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世界盃品牌營銷成功企業

四年一屆的世界盃已經結束,全球焦點帶來的巨大流量自然是商家“必爭之地”,眾品牌各顯神通,下面將為大家盤點一下這屆世界盃營銷中“表現突出”的品牌。

最土壕:萬達

盤點2018世界盃品牌營銷成功企業

萬達作為2018年世界盃唯一一家中國企業頂級贊助商,贊助費用高達1.5億美元。實際上,在2016年,萬達就成為FIFA新的合作伙伴,合同有效期為15年。作為頂級贊助商,萬達將擁有所有國際足聯旗下賽事的權益和合作活動權益,也就是說,在未來4屆世界盃,萬達都將與國際足聯展開合作。

從品牌傳播的角度看,萬達作為頂級贊助商出現在世界盃賽場,儘管有足夠大的曝光率,但是萬達在國內已經有足夠的知名度,而從國際上看,自從遭遇海外投資風險排查後,萬達就一直在收縮海外戰線,將投資放回國內。所以,萬達此次世界盃營銷活動效果可謂十分有限,但這也正說明萬達的壕。

最心機:華帝

盤點2018世界盃品牌營銷成功企業

華帝奪冠退全款

在今年3月份,華帝就與法國隊正式簽約,成為法國隊官方合作伙伴,並打出了“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的口號。隨著世界盃進程的不斷推進,華帝這一口號一傳十,十傳百,幾乎人盡皆知,相比海信、vivo等過億的贊助費用,華帝將7900萬元的“廣告費”打出了10億的效果,榮獲本屆世界盃品牌營銷“心機boy”稱號。

最苦逼:阿迪達斯

盤點2018世界盃品牌營銷成功企業

阿迪達斯世界盃品牌營銷

作為國際足聯6家全球合作伙伴之一,阿迪達斯沒少花錢,阿迪達斯為了2015年到2030年的權益為FIFA“上繳”了8億美元。

作為開賽前奪冠的最大熱門之一,衛冕冠軍德國隊,強大的實力吸引了阿迪達斯的注意,此次阿迪達斯重押德國隊,首批德國隊球衣只通過自營門店和官方電商渠道進行銷售。

但悲催的是,德國隊小組都沒出線就早早帶著香腸和啤酒打道回府了。德國隊的出局,打亂了阿迪達斯在本次世界盃中的所有計劃。

德國隊出局後,阿迪達斯不得不發起德國隊主場球衣5折起的促銷活動,原本售價為599元的球衣打折後只需要299元。

最幸運:蒙牛

盤點2018世界盃品牌營銷成功企業

蒙牛世界盃品牌營銷

蒙牛在本屆世界盃贊助了5000萬美元,本想以“自然力量,天生要強”為廣告語,塑造出自身正面、強大、自強的國產品牌形象,同時突出蒙牛“強身健體”的產品功能賣點。

然而,現實總是跟想象的不一樣,隨著阿根廷隊與梅西的個人表現不佳,網友將視頻中梅西躺在草坪上的截圖加上“我是梅西,我現在慌得一批……”的文案進行調侃,並被大批網友自發地瘋轉,視頻宣揚的“精神”徹底被惡搞。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由於遭遇惡搞並被廣泛傳播,反而讓所有人都記住了蒙牛,以及蒙牛與梅西、蒙牛與世界盃之間的聯繫。

只要話題不是過分負面,做品牌營銷有話題總比默默無聞的好!

最洗腦:知乎+馬蜂窩+ BOSS直聘

盤點2018世界盃品牌營銷成功企業

知乎在世界盃的品牌營銷

BOSS直聘世界盃品牌營銷 知乎:“你知道嗎?你真的知道嗎?你確定你知道嗎?你真的確定你知道嗎?有問題,上知乎……”

馬蜂窩:“旅遊之前,為什麼要上馬蜂窩?為什麼要上馬蜂窩?為什麼要上馬蜂窩?”

BOS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闆談!升職!加薪!升職!加薪!”

據統計,馬蜂窩的15秒廣告,品牌名出現了6次;而知乎的15秒廣告,品牌名更是出現了9次之多。央視直播世界盃比賽期間,馬蜂窩、知乎、BOSS直聘三大“洗腦式”廣告,用反覆重複的手法,成功佔據了的球迷們的中場休息時間,引發了全民吐槽及調侃。

“洗腦”廣告也許遭遇了部分用戶的反感,但在企業追求更大效用面前,又的確是行之有效的。從結果來看,根據百度指數顯示,雖然廣告內容廣受詬病,但品牌的搜索量確實呈現著迅速增長的形勢,其下載量也有著顯著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