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土地文章 激活農村資源 促進鄉村振興

——昔陽縣探索“三大模式”走出土地開發新路徑

今年以來,昔陽縣始終把“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行動作為全縣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嚴格按照市委“三個三”總體思路和舉措,找準著力點、抓住關鍵點,緊緊扭住土地開發這個“牛鼻子”,統籌謀劃、勇於創新、因地制宜、強力推進,探索形成了土地開發的“三大模式”。

一是民間資本自主化開發模式。昔陽縣為解決土地開發整治各自為戰、投入不足的問題,積極安排財政專項資金給予新造地政策補助,以此帶動民間資本投入,最終實現了集體、大戶、政府三方受益。近五年來,昔陽縣政府以8000餘萬元的財政資金補助,撬動了近4個億的民間資本實施造地工程,累計開發土地3.8萬畝,新增耕地2.1萬畝。這樣,相關村集體通過荒山荒坡和新增耕地流轉取得集體經營性收益,造地大戶通過土地經營獲得生產效益,政府通過交易佔補平衡指標增加財政收入。目前,全縣共交易土地9793.66畝,實現財政收入3.97億元。特別是這一模式,引起了省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並作為可複製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寫入了2014年出臺的《山西省土地整治條例》。

二是專業公司合作化開發模式。藉助專業化公司資金和技術優勢,解決民間資本投入乏力、工程實施標準不高、整

體推進速度不快、土地開發規模不大的問題,實現土地整治投資多元化和項目實施模式多樣化。今年以來,昔陽縣積極與山西大地開發公司和山西國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對接洽談,與國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通過縣農發行融資對土地開發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進行委託代建,實現全方位實施、全過程管理。目前,昔陽縣實施的5000畝土地開發工程和3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均有序穩步推進。

三是集體土地區域化開發模式。充分發揮鄉村兩級統籌組織作用,打破戶與戶、村與村、鄉與鄉的界限,通過補改結合和綜合整治,使土地實現小塊變大塊、零散變集中、粗放變集約、低效變高效。今年,昔陽縣結合鄉村振興,先行打造“一帶一廊”,以點帶面、區域輻射,形成了全域土地整治大格局。“一帶”就是打造大寨鎮南峪—北畝—郭莊—馬家溝等村的美麗鄉村示範帶,土地開發規模達到2500畝;“一廊”就是打造閆莊鄉、東冶頭鎮楊趙河河道治理和土地開發相結合的現代農業走廊,治理河道8公里,新增耕地600餘畝。

截止目前,全縣已實施項目12個,新增耕地3050.33畝,佔今年市定任務的152.2%,超標準完成了市定目標任務。下一步,昔陽縣將繼續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眾志成城、戮力同心,堅決打好打勝“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攻堅戰。(衛鑫、韓子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