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身边常有朋友教育小孩子学习古诗词,常见家长们明令要求小孩每天背一首诗或词。我在小时候也被这样教育过,当时能背诵的唐诗宋词也不下百首,可是真正成年后又会记得几首?像电视上诗词大会中的那些才子们又有几多?小时候背诵的诗词后来真的有什么用吗?

单凭简单的记忆背诵,即使再多,最终也无太多实际意义。习诵诗词的真正作用,是通过深入习得诗词这一文字艺术瑰宝的精髓,融入个人修养的深处,了解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伟大之处,然后因时因地的随时感触、感悟、使用,甚至自创,才是其真正的核心价值。

让小孩子从小就背诵,在有外人的时候,再让小孩背几首出来,恐怕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家长们的炫耀之心作祟吧?如真的如此,还不如还给孩子一个简单快乐的童年;如不是如此,而是希望通过习诵诗词,给小孩打下一个良好的文学艺术修为基础,那么可要认真的研究下如何学习诗词。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能随时习诵几首,又能应时应景,甚至帮助一生的修养修为呢?

首先,坚决反对“死记硬背”。

小孩的大脑思想是从空到满,填鸭式的硬背几首,是个人都能做到,可是满了之后呢?又能记得多少?又能用上多少?诗词瑰宝不能这样浪费,小孩的时间和大脑也不能这样浪费。

如下一段话,是常见的所谓专家的理论: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合乎人的自然成长阶段的。小孩子实际上不需要多讲,应该利用他们记忆力强的优势,让他们多背诵。好的作品,有很丰富的内涵,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这些早年记忆的内容就会被调动出来,如同智慧库,为孩子一生提供不尽的资源。”

按此理论,“等到将来理解力提高以后”,早期的背诵记忆就会自然发挥作用。可是从我们现实的经历来看,有多少人能做到理解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恐怕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做到吧?恐怕大多数人是没有这个“以后”吧?背了就会忘,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吧?

所以,为了避免没有然后,就要从开始就摒弃为了背诵而背诵,就要从开始就直接提高“理解力”。

量变到质变,说的容易,真正的关键是如何质变?在开始就花费大量时间投入量变,而不确定未来何时、怎样质变时,还不如专注于直接质变,学到即得到,这样才是真正的得到。

那么如何避免“死记硬背”,而真正做到理解内涵、活学活用呢?

其次,理解诗词本质,文、物、景、情综合实现,不重背诵,而重理解。

简单说就是要“明白”,“明明白白”。

如下是某网友总结的教小孩学习诗词的方法,我深表认同:

小孩子学古诗,大家可能认为最多也就是摇头晃脑的背诵几句而已。但是我给孩子学古诗不会这样,我希望他们明明白白的学。也许大家会觉得这个古诗小孩子怎么懂得了?其实很早的时候我就发现学习古诗只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他完全不知道所以然,很难记得住。但是如果你一旦给他讲明白了,让他的脑子里呈现出那首诗的画面来,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记忆力是很神的!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以最简单的一首《草》为例子说一说。

我说: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首古诗《草》,老师现在来描述一个场景,你们来想象,好吗?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给孩子一点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然后问: 大草原上有什么你想出来了吗?大草原的景色怎么样?

孩子们都是沉思状:有牛和羊!还有很多的草和花!大草原很美,很漂亮!

我:是呀,多么美的景色,尤其是那些小草,郁郁葱葱的,长的多茂盛啊!(突出小草)那用诗来概括这个景色就叫做:离离原上草。

孩子:哦,那“离离”是什么意思呢?

我: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郁郁葱葱的。

我继续:那你们说那个草它在春天的时候会怎么样呢?在秋天又会怎么样呢?

孩子:春天的时候它就发芽了,长绿了。秋天就变黄了。

我:对!那用诗来形容就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变黄了,荣就是发芽了,长绿了。一岁呢就是一年的意思。(孩子一听基本理解了,没有什么疑问,于是继续) 我:那你们说,那个草如果变黄了,枯萎了,如果遇到火会怎么样呢?它会不会被烧死啊?

孩子不确定的:会烧死吧?火好厉害的!房子都烧的掉!

我肯定的:嗯,火是很厉害,很危险的,对不对?那我们能不能玩火呢?

孩子:不能!

我讲解:小草到底会不会被烧死呢?听老师给你们讲...小草它看起来很弱小,但是它不怕火。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啊,小草它的叶子虽然被烧了,但是它的根在地里面,火烧不到,所以它永远都烧不尽,到春天的时候啊,春分一吹,这个小草它又发芽了!要不你看一到春天,大草原又是一片绿色,是不是?所以这就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通过这样的讲解,孩子脑子里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画面。

(接下来领着孩子连读了三遍,然后通过提示让孩子们试着把整首诗的含义叙述一遍。)

接下去是继续讨论阶段:(深入了解学习草的精神)

我:大火那么厉害,但是小草怕不怕啊?

