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今日關註:長垣如何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河南日報今日關注:長垣如何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記者 | 李虎成 宋紅勝

通訊員 | 龐衛東 王晨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明確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 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鄉村振興戰略,為中國 6 億農民擘畫了新時代美好的發展藍圖。

河南日報今日關注:長垣如何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大浪口民俗文化村正在進行修復 盧四軍攝

如何落實這一重大戰略?12月29日,河南日報重點關注長垣,以《長垣縣多措並舉,著力改善農民居住、就業、就學、就醫條件——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為題報道了長垣縣以美麗鄉村建設為依託改善農村居住環境,以產業振興、教育均衡、醫療改革等為抓手,著力改善農民就業、就學、就醫條件,扮靚“面子”,夯實“裡子”,使得農村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的做法。

河南日報今日關注:長垣如何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河南日報》12月29日版樣截圖

整體改善人居環境 鄉村淨美不遜城市

沿著長垣境內的臨黃大堤一路向北,記者來到具有濃郁江南特色的小鎮——趙堤。

走下大堤,首先看到的是東湖親水遊園,一抹綠意躍入眼簾,隆冬時節也不乏盎然生機。再往前走,沿路向西望去, 道路兩旁白磚青瓦的房舍,將豫北水鄉文化元素與徽派民居風格自然融為一體。

△東湖親水遊園與徽派民居相得益彰 李朝陽 攝

12月17日中午,天氣晴朗,遊園旁邊的農家院生意爆 棚。“這裡以前是廢舊坑塘,垃圾成堆,氣味難聞。”趙堤鎮 黨委書記王彥濤說,2015年,該鎮啟動了東湖親水遊園項 目,並以“蓮文化”為主題進行景觀設計。

遊園通過設置 “廉政文化長廊“”廉政文化牆“”廉政雕塑” 等觀遊區域, 將 “蓮” 與 “廉”巧妙結合,打造出一座集品鑑性與 教育性於一體, 賞 “蓮”與宣 “廉”相結合的主題文化公園。

“我們的思路是,建設一個遊園,發展兩個產業(鄉村旅 遊業、農家樂),打造三個基地(老百姓休閒基地,黨員幹部廉 政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弘揚四種文化(黃河古道文化、農耕文化、紅色文化、廉政文化)。”王彥濤說,自從改造以後,廢坑塘變成了“聚寶盆”。這處佔地15畝的親水遊園,春天遊人泛舟,夏天荷花開放,尤其是秋天菊黃蟹肥,周邊市縣的居民紛紛來這裡遊覽。

在遊園向北6公里處的大浪口村,原始村落修復工程正 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民國時期,以大浪口為首的13個村莊 成立大浪口古寨,有傳統的黃酒、米醋等釀造工藝,有染坊、 彈花紡織等傳統手工藝。近年來,勞動力逐漸向城鎮轉移, 大浪口逐漸成為“空心村”。2015年,大浪口村提出發展鄉 村生態旅遊的思路,將村民進行集中安置,對14處院落進行 修復,打造民俗文化村,留住鄉愁。

△東湖親水遊園一角 陳永敏 攝

在建設過程中,大浪口民俗文化村堅持“修舊如舊,原汁 原味”理念,不扒房、只修復,保留村落的原始風貌;對14處 院落進行了招標,14個釀造工藝和手工藝項目將分別入駐, 延續了文脈的傳承;大浪口敬畏村莊原有肌理,已經建成黃河古道、荷塘生態區,正在建設古豫遺風、荷趣園、芙蕖水街、 農事展覽館、百果廊等5個鄉村旅遊景區。

“我們要建成一個集民俗、遊樂、瓜果採摘於一體的休閒度假村,發展鄉村旅遊,讓村民脫貧致富。”大浪口村黨支部書記朱志行告訴記者。

近年來,該縣按照“示範引領、整體推進、深化提升”的總體思路,從村莊淨化開始,逐步形成了整體推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格局。目前,全縣14個農村垃圾 中轉站、22座汙水處理廠(站)全部啟動運行; 8個美麗鄉村示 範鎮區和190個示範村創建基本完成;全縣新增街道綠化村 420個、牆體美化村400個;新建農村健身廣場和小遊園190 個、整治坑塘150個;600個行政村村室全部建有水衝式公 廁,農戶改廁達到6萬戶。趙堤鎮已成為省級園林城鎮,惱裡鎮列入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名錄,雲寨村成功列入全國環 境整治示範村名錄。

