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拒絕一錯再錯,從錯題訓練開始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很多家長都會問我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家孩子每天刻苦的做題到深夜,考試的時候還是那樣,該錯的還錯;而他們班的那個誰誰(學霸),沒見過他怎麼做題啊,考試永遠是第一?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面對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何提高成績?

有人說主要靠刷題, 也有人說這事兒靠智商,但是大量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刷題還是智商,都不是成為提高成績的關鍵因素。

為什麼刷題並不能讓你真正提高成績?

很簡單,如果這個結論成立的話,那就是比誰買的資料書多,誰做題多了,那書店老闆家的孩子應該排名很靠前,不是嗎?

為什麼靠智商也不能讓你真正提高成績?

這事兒你比我清楚, 如果這個結論成立的話,那生下來直接檢測智商進行排名好了,上哪門子學啊?

為什麼同樣在一個教室上課,做一樣的試卷,我們大多數人考試只能是及格或良好的時候,學霸卻是滿分?

甚至有很多比學霸勤奮的學生,做題上課更用功,有的甚至報了平時晚上和週末全天輔導班,但是為什麼他們沒有因此成為學霸?更殘酷的是,他們甚至還不如那些不報輔導班的學生。

心理學家Ericsson的研究給了我們一點兒啟發:

決定偉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關鍵因素,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經驗,而是『刻意練習』的程度。

刻意練習?

好高端的名詞,我們不妨結合一下像梅西,C羅,科比,庫裡這樣的足球和籃球明星的一些案例來說明這個名詞。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像梅西的左腳任意球,C羅的電梯任意球,科比的標誌性後仰跳投,庫裡的不講理三分球。

這些都是他們在發現自己能力不足的時候,不斷的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戰並練習高難度動作的結果。而普通的運動員只不是例行慣事地訓練和比賽。

所以,刻意練習是指為了提高效率而被刻意設計出來的練習,它要求一個人離開自己的熟練和舒適區域,不斷地尋求方法技巧去練習和提高。

學習,拒絕一錯再錯,從錯題訓練開始

有的學生每天都在刻苦的做題,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在無意識地重複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情,真正刻意練習的時間可能每月1小時都不到。

學習,拒絕一錯再錯,從錯題訓練開始

而學霸們則是每天花費大量額外的時間做刻意練習,不斷挑戰自己學習做題的極限,比如10個選擇題就用2分鐘完成,他們關注的是提升效率而不是我做完了,

用於類似這種刻意練習的時間每月可能會有100小時。

所以,表面上大家都學習了一個月,實際上卻是1小時和100小時的差距。

因為真正決定水平高低的,並不是學習時間本身,而是真正用於刻意練習的時間。

而更關鍵的是,考試是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題目。

這就進一步拉大了學霸和普通學生的差距,因為好多孩子根本連試卷都做不完。

那你肯定要問了:如何進行刻意練習?

1

避免自動完成,提高解題效率

自我檢查:你今天的作業,是有意識地刻意提升,還是在自動完成?

例如: 一般的孩子做了一份試卷的選擇題,按部就班的結束後,往旁邊一放,作業完成了,這就是【自動完成】狀態;

而學霸會刻意避免這種『自動完成』,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無意識』地做完了這套試卷。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哎呀媽呀!腦瓜疼,腦瓜疼,腦瓜疼....)

  • 我花費了多長時間?

  • 能不能再提高一下速度?

  • 如果有錯題,那我如何錯的?

  • 條件沒看全?知識點沒考慮對?

  • 這道題我浪費了多少時間?

  • 如果是考試,值不值得浪費這麼多時間在一個小題上?

  • ····

因為學霸知道,會做的要做對,更要高效率的做對。

2

離開舒適區,挑戰難題

自我檢查:你現在在做作業的時候,是不是喜歡刷簡單題?

學生在面臨作業任務的時候,心理上有3個區域:

舒適區——會做的題目;

學習區——稍微拔高的題目;

恐慌區——超出現有能力範圍的題目。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而刻意練習,就是想辦法更多地讓自己停留在自己的『學習區』,想辦法挑戰恐慌區的題目,或者在學習區多多練習提高效率的技巧;

而長時間停留在舒適區,成績基本上很難提高。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冷靜下來,細想一下,你覺得在考場上,那麼緊張的氛圍下,你會突然對大篇幅文字的材料題情有獨鍾?這事兒難道真的要拖到猴年馬月?

