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醫療器械是把「雙刃劍」 入手需小心

作為一種健康投資和養生保健,家用醫療器械正在陸續走進尋常百姓家。尤其是老年人,對體積小巧、使用方便的家用醫療器械更是青睞有加。但是,對於家用醫療器械的使用得當保健治病、使用不當損傷身體的“雙刃”劍後果,消費者卻沒能充分認識。

隨著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大家的健康保健的意識也日益增強起來。除了有病及時就診、平時滋補保健,另一個途徑就是購買家用醫療器械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

前不久,筆者在一位朋友家中看到,靠窗戶的地方放置了一臺韓國產的溫熱理療床。朋友說,這臺溫熱理療床的價格為9600元,是他送給老母親的健康禮物。老人年歲大了,筋骨不活絡,經常要到醫院去按摩。有了這臺溫熱理療床,可以居家自行按摩。

筆者瞭解到,由於老年人群體弱多病,很多老人還患有多種慢性病,對家用醫療器械較感興趣。誠然,添置像溫熱理療床那樣昂貴的家用醫療器械為數不多。但是,像輪椅、按摩器、助聽器、血壓計、失眠治療儀等,在老年人的醫療消費中已佔了不小的比例。另外,測血糖高低的電子血糖儀、前列腺治療儀、保健枕等,也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據上海一家大型藥店副經理介紹,過去到藥店一般買保健食品的比較多,很少有人買家用醫療器械。如今,家用醫療器械逐步紅火,有些小輩還把家用醫療器械當作送給長輩的“健康禮物”。

那麼,如今家用醫療器械使用情況如何呢?

縱觀市場,家用醫療器械可分為家用治療儀、家用檢測器械、家用保健器械和家用護理康復器具四大類。家用治療儀包括家用頸椎腰椎牽引器、牽引椅、助聽器等;家用檢測器械包括體溫計、血壓計、血糖儀等;家用保健器械包括電動按摩產品系列、空氣淨化器、加溼器等;家用護理康復器械包括功能床、睡眠儀、製氧機等。業內人士告訴筆者,如今的家用醫療器械製作得越來越精製,一些新型的設備不但外觀漂亮輕巧,而且功能實用。所以,受到很多家庭的歡迎。

然而,家用醫療器械使用的安全問題和銷售的規範化問題,值得引起消費者和有關部門的重視。

誠然,家用醫療器械能夠起到自我保健、治療的作用。但是,有些人把家用醫療器械當成萬能的“家庭醫生”,有可能弄巧成拙。

比如,前不久因扭傷而致腳關節疼痛的退休工人王大伯,考慮到上醫院就診太麻煩,便讓女兒買了個按摩器自行在家進行按摩。但是沒有料到自我治療很長時間難以奏效,疼痛反而加劇。後來到醫院進行診治,醫生診斷王大伯是關節脫位,並且因為按摩不當而導致自己的病情加重。

為何會出現這類情況呢?據專家解釋,排除產品質量本身因素,主要在於醫治水平的問題。比如,一些患者缺乏醫療常識,在關節脫位、骨折等疾病治療中使用按摩器,這會適得其反而貽誤病情。患者自我醫療難以做到像醫生那樣控制按摩力度和角度,所以機械地按摩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家用醫療器械也是“雙刃劍”,尤其是對於缺乏自我治療常識的老年人來說,更是應該謹慎使用。

另外,還需注意,有些商家打著免費體驗醫療的旗號,聲稱提供免費使用的醫療器械能治療多種疾病。如某款低中頻高壓治療儀廣告中稱使用這種機器不用打針吃藥,對冠心病、高血壓、貧血、糖尿病、心臟神經官能症、血管性頭痛、顱腦損傷後綜合徵、腦梗塞、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徵等百病有治療效果,誘使眾多老年人蜂擁而至排隊等候體驗。顯然,廣告宣傳是噱頭,這種機器不可能如此神奇。因為每一種醫療器械都有自己的專治屬性,對一些病症有輔助療效,但這種改善功能並不適用於所有疾病。就如上述舉例的低中頻高壓治療儀就不是人人都可使用,各種出血症、心臟病、腫瘤患者、心肺腎功能衰竭患者屬於不適宜人群。所以專藥可專治,專病要專醫。

在現實中,像“餡餅”的“陷阱”就是利用免費體驗,讓人尤其是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掏錢購買了體驗的產品。因此,對於“免費體驗”這類消費現象,監管部門稱之為讓人放鬆警惕、引人上鉤的誘餌。通過免費體驗讓人掏錢購買其產品,實際上是一種十分隱蔽的商業欺詐行為,值得引起消費者的注意。

為此,有關專家告訴筆者,與藥品一樣,家用醫療器械的安全使用也必須引起重視。消費者應多瞭解一點醫療器械相關知識和管理規定,在購買家用醫療器械時,慎重選擇產品和商家,消費者在購買醫療器械前,要查看正式的產品說明書,不要輕信推銷人員的宣傳。經審批的醫療器械,能治哪些病或者適用範圍有哪些,都是特定的。當遇到宣傳“療效神奇”“保證療效”等與產品說明書內容不一致的宣傳單、使用指南、病例介紹時,應當特別留個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