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努力卻無趣的人

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努力卻無趣的人

我活在世上,

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

遇見些有趣的事。

倘能如我願,

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王小波

上週末無所事事,看到有葉兆言先生的live,便報名參加了。

頂著北京臨近40度的高溫,呼吸困難隨時感覺要蒸發在空氣中,等車的時候一直在想著要不回去算了。

但我還是去了,因為這個週末實在是太無聊了。

原本以為是個名門大家的勸世講座,做好了昏昏欲睡的準備,沒想到聽下來卻覺得甚是有趣。

雖然主辦方的主題是讀書會,但全場下來,葉兆言先生卻一直在吐槽,

“讀書能夠讓人品格高尚,讀書能夠讓人成為偉人,讀書能夠讓你成為更好的人……反正我是不信的。”

“年輕人應該多讀書,而當你走上社會走入工作崗位,那麼你應該減少讀書的時間,因為你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忙碌。”

“讀書很多的人,往往是那些在生活中不得志的人,如果位高權重還有那麼多時間讀書嗎?”

……

用現在的說法,葉老師真的是很REAL了。

我都能夠聽到主辦方的冷汗滴在地上的聲音。

我們活在一個處處講求“有用”的時代

公眾號也喜歡利用公眾心理販售焦慮,告訴你已經大大落後於同齡人了。

每過一段時間,就一定會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來撩撥我們脆弱的神經。

不是《98年天才少女創業獲千萬投資》,就是《XX創業者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還有《90後富二代,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

老實說,我不喜歡這樣的世界,

不喜歡看到人們把趕上了時代風口的幸運兒,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投資人為了炒作捧出的傀儡當做年輕人的榜樣,大肆吹捧,

然後告訴你“比你有錢的人比你更努力”,“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努力卻無趣的人

甚至是全民歡騰的世界盃期間,你也逃不開這些雞湯文,《C羅:比你有天賦,比你還努力》,《C羅身體的每個部位,都寫著兩個字:自律》,《C羅的努力,是我們ALL-IN的底氣》

……

講真,看到這些畫風清奇的標題,我的第一反應是C羅好可憐。

也不知道他是倒了什麼黴,每隔四年就得被拉出來在你們的朋友圈裡一天做3000個仰臥起坐才能放過……

另外,最後ALL-IN的那位哥們,天台上是否留下了你的傳說?

無論作者如何把文章美化為“鼓勵年輕人活得更努力的正能量”,仔細一看就能發現,他們從未將持之以恆的努力作為重點著墨,也從來沒有尊重過平凡人也能有精彩人生。

不過是通過鼓吹一夜暴富和階級鴻溝,來製造焦慮,博取眼球罷了。

他們甚至不會告訴你98年天才少女獲兩千萬投資後沒多久就開垮了公司,轉身投入時髦的區塊鏈,然後帶著1.5億的數字貨幣消失了。

你看,你的同齡人不僅拋棄了你,還拋棄了全世界,連人都找不到了。

我絕不相信年輕人看了這類雞湯文就能夠“活得更努力,更精彩”,

他們只會轉發貢獻流量造出一篇篇10w+養活了這批新媒體人,而後被洗腦之後購買了公眾號隨後推出的知識付費課程。

你每天下班後乾的事情決定了你的人生格局,

只有知識不會貶值,

所以你需要購買我們公眾號推出的最新課程,就能讓你升職加薪月入五萬

知識付費,一個看起來多麼高大上的詞。

朋友圈裡,大家發著健身打卡,讀書打卡,英語打卡。

大家人心惶惶,唯恐自己不學點什麼買點什麼課程就要被拋棄了。

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努力卻無趣的人

那些每天在朋友圈發健身打卡的美女帥哥,也許每天都只是妝發完美,去健身房霸佔著器材上擺幾個POSE凹造型拍照。

那些朋友圈發自己買了課程的,又有多少是能堅持學完的呢?

更有意思的是所謂的“100天讀100本書”。

先不提這精選的100本書是否是“好書”,也不說是否這個書單是否適合每一個人,如此填鴨式的閱讀方式,是否真能讓人有所收穫?

用葉兆言先生的話說,

“其實人不需要強求自己讀書,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不讀書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覺得沒有什麼必讀書,那些都是騙人的。”

“你覺得這本名著看不下去,這不是你的問題,那僅僅是因為它不適合你,或者說不適合現在的你。”

這些樸實的話語真正點出了讀書的意義,《五柳先生》中有句話,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私以為,這才是閱讀的真正意義,它不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更不是為了給自己貼個“努力”的標籤,而僅僅是為了享受這個過程。

只為了那一個“會意”。

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努力卻無趣的人

你過得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你活得太“有用”。

生活不只有目的更需要快樂。

總是以功利心面對這個世界,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與任何人交往都有企圖,這樣的人的生活是混亂且無趣的。

生命不能模式化,當你把自己活成了一隻上了發條的鬧鐘,那世界在你眼裡都只是數字。

朋友是為了將來能夠“用得上”,

公眾平臺發佈的粉飾過的生活是為了顯得“精緻”,

工作之外的生活學習是為了能夠“賺得更多”。

樣樣追求有用,事事苛求全能,總是追求完美,但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我慢慢明白了我為什麼不快樂,因為我總是期待一個結果。

看一本書期待它讓我變深刻,

吃飯游泳期待它讓我一斤斤瘦下來,

發一條短信期待它被回覆,

對人好期待它回應也好,

寫一個故事說一個心情期待它被關注被安慰,

參加一個活動期待換來充實豐富的經歷。

這些預設的期待如果實現了,長舒一口氣。

如果沒實現暱?自怨自艾。

可是小時候也是同一個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看螞蟻搬家,等石頭開花,小時候不期待結果,小時候哭笑都不打折。

這個世界多了很多努力卻無趣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