學霸們:則會刻意的讀材料,提煉有用的信息,到最後就會發現原來字數多的題目大都是紙老虎,題目其實很簡單。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更悲劇的是,考試後會有很多同學因此懊悔不已:我要是看看那道題,也能提幾分。 是啊,“看看就能提分”,這麼容易拿分的題目偏偏平時你不願意看,只願意重複做那些舒服的簡單題目。

3

犧牲眼前效率,放眼長遠提高

自我檢查:你現在在做作業的時候,是不是喜歡刷簡單題?

絕大多數刻意練習,都意味著短期效率的下降——因為你在做一些自己不熟悉、不會做的題目。

比如:刷一套簡單的試卷可能用1小時,但是做一道壓軸題可能2個小時也做不出來,所以你認為這樣效率降低了很多。但是要知道,如果總是追求短期的效率,總是追求把作業寫完就行,那你就很難有刻意練習的機會。

所以, 我建議大家在平時一定要利用一些時間專門挑戰一下難題,有針對性的【刻意練習】,慢慢的把這些所謂的難題也變成能力範圍內的簡單題。

4

大量重複性訓練

自我檢查:你有多久,沒有專門對【計算】這項技能進行大量重複性訓練了?

練習和實戰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對專項能力重複性訓練的程度。在實戰中,我們是用學到的所有能力來完成一個問題。

比如,你解決一道綜合題,可能要用到二次函數,相似,圓等相關的基礎知識。

而刻意練習,則往往是在一段時間內集中訓練少數能力——比如 你的計算能力,含字母參數的方程的解題能力等.

有種聲音叫做“在實戰中提高”,我們固然要汲取其中的可取之處,但不是一味的追求實戰。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比如,你是不是從初一就開始只做中考題,到中考就能考高分呢?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中考的題目就是那麼20餘道題,知識點覆蓋不了整個初中所學知識。

反而,你的某項技能(如計算能力)會直接影響你實戰的發揮,而你平時又沒有進行專門的刻意訓練,怎麼能指望到考試的時候計算能力提高,速度提高,正確率提高呢?

5

精神高度集中,獲得及時反饋

自我檢查:如何提升刻意練習的技能?

反饋是指任何讓你知道自己現在做的有多好,以及距離理想目標有多遠的方式。

比如一個練習任意球的足球運動員,反饋方式就是看看這一腳下去,能不能直掛死角。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沒有反饋的練習,就相當於沒有球門,每天對著天空踢球----無法通過結果來糾正和診斷自己的學習。

所以,在你的刻意練習計劃中,一定要加入持續的反饋

比如:我要刻意練習做題時間,那就事先規定好一個時間一個量,像10個選擇題用6分鐘解決。這個目標設置了,你會專心的去做這件事情;當這個目標值達到後,刻意微調一下,5分鐘10個選擇怎樣?慢慢的你會發現刻意練習能到積極的反饋後,你對自己更有信心了,

再比如:我要刻意練習計算,那就規定一個正確率。強迫自己按照正確的運算法則和順序解題,看正確率多高,用時多少;然後根據反饋信息適當的調整時間,增加正確率,這樣你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考試時的計算問題了。

学习,拒绝一错再错,从错题训练开始

為什麼成為學霸的道路很明確,但只有少數人能夠走下去?

因為上面講到的大多數方法,都與我們的本能相違背——比如大腦會自動把熟練工作歸到『自動完成』,而不是繼續刻意提高。

使用『刻意練習』,就意味著你經常無法輕鬆地學習,意味著你高度集中精力,意味著你需要不停地思考、總結、反饋,並且做自己不習慣、不舒服和反直覺的事情。

刻意練習是成為學霸的必要條件,如果你做的事情和上面講的沒有關係,你就永遠也成為不了頂尖學霸——不論你有多大天賦、多久的經驗和多大的夢想。但是一旦你長時間專心的刻意練習,你最終取得的成果將是非常巨大的!

你準備好了嗎?

你的錯題本還在用嗎?

你還錯過了哪些很棒的文章

點擊下面 白色的 關鍵字可直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