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扬子晚报9月2日讯(通讯员 徐婷 王妮 记者 陈咏)

连日,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古建测绘小分队受泰州市园林局、规划局委托,采用专业测绘技术“复活”了泰州城内一座座精美的明清民居古建筑,再现了江淮水乡风韵。2日,这一烦琐工作正式完成,师生们绘制出3D模型为古建筑建立了“生命信息档案”,让古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有“数”可依,有“图”可查,实现有序、科学地保护。记者采访了解到,古建测绘队已经连续17年从事这一工作,继扬州老城百余处历史建筑后,今年夏季又将“触角”伸向泰州古建,直接推动了扬泰地区古建筑保护的数字化进程。

据介绍,扬州大学古建测绘已有17年历史。早在2000年,该校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建新副教授就带领建筑系的学生们,开始对扬州的古建筑开展测绘工作。到目前为止,先后对扬州城内的吴道台宅第、贾园、廖可亭盐商住宅、何园、个园等众多知名古建筑进行了测量,在此期间有数百位学生、老师参与其中。十余年的辛劳,汇集成一本《扬州历史建筑测绘图集》,该图集共收录扬州城区现存历史建筑百余处,包含商业、工厂、店铺、民居等建筑类型,以古代盐商的住宅最为典型,基本涵盖了市区所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今年,他们又对泰州市的涵东街、涵西街、徐家桥、渔行大街和砖河桥下的部分古建筑进行了测绘,绘制了草图,对所有草图与数据进行整理、校对,通过绘制,重现了现实场景的3D数字模型图,初步建成古建筑的“基因库”。

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工作人员正在测绘

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涵西街3D模型

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徐家桥东巷3D模型1

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徐家桥东巷3D模型2

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渔行大街3D模型

连续17年“复活”古宅 扬大建设扬泰地区古建筑“基因库”

砖河桥下3D模型

业内人士表示,对市区历史建筑进行如此全面的收录和整理,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中都属罕见。据悉,为了做好这一有意义的工作,张建新副教授带领他的学生们,每年夏天冒着酷暑走街串巷,详细测录每一栋历史建筑的每一个构建,绘制拓本,制作图纸,建模呈现,有的甚至精确到每一片瓦。“市内传统建筑周边环境复杂,现代工具无法施展,只能使用最基本的人工测量。长此以往,也这让我们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测绘方法和程序。”张建新说:“传统建筑的保护不能仅停留于经验,只有通过测绘,获得最直观的材料,才能进一步规范和改善古建筑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