大力推進“均衡教育”鄉校條件不輸城市

今年的中考,魏莊街道中心學校在長垣縣公立學校教 學質量評比中名列前茅;理化生實驗加試平均成績29.46, 位居全縣第一。因教育教學成績突出,該校連續兩年被評 為“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獲得縣政府表彰獎勵。

魏莊中心校始建於2012年,2014年9月開始招生,同時合併魏莊街道二中、三中、四中,2015年合併街道一中。 至此,魏莊街道的四所初中合為一體。

此前,這四所中學正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問題。拿二 中來說,學校規模小,很多教室達到危房標準,四周被農耕 地包圍,沒有宿舍,學生走讀。

“那時候升學率極低,一個班級能有四五個考上縣重 點高中就算不錯了。”曾在二中工作的初三教師賈曉瑜 說。2013年時,魏莊街道轄區的適齡初中生總數不低於 3000人,這4所初中在校生加在一起不足1000人。“另外 2000多名學生去哪了?“”去城裡的好學校上學了!” 2014年,總投資9000多萬元的魏莊中心校建成。自此,升學率低、學生大量流失的情形逐漸得到扭轉。當年9 月招生時,合併過來的學生與新生共1470人,2015年街道 一中併入後在校生 2000 人,2016 年在校生 2600 人。如 今,該校在校生3160人“,另外2000多名學生又回來了”。

魏莊中心校的“魅力”從哪來?初一學生胡雨晴向記 者講述了她的經歷。

“今年小升初,爸媽幫我報了縣城學校,但是姐姐和哥哥都建議我來中心校。”胡雨晴說,以前因為本地教學質量差,小升初後她的姐姐和哥哥紛紛選擇了到縣城讀書。魏 莊街道中心校這幾年的發展,當地群眾都看在眼裡。

胡雨晴央求父母帶她參觀了魏莊中心校。一進學校大門,她就被深深地吸引了。“這裡的環境很美,大樓很新,教室寬敞,餐廳衛生,宿舍溫馨。”胡雨晴當即決定在此就讀。

△魏莊中心學校的學生家長參觀該校文化藝術節展品 李曉鳴攝

“學生這麼信任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加把勁?” 魏莊中心校校長頓改勝告訴記者,該校採取“走進來”和 “送出去”的形式,請名師來校講課,組織教師到名校參觀 學習,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從學生 養成習慣入手,開展餐前誦讀經典、校園歌聲大賽等活動, 營造“安靜、文明、書聲校園”。

魏莊中心校的變化,是長垣縣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一 個縮影。縣委書記武勝軍告訴記者,為改善辦學條件,該縣 5年來共投入 3億多元,對 185所農村中小學進行了改造,新建校舍面積26.5萬平方米;為配齊農村教師隊伍,該 縣通過特崗招聘、公開招聘等形式,每年向農村輸送教師 200至300名;為解決教師住房問題,該縣在每個鄉鎮都建 設了教師公寓;根據距離縣城遠近,鄉村教師每年可以享 受2400元-4800元的補貼。

組建“醫療聯合體”農民看病不再是難事

“環境變好了,醫生增加了,設備齊全了,一般的 病不用往縣城醫院跑,在這裡就給看好了。”12月20 日,在長垣縣佘家鎮衛生院門診大樓,前來就診的張全坤老人說。

“門診病人不斷,病床已經住滿了。”佘家鎮衛生 院院長佘西振告訴記者,如今的佘家鎮衛生院可謂 “人滿為患”,誰都想不到的是,該院曾經因“無人問津”倒閉了10年。

1994年前後,長垣縣70%的鄉鎮衛生院倒閉,佘 家鎮衛生院也在其中。“設備陳舊、人才流失、房子簡 陋,只能倒閉。”在佘西振看來,這意味著農民健康的 “網底破了”。

