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月球背面一直是個充滿幻想的地方,由於潮汐鎖定的緣故,在很長時間內月球背面一直都不為人知。一直到蘇聯發射月球2號探測器拍攝到了月球背面,但也僅僅是初步觀測,至於這裡的詳細細節,到了美國宇航局在1966年發射的月球軌道計劃探測器之後,我們才算清楚地看到了月球背面。事實上月球背面的撞擊坑比正面更多,原因在於正面的月殼比較薄,數萬顆小行星撞擊導致了月殼破裂,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岩漿流出並形成了月海。

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月海看上去較暗,這也是月球被撞擊的證據。背面的月殼較厚,撞擊坑至今還留在上面。當然這些撞擊並不是最近形成的,時間可追溯到39億年前,這段時期在月球地質時代中有著重要意義,撞擊可能還為地球帶來了生命種子。

關於月球背面撞擊的調查其實進展不是很大,鑑於撞擊坑數量較多,而且都位於背面,單獨調查也從來沒有進行過。這給了一些陰謀論的滋生創造了條件,既然都沒人知道,那麼肯定是外星人所為,一些撞擊坑還被扣上了金字塔的帽子。

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我們今天就來說一個一度被認為是月球背面金字塔長達十多年的撞擊,這就是位於月球背面中部的代達羅斯撞擊坑。代達羅斯撞擊坑非常之典型,形成時間也在數十億年前,有這清晰的階地結構和內壁分層,而且保存比較完整。

有些撞擊坑的外形不佳,遭遇多次撞擊,於是就變成面目全非了。代達羅斯撞擊坑內部有中心峰結構,這是撞擊之後的隆起結構,也被認為是教科書式的撞擊,保存良好。在代達羅斯撞擊坑周圍還有幾個小型撞擊坑,這些都是其附屬結構,直徑在數十公里不等。

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月球上的撞擊坑其實都很大,面積在數十公里的非常之多,許多撞擊坑的面積比夏威夷島還大。不僅在月球背面,在月球南極附近的撞擊坑也是如此,顯示了許多不同的撞擊特徵。

比如著名的Moretus莫雷圖斯(名字來源於17世紀數學家西奧多羅斯莫雷圖斯)撞擊坑,直徑大約為70.9英里,相當於114公里,幾乎與夏威夷的大島一樣大。

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Moretus莫雷圖斯撞擊坑也有一個巨大的中心高峰,高出相對平坦的地面大約2.1公里。這就是說一座2000多米高的山位於撞擊坑中心,能夠形成如此山峰的撞擊是相當慘烈的。許多中心峰在陰謀論者那邊竟然被誤認為是金字塔,尤其是在1970年代之後,雖然我們已經掌握了月球上的大部分信息,但公眾溝通渠道不多,不像今天網絡如此發達,路邊文學也將陰謀論推到了新的高度。

撞擊能量相當於數億倍廣島原子彈,至今留存的黑色區域就是證據

即便是今天,關於月球陰謀論依然沒有減少的趨勢,美國宇航局月球勘測軌道器拍攝的照片應該說是目前最為清晰的,如果月球上有金字塔,顯然在1970年代就已經炸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