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今天和一位做企業培訓的老師聊天,他的孩子今年高考,自己因為工作出差在外,身為父親不能陪考鼓勵心有愧疚。

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從孩子高考聊到自己當年備考的辛苦、高考的殘酷,又聊到他見過的各種企業的發展。

感嘆道:高考只是大家關注的高考,而企業的每次提升卻是沒人注意的高考。

看我有興趣他也樂得深入這個話題:其實企業發展和學生高考是一樣的,你知道高考對於學生是道門檻,跨過去就可以進行更高級別的深造。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會遇到類似的門檻,跨過去了,整個企業就進入了更高的級別。

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高考看起來是考生與考生之間的競爭,但實際的"對手"卻是自己,比的是知識點的掌握。企業在這一點上更一致,看起來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但勝敗其實都在自己,拼的是企業"實力"。

所以企業在發展中的每道檻都是一次"高考",從"作坊"成長為"公司"、從代工到有自己的產品、從產品供應商到方案供應商、從行業標準的執行者到標準制定的參與者甚至主導者,這一步步的成長,哪一步比高考輕鬆了?

這個對比有意思,我問: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從學生備考來反觀企業的備考?

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他馬上回答:當然,但要注意這裡的區別:學生備考的範圍相對固定(就那幾門課)、變數也小;但企業備考可沒教科書、更沒什麼"大綱",甚至連老師都沒有,而且市場環境瞬息萬變,所以企業備考註定更艱苦。

我笑道:哪沒老師,你不就是老師嘛。

他搖搖頭:我們做企業培訓的哪裡是什麼老師,別人叫你一聲老師是表示尊敬而已。其實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和企業互相學習。

我問:那你認為企業該如何備考?

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他答:學生高考目標單一,行動不會參數偏差。但企業高考過程中充滿各種誘惑,很容易迷失,所以要像考生必須知道自己能考什麼學校、想報什麼專業一樣,企業也要清楚自己的實力和目標。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該畏難不前,行動就在當下與目標之間。

知道了自己的實力、也有了明確的目標,那麼當然得有可行的計劃。但前面也說了,企業高考變數更大,這就要求企業必須要有應變能力。不能說計劃一旦制定了就"以不變應萬變",除非企業已經強大到能夠左右市場。

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學生考試每科都有個滿分(就是上限),但企業高考沒有,企業應該抓住這點優勢,做自己擅長的、在自己的領域瘋狂加分。

學生考試只能靠自己,但企業高考可以有"外援"。例如ABC三個企業各有優勢產品,單個來看他們最多就是優秀的產品供應商。但他們如果聯合起來,就可能共同成長為方案供應商,這麼看他們就是對方的外援,他們的這種關係就是我們常說的合作伙伴甚至戰略合作伙伴關係。

你知道嗎?其實公司也時常面臨“高考”

是啊,學生高考、企業高考,人生的那次提升不是高考?只是你能考上幾次?有幾次高考是你滿意的?我們認真備考了嗎?現在明白還不晚,因為"行動就在當下與目標之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