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時代別再苛責老大了,他(她)也只是個孩子|博士後談育兒

二孩时代别再苛责老大了,他(她)也只是个孩子|博士后谈育儿

二孩时代别再苛责老大了,他(她)也只是个孩子|博士后谈育儿
二孩时代别再苛责老大了,他(她)也只是个孩子|博士后谈育儿

博士後談育兒

8 September 2018

  • 獨一無二的愛

  • 獨特的生命沒有可比性

  • 給每個孩子單獨相處的時間

Hi,你好,我是香玲。今天和你聊聊二孩時代的大寶。

我身邊有打算要二寶、或者已經懷上二寶、或者已經生了二寶的朋友在和我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第一句話說的都是“請多多關注大寶,他(她)也還是個孩子”。

您家的大寶可能剛剛3、4歲,或者8、9歲,亦或者已經進入了13、14歲的青春期。二寶的到來,讓大寶多了一重角色標籤,他會聽到很多諸如“你是哥哥,你要讓著妹妹”“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弟弟”的大道理。我想提醒的是,大寶是個“孩子”,請把這個角色放在第一位。是的,TA也還是一個孩子。所以,我們家長們應該怎麼做呢?我接下來說三點:

第一點,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愛

年齡稍大一些的大寶,TA們可能會直接問媽媽“媽媽,你更愛我還是更愛妹妹?”這時的你是不是張口就來”你們兩個我都愛呀,都是我的寶貝,都是我的孩子,我對你們的愛是一樣的。”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你覺得孩子會有什麼感受?會很滿足了嗎?其實,孩子不需要同等對待,他們需要的是得到獨特的專屬的愛。孩子的這個問題只是想在爸爸媽媽面前求證TA是否是獨一無二的,是否在爸爸媽媽心目中是唯一的,那我們直接給到孩子這樣的回答就好,可以直接和孩子說,

“你是媽媽心中獨一無二的孩子,我給你的愛也是唯一的。”聽到如此回答孩子內心是非常滿足的。

請記住,愛是不可能均攤的,生命本來就是如此,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獨一無二的。手機旁的先生們,在聽到愛人問“我和你媽媽,你更愛誰?”這樣的問題時,你知道該如何回答了嗎?可以套用這個經典句式“茫茫人海中,你是我的唯一,你是我牽手共度餘生的人,沒人能夠取代你的位置”。其實說的都是事實,不過愛人要的就是這樣的感覺,對吧?

第二點,獨特的生命沒有可比性

每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所以生命與生命之間沒有任何的可比性。多子女家庭經常聽到的就是諸如“豆豆都會跑了,糖糖還不會呢”“糖糖都能叫爸爸媽媽了,豆豆嘴巴懶,還不會叫”等等。其實對於兩個孩子來說,不管是被讚賞的或者是被批評的都沒有任何好處,對於被讚賞的可能會自高自大,對於被批評的更是會感到嚴重的挫敗,因為這個“別人家的孩子”也是自己的親密手足。也許你會問,我說的都是事實呀?我想表達的是,我們說的是事實或者是評論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收到的是什麼?不是嗎?如果我們這樣來說“豆豆可以連續走10步了,糖糖可以連續走6步,一起加油”,這樣對於兩個孩子來說又是什麼感受呢?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

“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我知道,這不容易做到,不過值得我們去努力。

第三點,和每個孩子單獨相處

剛才聊了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是沒有任何可比性的,那第三點,做智慧父母還需要每週和每個孩子有單獨相處的時間,而且那段時間要用心地陪伴孩子,而不是在陪伴大寶的時候內心還記掛著二寶。有位朋友就曾經和我說,她帶著大寶出去逛商場的時候,看到合適的童裝,然後就把大寶招呼過去“來來,看看這件衣服給弟弟穿合適不?”結果發現大寶就是滿滿的不耐煩,在我和她說出大寶需要用心的、專注的、全心全意的陪伴的時候,這位朋友恍然大悟,原來孩子的情緒下面還隱藏了這麼多的需求。是的,在孩子出現的所謂“問題行為”表象的下面,還隱藏著諸多的感受、需求、期待,他們更需要我們看見。

好的,總結一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任何的可比性,也請給每個孩子單獨的、用心的陪伴。感恩你的收聽,我是香玲,我們下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