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爲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大三的時候,我決定考研,但因為複習不充分,臨陣脫逃了。

我沒敢告訴家裡人我根本沒去參加考試,我跟我媽說:“今年的題太難了,我們宿舍那誰誰也沒考上。”

我媽說:“題難不是所有人都難麼,為啥那誰(我一個發小,我媽認識)考上了呢?”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我說:“他就是運氣好,我宿舍那個,每天看書到半夜,複習的可好了,還不是掛了。”

現在想想,我那時候居然理直氣壯的說出了這些話,真夠厚顏無恥的。

後來,這樣的事情又在我身上發生了很多次,每一次我找的藉口都驚人的相似。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比如說,我曾經在自媒體正火的時候,註冊了一個號,寫過一段時間文章,但粉絲上漲總是慢騰騰的,我就放棄了。

還勸自己:也許我不適合做這行呢,這樣堅持下去,成功一點把握都沒有,倒是隨時有可能讓努力打水漂,還不如省省呢。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甚至每次看到別人說的很有道理的話,我都下意識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但畢竟不是百分百有效的,我才不願意去做沒有把握的事呢,我又不是傻子。

發展到後來,我甚至一犯錯誤,就習慣性的去怪別人或者外因。

明明是早上起晚了遇到早高峰才遲到的,我理直氣壯的怪今天太堵車了。明明是自己考證忘記了報名,卻怪男朋友沒有提醒我。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直到今年7月,我突然發現有哪裡不對,這些年自己好像停止成長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都沒做成。

意識到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開始反思自己,看了很多關於思維和自我成長的書,並開始堅持寫頭條文章,不管有沒有人看,我每天都會寫。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然後,變化發生了。之前斷斷續續的寫,粉絲從0漲到30,用了大半年時間,現在每天都認真去寫之後,粉絲從30漲到現在的5000+,只用了一個月。

當然,這點小成就跟大神比起來,確實不算什麼,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因為我曾經無數次放棄過,而這個成績,讓我嚐到了堅持做一件事的甜頭,這是對我最好的鼓勵。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今天在看書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這種行為是有心理學術語的,叫“自利歸因”,通俗來講,就是把一件事情發生的原因歸結為對自己有利的那種情況。

比如說,考試沒考好,你怪老師教的不好;考好了,你卻覺得是自己聰明、努力的結果。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在這本書中,作者說:

人生不得意往往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內因,一個是外因,無論哪一個因素不成立,都不會造成你現在的結果。

比如你早上遲到,外因是堵車,內因則是你出門晚了。而如果你起得早,或者沒堵車,兩者佔一樣,你都不會遲到。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但外因是我們不可控的,但無論外因結果如何,只要不是到了人為不可抗拒的地步,你控制一下你的內因,就總能收穫到不錯的結果。

比如你一年換了三四份工作,就是每份工作都是公司倒閉了,這是你不可控的外因,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內因:練就在哪裡都有用的核心技能,去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所以,別給自己找太多借口,說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些藉口除了表明你沒能耐之外,不表明任何東西,你要做的是,努力去改變你能改變的。

別遇到困難就把責任推給外界,然後心安理得的放棄。

越放棄,你的路越難走。

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為什麼遇到困難就想放棄?(附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