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我們都希望寶寶乾淨、白嫩、健康,但寶寶身上有5個地方,如果過於追求乾淨,反而會讓孩子生病。

今天,科長分小寶寶和大寶寶,和各位寶爸媽分享一下,如何為孩子護理不能洗太乾淨的部位。

小寶寶一定不能洗太乾淨的2個地方

■ 囟門:孩子的命門,位於頭頂

沒閉合前,軟軟的,摸起來很脆弱;閉合後,才會變結實。因此,很多家長非常上心。

囟門會出現殼狀皮疹(乳痂),可能有異味,相信很多媽媽和我一樣看著不舒服,就想給孩子清理乾淨。

然而,用力過猛、方式不對,就會弄破孩子的頭皮、威脅囟門健康。

“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清洗:一定要先將乳痂軟化

① 軟化乳痂。

乳痂不容易洗淨,先用蒸熟的麻油或食用油,浸潤2-3小時,軟化汙垢。

用無菌棉球,按頭髮生長的方向擦掉。

如果乳痂太多,不要強求一次除淨,多洗幾次就好。

② 清水洗。

一般不用洗髮液。

如果要用,選擇刺激性小的嬰兒專用產品。

③ 輕揉。

手指平置在囟門處,輕輕揉洗;不要使勁按壓、搔抓,更不能用硬物在囟門處刮劃。

“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 肚臍:清洗不當,會引起臍炎

寶寶出生後,臍帶會自行乾癟並脫落,在此期間,臍帶殘端會滲出清亮的液體,黏如糖蜜。

此時,大多數媽媽會急忙幫孩子清理髒東西。可用碘酒、酒精、過氧化氫等消毒、清洗。

但事實上,清洗不當,會引起臍炎。

清洗:輕輕擦,不要摳。

① 用溼潤的棉籤或清潔的毛巾輕輕擦乾淨。

② 新生兒可用清水洗,大寶寶可用嬰兒肥皂、沐浴乳。

③ 如果肚臍汙垢很多,可用橄欖油軟化汙垢,輕柔地用棉棒挑出來,不要摳。

“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④ 注意:

臍窩內若有新生肉芽組織,或臍帶脫落後總有淡黃色液體滲出,應帶孩子到醫院,由醫生進行硝酸銀燒灼或其他方法處理。

不管大寶小寶,要小心清洗的3個地方

■ 鼻孔:一般無需清洗,鼻涕鼻塞要正確清理

一般情況下,沒必要刻意幫寶寶清理鼻孔,大部分鼻屎會隨著呼吸、運動等自己脫落出來。

有些寶寶鼻涕多、鼻屎也多,導致呼吸不暢,媽媽看著就難受,想清理出來。

但鼻黏膜柔嫩,隨便清潔很可能導致鼻黏膜受傷,甚至出血。

清理:鼻涕、鼻屎有不同。

① 鼻屎:

不要每天都給孩子挖鼻屎,鼻黏膜在受到過度刺激後,分泌會更盛,小心鼻屎越清越多。

孩子經常打噴嚏、流鼻涕也是由於過度清理所致,並非鼻炎。

適度清理方法:

熱毛巾敷鼻或往鼻腔內噴生理鹽水,軟化鼻分泌物,用浸滿橄欖油的棉籤,慢慢粘出來。

在大人洗澡時讓孩子在浴室內多待一些時間,蒸汽軟化及膨脹分泌物,通過噴嚏排出鼻內分泌物。

“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② 鼻涕

· 捏著一個鼻孔,先壓迫一側的鼻翼,使鼻腔不進氣。讓寶寶吸一口氣,稍用力擤出對側的鼻涕。

· 吸鼻器小心使用。只要鼻涕在鼻腔外,就儘量用紙擦掉。不要把吸管過深地探入鼻腔,防止黏膜損傷出血。

■ 耳朵:適度清理,重細節。

一直有媽媽在後臺問:寶寶耳朵裡有好多耳屎,會不會影響聽力啊?怎麼清理出來?

美國有一項研究發現,每個月有1000個孩子因為掏耳朵導致耳朵受傷,被送進急診室。

正常情況下,耳屎的分泌量是不會堵住耳朵的,耳道會有一定的自潔功能,耳屎隨著打噴嚏、運動等動作自行脫落。

如果寶寶耳屎過多,影響到聽力,就需要清理耳屎。

耳廓內的耳屎:用清潔的棉籤或毛巾把耳廓內的耳屎輕輕擦乾淨即可,千萬不可往耳內伸。

外耳道的耳屎:對於比較硬的耳屎,建議就醫。找醫生前,可先用滴耳液軟化,比如碳酸氫鈉滴耳液。

注意:不要用自己的指甲或牙籤等尖銳物給寶寶掏耳屎!

“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 私處:男寶女寶清洗都不可過度

① 女寶

有些家長將毛巾疊成細長條,在小陰唇的溝裡滑動擦拭。或用溼毛巾等將小陰唇周圍白色的“髒東西”擦掉,這是不對的。

白色分泌物是一層非常好的保護膜,被擦掉,容易造成局部黏膜汙染,引起尿路感染。

適度清洗方法:

① 大便後,用溼毛巾從前往後擦掉髒東西,也可用裝入溫水的噴霧器從前往後衝洗。

② 待局部自然乾燥,或用吹風機將局部吹乾。

③ 大腿根部的夾縫很容易有汙垢,可用一隻手將夾縫撥開,另一隻手輕輕擦拭,等完全晾乾後再穿上紙尿褲。

注意:

用流水清洗,用乾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拭。不容易洗淨的地方不要急於擦淨,可每天用溫水清洗,逐漸軟化,洗掉。

“髒”著養更安全!娃有5個部位很脆弱,禁亂洗!

② 男寶

· 大便後,柔軟的小毛巾用溫水沾溼,擦乾淨肛門周圍的髒東西。

· 陰莖被糞便汙染,可先用清水沖洗。

· 如果仍然不乾淨,可把小毛巾疊成方塊,用手把陰莖扶直,用摺疊的邊緣橫著擦拭根部和裡面容易藏汙納垢的地方,但不要太用力。

· 用手指輕輕地將陰囊表皮皺褶展開後擦拭,等完全晾乾,換上乾淨、透氣的紙尿褲。

· 寶寶3-5歲前都不必刻意清洗包皮

這時寶寶的包皮和龜頭還長在一起,過早地翻動柔嫩的包皮會傷害寶寶的生殖器。

當看到包皮逐漸與龜頭分離時,可以隔幾天清洗一次,但要在寶寶情緒穩定的時候。

清洗時,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陰莖的中段,朝孩子腹壁方向輕柔地向後推包皮,讓龜頭和冠狀溝完全露出來;再輕輕地用溫水清洗。

洗後,注意把包皮恢復原位。

總之,沒必要把孩子洗的那麼幹淨,有些地方髒是他們自我保護的方式,隨意清潔反倒會增加寶寶感染幾率。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