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山區一所學校分教點僅23學生 2名老師 3間教室

山區一所學校分教點僅23學生 2名老師 3間教室

信宜山區一所學校分教點僅23學生 2名老師 3間教室


(思賀鎮 三屋小學榃方分教點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互動)

距村3公里,距鎮13公里,距縣市130公里,距地市230公里,可謂偏遠之至;23名學生,2位老師,3間教室,可謂小微之至。這就是信宜市思賀鎮三屋小學榃方分教點。

前日,新學年開學第三天,茂名晚報記者不遠數百里趕到該分教點,目擊在這裡教書育人的老師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近距離感受到了他們的工作熱忱和生活樂趣。

迎著朝露,越過山澗,向分教點進發

前日一大早,記者驅車翻山越嶺來到位於思賀鎮北部的三屋小學。一打聽,目前在該校榃方分教點任教的兩位老師葉毅和鄒曉龍,正在學校食堂吃早餐,吃完早餐就要趕到3公里外的分教點上課,“兩點一線,在學校吃住,到分教點上課,一天4趟來回,風雨不改,寒暑不變,他們都堅持住了。”一位老師帶著欽佩的語氣說。

一碗白粥,一碟蘿蔔乾,6點50分,記者在該校食堂看到,兩名青年男老師正在低頭吃早餐,稍矮個的是葉毅,稍高個的是鄒曉龍。兩人臉上都透著質樸和善良,身上則帶著一種為人師表的氣質。

一輛摩托車,兩個大袋子,7點正,鄒曉龍駕車,葉毅背袋,向分教點進發。行走在山間的水泥村道上,兩旁的林木籠罩在一層霧氣中,朦朦朧朧仿似仙景。山花野草上還掛著露珠。東邊遠山的峰巒間,一抹橘紅色的朝陽剛一露臉,轉瞬就被一片雲霧遮住,幻化出濃濃淡淡的霞彩。

前面出現了一條山澗,當地人稱之為“三屋河”,大石突尤在河床中,水流從亂石間穿過,倒也湍急。水泥混凝土鋪砌而成的橋板緊貼在石頭上,距水面不到1米。葉毅說,下雨的時候,上游山水衝下來,很容易就淹沒橋面,人車均不能過,只能多繞道7、8公里,穿過相鄰的羅定市羅平鎮營下村,才可到達榃方分教點。

偏遠小巧的山村分教點

7點10分,葉、鄒兩位老師來到了分教點。一棟3層的樓房,樓下一塊約200平方米的硬底化空地,以及數十米開外一間簡易廁所,就是榃方分教點的全部。兩位老師分頭行動,看望提前到校的學生,察看課室內外的情況,準備相關的教學資料,佈置當天的活動場地……

榃方村民小組長歐四興告訴記者,早在民國時期,這裡就開設有學校了,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是學校最鼎盛的時期,曾開辦有小學一至五年級,師生逾百人。在這裡讀過書進入大學深造的學生,至今已有數十個。九十年代末村民自行籌資,出工出力,將學校拆舊建新,建成了一棟擁有6個教室的三層教學樓。後來因為學生數量減少,需要進行資源整合,小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統一安排到三屋小學或思賀鎮中心小學就讀。而考慮到地方偏遠及年齡偏小等因素,小學二年級以下的學生繼續留在榃方原校就讀,只是將之改成為了三屋小學的一個分教點。

鄒曉龍對記者說,目前,榃方分教點只有兩名老師,23名學生,分別是一年級8人,二年級6人,幼兒班9人。課室也只用上3間,其中二年級一間,一年級及幼兒班組成的複式班用去一間,還有一間則作為文體教學室。

記者留意到,分教點教學樓坐南向北,背倚青山,面臨田野,遠處一左一右各有一座大山拱接,正前方露出一個山口,山口之外就是羅定市境了。一條村道及一條小河從山口中向北延伸而去。青色的山川,綠色的田野,藍天白雲擁抱下的山口,以及那如緞帶般縈繞的村道,如絲帶般婉轉的小河,構成一幅純美的畫卷,令人陶醉。

分教點中神聖的升旗儀式

7點30分,學生們已陸續到達分教點,開始進入課室早讀。葉老師是複式班的班主任,鄒老師是二年級的班主任,兩人各自進入本班課室,檢查、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小小的校園頓時響起孩子們稚嫩的讀書聲,書聲朗朗。

這時侯,思賀鎮中心學校教研室幹部溫家林、三屋小學校長範永雄、退休老師楊蓮也相繼來到了榃方分教點。當天是新學年開學第三天,範校長要來主持分教點升國旗儀式,同時主講一節思想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溫主任前來指導老師有關教學教研方面的工作。而去年才從分教點退休的楊蓮則是心繫分教點,惦記著這裡的學生,特意回來看看,幫一幫忙。

