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國家楊樹市場的新品種-冠紅楊

1972年,我國首次從意大利引進南方型楊樹無性系,因其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產量高、易於更新和便於加工等特點,加之適宜的光熱水土條件,我國迅速掀起了楊樹種植熱潮。經過40年的發展,楊樹已由當初的幾根枝條變成如今的綠色林海。

拯救國家楊樹市場的新品種-冠紅楊

楊絮影響人民生活

隨著楊樹的不斷髮展,楊樹在我國所呈現的弊端也日益呈現出來:

1、樹種結構單一。我國多數楊樹林為單一結構的純林,混交比例不夠,林相單一,景觀效果特別是冬景不佳。同時結構單一導致了病蟲害發生較多、蔓延較快等生態後果,災害逐年加重,防治成本越來越高。 2、林分密度過大。由於技術指導的缺位或認識的偏差,我國楊樹林分密度普遍過大,其中農村"四旁"尤為突出,加之生長過程中沒有間伐、修枝意識,隨著林木生長鬱閉,林木生長瘦弱、細小,森林經濟效益、生態功能等均不斷下降。 3、經營管理粗放。由於多方面原因,經實踐證明在我國性狀表現優良的351、35、95、895等楊樹品種推廣使用率不高,其壯苗使用率更低。加之造林技術不當、後期管理缺失等,造成我國楊樹平均每畝年生長量僅為0.9立方米。根據國外經驗,以我國自然條件,只要良種壯苗造林、水肥施用及時、撫育間伐到位,楊樹林分年生長量可達每畝2立方米以上。 4、主伐年齡偏小。目前我國許多地方都在8-10年齡時就過早地進行了楊樹的主伐,實質上楊樹的年生長量高峰一般在12年齡以後才出現,同時不同徑級的楊樹木材價格差異很大,價格幅度從小徑級每立方米250元到大徑級1000元以上,因此過早地進行採伐,不利於培育大徑級材,不利於獲得最大生物量,不利於取得獲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5、成果鞏固變難。由於近年來宏觀經濟形勢對林產品影響較大,木材價格走低,而相比之下,在農業稅取消後,農業的強農惠農政策越來越多,各項補貼豐厚,平原地區楊農比較效益已出現拐點,農民調農種植楊樹的積極性不大。不僅如此,早期農業結構調整時栽植的楊樹已陸續到達採伐週期,林木所有者採伐楊樹後已表現出不再更新造林的意願,森林覆蓋率成果持續保持和擴大的難度越來越大。

拯救國家楊樹市場的新品種-冠紅楊

冠紅楊圖

2018年安徽省天下彩源種苗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對楊樹優質基因的提取、選育,成功培育出彩葉楊新品種-冠紅楊。

冠紅楊又稱美人楊、博士楊, 為高大喬木,樹幹通直、挺拔,生長迅速、樹冠豐滿,發芽早,落葉晚,葉片顏色從每年3月中旬發芽期的鮮紅色逐步變為紫紅色、橘紅色,下部葉片變為翡翠綠色,直至每年11月落葉期葉色再轉變為橘紅色,而葉柄、葉脈、莖幹、新梢始終為鮮紅色,色澤亮麗、多變、誘人,在整個生育期始終能保持一樹三色,且顏色亮麗。

拯救國家楊樹市場的新品種-冠紅楊

冠紅楊圖

神奇的冠紅楊擁有如下特點;

無絮、病蟲害極少:

冠紅楊選育為雄性無性繁殖,選取砧木與接穗全部為無絮、抗性強的優質母木。所以培養的新品種冠紅楊對環境無破壞,可以大面積推廣。

一樹三色、觀賞週期長:

葉片顏色從每年3月發芽期的鮮紅色逐步變成紫紅色、橘紅色,下部葉片變成翡翠綠色,直至每年11月落葉期葉片顏色在轉變為鮮紅色和橘色,葉柄、葉脈、幹莖、新稍始終為紫紅色,在整個生育期始終能保持一樹三色。

適生區域廣:

冠紅楊抗性強,可用於礦山修復、防風固沙,適應南北大跨度氣候區域,在我國大部分區域都可以生長。

生長快、9年可成材:

冠紅楊的生長量每年3公分以上,9年可達到27公分以上。經實驗,是目前漲勢最快的彩葉楊樹種。

綠化用材兼得

冠紅楊樹皮光滑,幹直、外形美觀、出材率高,可廣泛應用於園林及道路綠化、又可作為草坪點綴、園林置景、觀賞價值極高。

好養護

冠紅楊由於不受雜草影響、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鹼,養護成本極低。

現如今中國的楊樹市場已無法人民日的生活及精神需求,冠紅楊的出現適時解決了這以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