孩子:不怕!因为它有根,它还会发芽的。


我:嗯,小草很厉害,也很坚强是不是?那你们要不要像小草学习?比如一点小事情还会不会哭鼻子呢?摔倒了是哭呢,还是自己勇敢的站起来呢?

孩子:下次摔跤不哭了,别人不小心碰我我也不哭了。要向小草不怕火一样!

这时一个孩子说:但是我们怕火,我们不玩火

我笑:对!我们被火烧了会受伤,很危险。所以我们要注意安全,很好!

我:小草不但坚强,它们还很团结,相亲相爱。当他们手拉手站在一起的时候呢,他们连大风,大水都不怕的!你们想,一棵小草小不小?如果它不团结别的小草,它会怎么样呢?

孩子:那它就会被大风吹走,被大水冲走!

我:那你说小朋友像不像一颗颗坚强的小草呢?如果我们不团结小朋友会怎么样呢?

孩子:我们也要向小草一样相亲相爱,不吵架,不打架。如果我们不团结小朋友,就没人和我玩了。

我:肯定,支持孩子的观点。

我继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花朵,它们开得非常美丽,但是它们只能在温暖的环境里长大。每天要给它们浇水,施肥,天冷了要在温室里才不会被冻死。但是小草不用,它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它什么都不怕,它在石头缝里都可以长出来。所以老师觉得花朵虽然好看,但是娇气,经不起风雨。小草很普通,但是它很顽强,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想做温室里娇气的花朵还是做一棵勇敢的小草呢?

孩子:我们不做娇气的花朵,我们做勇敢的小草。我们以后也不娇气了.....(目的达到,心里偷笑:下次有孩子娇气的时候我可有的说了,呵呵)

我:小草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帮助别人(通俗点的说法),在它长大的时候,它用自己的叶子给牛羊做食物。如果没有小草,许许多多的动物都已经饿死了!

一个孩子出乎意料的说:哦,那我们可不可以让大灰狼吃掉?(老天!想象力太丰富还是我引导有误?)

我:当然不可以啊!小草的叶子被吃了还能长出来,你被大灰狼吃了还能再变回来不了?老师觉得呢,你不用被大灰狼吃掉也可以帮助别人。比如帮助很多贫困的孩子。(前面给看过资料)

孩子:嗯,大灰狼把我吃掉就变不回来了,那我把我的衣服和鞋子送给他们行不行?

我:当然可以,但是你们现在还小,力量也很小,只能帮助很少的人。但是如果你们从小很努力的学习知识和本领,长大以后就很厉害啦,到那时就可以帮助很多人啦!

孩子:嗯,等我们长大了,有本事了我给他们买很多的书和衣服送给他们。

我:好!

讨论到此结束,再次带领他们读了几遍古诗,接下去是一个古诗的视频画面,优美的音乐和景色,都是孩子们喜欢的。整个课程到此结束。

后记:通过这首诗,有的孩子真的不那么娇气了,有时嘴里还会冒出一句:“小草是怎样怎样的!”好像确实学到了点什么。而且第二天我就听他们把这首诗读的朗朗上口。

如上这样的教小孩诗词,你觉得比所谓专家的背诵记忆然后等理解力上来后自然转化的理论,哪一个更实际?

最后,争取从书面扩展为画面,甚至转化为真实场景。

书面到画面,如上面的某网友的方法已经在做了,其实在家长自己教学时也可以做到,电脑网络上搜集一些匹配的图片,配合背景音乐,用心做一下,现在好像没有人不会做的吧?

插入一点:学习古诗词的好处,除了诗词本身的作用,还可以引申出孩子画画的兴趣爱好,比如刚才举例的“草”这首古诗,也可以在孩子学习后,要求孩子们自己尝试根据这首诗,画出他们的理解。如此,岂不是一举多得么?

为了阅读此文更形象,我补充一下“书面到画面”的配图:

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离离原上草

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一岁一枯荣

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野火烧不尽

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春风吹又生

也许你会说,举例的这首诗是言物与景的,那如果是纯言情的诗怎么办?

那确实有点难,不过只要用心,作为家长怎么样都会找到办法,最简单的你可以口头描绘,毕竟你已经经历过一些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丰富情感了,只要将你的理解表达出来,相信小孩是会很好的理解的。

举个小例子,“每逢佳节倍思亲”,用如下的画面给孩子描绘这句诗的意境,总能找到办法吧?

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有条件的情况下,不仅要做到书面到画面,还要做到实景。

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旅游时可以带上孩子现场感受古人诗词的真实场景,凭吊古人诗词的真实情感,正所谓“寓教于乐”。

旅游也好,旅行也罢,走马观花也要走出点味道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如何教小孩古诗词?

如此这般,将诗形象化,加深孩子的理解,让其明明白白,还怕不能质变吗?

别人家的孩子背诵再多,对于诗词的本意,一概不知,而你们家的呢?不仅能背诵,还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画出来,甚至有和诗词对应的景色的照片,随时随地应用,这才是学习诗词的本来应该的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