8點正,早讀課結束,學生們在葉老師、鄒老師和楊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樓前空地列隊站立,參加神聖的升國旗儀式。二年級4名學生組成護旗手、2名學生組成升旗手,邁著整齊的步子,走到設立在教學樓前面的旗杆下,兩名升旗手從護旗手的手上接過國旗,順利連接到了旗杆上。隨著《義勇軍進行曲》雄壯的歌曲響起,升旗手輕輕拉動滑繩,鮮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徐徐升起。歌曲結束,旗幟也升到了頂端。師生們肅立著,莊嚴地舉起右手,向國旗敬禮。

完成升旗儀式,範校長隨即上前,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並對學生進行了新學年展望講話。

課堂上的認真,大課間的活潑

8點半,正課時間開始。複式班及二年級第一節都是語文課。葉老師走進複式班教室,教一年級學生寫字。葉老師很有耐心,手把手逐個學生施教,從坐姿端正、雙手擺放、目視角度,到握筆方法、寫字技巧等等,無不細緻講授。而楊老師也來到課室中,幫忙教幼兒班學生認字,輕聲軟語,如母親教育子女,認真而慈愛。

鄒老師第一節課教二年級語文,課文是《小蝌蚪找媽媽》。他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打扮成頭大尾小的小蝌蚪,彎著腰在課室中有序穿行,如小蝌蚪游水一般,表示“尋找媽媽”,而另一組學生則扮作青蛙模樣,蹲在地上雙手不時向前向上伸縮,表示媽媽正在等待孩子歸來。遊戲結合課文內容,生動而有趣,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節課間休息,老師們集中到辦公室,由溫主任進行簡短的教學教研業務指導。而接著的第二節是數學課,葉老師、鄒老師相互交換課室上課,葉老師教二年級數學,鄒老師則教複式班算術。

第二節課後是30分鐘的“大課間”,是學生可以盡情放鬆的時段。葉、鄒兩位老師先是播放保健操音樂,讓學生們在課室做完眼保健操後,再播放輕鬆的樂曲,孩子們便紛紛來到樓下空地處,男的踢球,女的跳繩,玩得不亦樂乎。而葉、鄒兩位老師也加入其中,與孩子們互動,或指點男生踢球技巧,或傳授女生跳繩方法,甚而自己也上陣露幾招,博得孩子們嘖嘖稱羨。

課餘生活各有各精彩

第三節語文課於10點50分結束,便到了上午放學時間。葉、鄒兩位老師組織學生們排好隊,目送他們依次離開分教點回家。學生們都來自附近山村,可以自行往返。

整理完相關事務後,葉、鄒兩位老師驅車趕到三屋小學,在食堂用過午餐後,又匆匆趕回分教點。他們的辦公室截成兩半,前半部分辦公,後半部分作休息用,但只有一張床。兩人輪流休息,沒休息的就在前室備課、改作業,或者玩玩手機微信、上網,倒也自得其樂。

下午,按照課程表的安排,分別是語文、數學及品德課,還有“大課間”活動及眼保健操環節,兩位老師一絲不苟地完成了相關的教學工作,全程參與、指導了課間活動。下午4點50分,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

葉、鄒兩位老師晚上是在三屋小學住宿的。當天在學校食堂吃過晚飯後,兩人便分頭尋找自己的樂趣去了。葉老師喜歡下棋,自然是找棋友博弈一番,沉浸在楚河漢界樂不思蜀。鄒老師迷戀籃球,當然少不了要與眾球友切磋技藝,直戰得汗流浹背淋漓盡致。晚上9點多鐘,沖洗妥當後,兩位老師又各自坐在書桌前,開展備課、批改作業等工作,以便迎接新的一天。

來自高州的青年老師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葉老師及鄒老師均來自高州市,都是通過考試招進來的,其中葉毅來到榃方分教點任教已有兩年多時間了,鄒曉龍也已滿一年。兩人現在都才只有20多歲,鄒曉龍已結婚,葉毅仍然單身。

“剛來的時候,心理準備真的沒有多少。”葉老師說,報考錄取前,他腦海中根本沒有“思賀”的印象。來了之後,才感到進入了真正的“山區”,心中的落差實在是太大了。只是看到當地雖然偏遠,卻也山青水秀空氣清新,且當地群眾心地良善,學生純潔,同事熱情,也就漸漸安下了心

鄒曉龍的心路歷程與葉毅的差不多。“一 開始,我差點要放棄了。”他說,來到這裡之前,他還不知道思賀在哪裡,也根本想象不到會是這麼偏遠的地方,因此在來報到的當天,他曾萌發過退意。但他天生有一種拼勁,越是覺得不如意就越是要去拼搏一下。現在,他不再覺得在這裡教書有多艱苦,反而是想著能為偏遠山區的孩子服務,為山區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也很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