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衆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作者/長河

大師單田芳駕鶴西去,全國人民悲痛,老天帶走了單老,但是卻帶不走單老留給我們的童年記憶,帶不走屹立中國文化界的大師精神。

耳邊“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意何如。不能報國安天下,枉稱男兒大丈夫。”的餘音迴響,時光已過去多年。如果說零零後的童年裡,手機不離手,那麼八零九零後的記憶裡,收音機從不離身。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在那個物質貧乏的時代,一切娛樂資源都顯得十分珍貴,但大多數家庭裡都備有一臺收音機,所以聽廣播就成為孩子們的消遣。熱浪滾滾的午後、酷暑難消的傍晚,街坊四鄰家中不斷傳出著廣播聲,這樣的記憶如同昨日。

在廣播節目中,評書最受人們追捧,這項起源於宋代的傳統表演隨著廣播更加普及,一點點地走向了大江南北,隨之而來的是一大批評書藝術家的崛起,比如單田芳、田連元、連麗如等等。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在眾多藝術家中,單田芳、袁闊成、劉蘭芳、田連元被譽為中國四大評書名家。他們一部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劃過時代的天空,成為黃髮垂髫皆宜的熱門節目。

時至今日,加上剛剛仙逝的單田芳大師,四位評書藝術家已經凋零剩下兩位。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2018年9月11日。

單田芳是遼寧營口人,出身於曲藝世家,評說過《三俠五義》《隋唐演義》《水滸外傳》等作品。他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繼承人,曾經獲得過牡丹獎終身成就獎,是評書市場化的開山之人。

他嗓音沙啞極具代表性,業內人稱為“雲遮月”的嗓子,這種聲音不難聽,因為聽過的人都會愛上,他的嗓音十分抓耳,讓人印象深刻。單田芳生影響了一大批人,許多選秀節目上都有人模仿單田芳的嗓音。2018年9月11日下午三點病逝,享年84歲。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袁闊成,1929年-----2015年3月2日。

袁闊成老師也是遼寧營口人,他的代表作品也十分豐富,《三國演義》《水泊梁山》等等。這些作品享譽海內外,深受一大批人的追捧,其中他所評說的《三國演義》絕對人盡皆知。

1981年收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邀請,袁闊成前去錄製《三國演義》,一共365講。四年後在全國播出,在民間引起了巨大轟動,許多領導人都親自接見,表示對這部作品的喜愛。於2015年3月2日凌晨病逝,享年86歲。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劉蘭芳,1944年------。

她作為四大評書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遼寧人,自小學習曲藝評書,青年時結識了王印權,後來結為夫妻。王印權也是說書人,還是國家二級編劇,1979年兩人一同編纂整理了《岳飛傳》。

這部《岳飛傳》在全國100多家廣播電臺播出,引起了巨大轟動,獲得了當年全國評書一等獎,還被改編為京劇,製作成連環畫冊,前後發行了100多萬冊。如今,劉蘭芳已經淡出公眾視野,除了偶爾參加一些文化藝術節,很少再出現在節目中。

在單田芳大師去世時,劉蘭芳發佈了一條微博,和丈夫王印權一同悼念。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田連元,1941年12月16日------

田連元是吉林人,出生自曲藝世家,從兒時開始就學習曲藝評書,學西河大鼓、練習三絃兒,後來加入曲藝團逐漸開始自己的藝術人生,先後評說了《水滸傳》《楊家將》等作品。

田連元老前輩一生兢兢業業,對待工作認真嚴謹,但是到了晚年卻遭遇一件悲痛萬分的事件。2014年5月,田連元在從瀋陽返回北京時遭遇車禍,他坐在副駕駛,小兒子是司機。田老受到輕傷,但兒子卻當場身亡。

這場意外讓田老痛失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讓人難以接受。在後來的判決日,田連元並未出現,而是由大兒子出面旁聽,可憐天下父母心,70多歲的年紀還要忍受喪子之痛,實在是殘酷。

四大評書家僅剩兩位,一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另一位晚年遭遇重創

這些天大師們接連離去,先是著名音樂家盛中國,而後是相聲大師常寶華,現在又是評書大師單田芳,一個又一個的大師駕鶴西去,讓人們悲痛萬分,但是他們留下的大師精神絕對是最寶貴的財富。他們引導著後輩年輕人們沉心靜氣,做事要麼不做,要麼就做精,一輩子在一個垂直領域裡深耕細作,這樣的製作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本文由“文史長河”原創。歡迎看官朋友們留言評論,聽說留言評論、點讚的朋友們買彩票都能中500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