佘西振從大學畢業,來到老家當起了村醫。 2004年,新的佘家鎮衛生院開始籌建,佘西振被“選 中”,挑起了振興醫院的重擔。2007年,衛生院正式營業。

“當時門診和病房就在這一個樓裡,樓下是門診, 樓上是病房,病床只有36張。”衛生院的經營實現了 “開門紅”,當年營業額就達到120萬元。2009年,佘家鎮衛生院建成了獨立的病房樓,並於次年投用,病床達到 93 張。如今,佘家鎮衛生院有 68 名工作人員,其中醫生23名,護士26名。今年,該院營業額達到1200萬元,是10年前的10倍。

△在佘家鎮老岸東關村衛生室,村醫段安妮正在給張留存做體檢

從“一窮二白”到“人滿為患”,如何提升醫療水平從而滿足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呢?佘西振告訴記者, “醫療聯合體”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為加快公立醫院改革,2016 年,長垣縣出臺文件,大力推進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組建“醫療聯合 體”,加強城鄉之間醫務人員縱向執業交流。佘家鎮衛生院的聯合醫院,是長垣縣人民醫院。

今年以來,長垣縣人民醫院為佘家鎮衛生院安排專家講座12次,為佘家鎮衛生院2名醫生提供免費臨床培訓,指派專家在佘家鎮衛生院進行會診30餘例, 委派15名骨幹醫生每週五定點到佘家鎮衛生院開展技術合作。

“醫療聯合體”的成功,為“醫療服務共同體”提供 了經驗和前期鋪墊。今年11月,長垣縣出臺相關文件,構建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醫 院、河南宏力醫院為龍頭醫院,建立縣、鄉、村一體化 管理的新型組織與服務醫共體實現形式,實現基層首 診、雙向轉診、分級診療,爭取“90%的住院病人不出 縣”,讓群眾就近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讓“病號不亂跑”,第一關是村級衛生室。如今長垣縣的農村,實現了診斷室、康復室、治療室等“六室 分開”的標準化建設全覆蓋。 “身體一有啥不舒服,就能來衛生室體檢一下。” 記者趕到佘家鎮老岸東關村衛生室時,村醫段安妮正 在為78歲村民張留存用一體機做體檢。量血壓、測血糖、檢查心電圖……這臺一體機功能很多。 張留存告訴記者,針對65歲以上的老人,每年佘家鎮衛生院都會組織一次全方位正規體檢,項目包括查體、彩超、 X光等等;今年 6月份,縣醫院也組織了 一次胃鏡等技術性強的體檢。 “如今,我們還簽約了家庭醫生。有這麼周全的醫療服務,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張留存 說。

延伸閱讀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之本

□新觀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 之本。

“人迴轉、錢迴流、業回創。”繼上世紀 90年代之 後,長垣縣又掀起了新一輪“迴歸經濟”的高潮,促進 了農村產業興旺和農民增收致富。

長垣縣委書記武勝軍說,該縣圍繞富民目標,大 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推動土地流轉,鼓勵適度規模 經營;發展鄉鎮特色創業園,繁榮鄉鎮經濟,為農民創 業就業提供機會。

今年以來,該縣發展以法桐、白蠟、國槐等為主的 苗木花卉 3200畝,以冬棗、葡萄、石榴等為主的經濟 林4500畝;設施農業新增優化面積850畝,葡萄新增 優化種植面積1450畝,蓮藕新增優化種植面積1500 畝;新發展“三品一標”產品4個。目前,全縣現代農 業面積累計達到36萬畝。縣政府累計對115家現代 農業發展先進單位進行了獎補,共發放獎補資金2287 萬元。

近年來,長垣縣在 12 個鄉鎮推進特色創業園 建設工作。如今,丁欒鎮和張三寨鎮的衛材,苗寨 鎮、武丘鄉的防腐,趙堤鎮的勞動密集型“巧媳婦工 程”等等,全縣每個鄉鎮都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創業 園。

今年9月30日,該縣舉行了“月滿蒲城情繫長垣” 迎中秋返鄉創業企業家懇談會,234名長垣籍在外企 業家、經濟能人齊聚一堂,共謀家鄉發展大計,並舉行 了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和“迴歸工程”簽約儀式。其中 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30個,總投資108億元;新簽約 項目42個,總金額92.95億元。

歡迎轉載,但請務必在文章開頭醒目處註明來源“河南日報新鄉觀察(ID:hnrbxx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