啊,就是群小傻子!我說什麼都工工整整地記下來;我說讀詩,就鉚足了勁,大聲朗讀;我說背下來,就搖頭晃腦地強記,爭先恐後地示意我抽背……可我,就是無法自拔地喜歡你們這股‘傻勁’!”


孩子們送她“嘿嘿姐姐”稱號

來信畫出了“心中的愛”

“嚴肅?這輩子都不可能嚴肅的。我一直在想,也許是我過分可愛,導致每次在聲嘶力竭整治紀律,自以為自己可兇了之後,總有小傻子跑過來,一臉天真地對我說:‘嘿嘿姐姐(孩子們送我的稱號),你好溫柔,你和別的老師不一樣,你從來不發火’,搞得我哭笑不得,卻又私下暗喜。”樊鑫鍇笑著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回憶,他們喜歡叫自己嘿嘿姐姐,而自己也非常喜歡這個稱呼,“喜歡下課時,孩子們三五成群撲向我、抱抱我、親親我;喜歡家輔時,你們等在門口,老遠就跳著招手;喜歡你們為爭我的在乎度,嘟嘴慪氣;喜歡早晨接你們時,一個暖暖的擁抱,放學回家時,一句甜甜的再見;喜歡你們投入地聽我講故事,下課纏著我要書看……”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樊鑫鍇給孩子們上課

和盧文冰的信一起寄來的,還有幾封其他孩子的信,一個名叫張夢蝶的小姑娘,則畫了一幅畫《我愛嘿嘿》。孩子用最簡單的筆觸,描繪著她心中美好的世界:晴空萬里、綠樹成蔭。看完這些信後,樊鑫鍇給孩子們寫了一封回信。在她的回信中,重點說到她會懷著滿腔熱忱與期待,和大家共赴“2019盛夏之約”。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山裡娃的畫作《我愛嘿嘿》

回憶起暑假裡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樊鑫鍇對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感嘆:“其實我們能力有限,能夠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只是陪伴而已,有些孩子的內心真的是需要你去觸及的,但和孩子們成為好朋友,其實真的很簡單。”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特殊來信”意義非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瞭解到,在報考志願之初,教師這個職業就已經在樊鑫鍇的心中有了一個雛形。這些最初的印象有些來自於書本上“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詩句;有些來自於每天為自己講課批改試卷的任課老師;有些來自於社會各界對教師這個職業的不吝讚美。懷著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嚮往之情,她填報了揚州大學文學院的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在成為一個老師的道路上堅定前行。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皺巴巴的深山來信讓“準教師”淚奔 這是節日最好的禮物


孩子們寫來的“皺巴巴”的信

在這裡,她收穫了一群心懷熾熱夢想的同學好友。當她收到孩子們從安徽寄來的感謝信時,周圍的同學們也不禁心生感慨、深為感動。比樊鑫鍇大一級的崔雨婷同學不無遺憾地說:“如果不是暑期留校實踐,我一定也是你們當中的一員了!”與她同級的同學們也各有感嘆。隔壁班的郭雅慧同學告訴記者:“看到這些孩子的來信,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童年。小時候我也是和奶奶留守在家中,所以孩子們的心情我感同身受,我總是在想,如果我小時候也有這樣一群大哥哥大姐姐來到我的身邊,這一份記憶我一定會永遠記住。所以高考之後,我就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師範專業,希望自己可以成為能給孩子們一份愛的人。”

採訪中揚州大學文學院輔導員李悅老師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培養文化涵養深厚、師範技能過硬的師範生,一直是學院的一項重要工作,從引導專業歸屬感到說課、講課、“三筆一話”專項技能訓練,從專業見習到師範生實習,從課堂到社會實踐,學院就是想要不斷磨練師範生意志,錘鍊師範生本領,培養出站得穩,幹得好的老師。“最近收到的這些來信,令這個專業的學生格外興奮,大家對此議論紛紛,這樣一封來自‘學生’的信,意義非凡,由此產生的成就感與獲得感,就是他們的為師‘初體驗’。對於這些‘準老師’來說,這個‘教師節’屬於自己!”李老師說。

通訊員 沙鈺彤

紫牛新聞記者|陳詠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沙鈺彤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