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僞善,一個潤物無聲,一個殺人無血,本質區別在這

真善、偽善,一個潤物無聲,一個殺人無血,本質區別在這

真善,意味著,TA做好事真的不求回報,包括精神回報。

偽善,意味著,TA真實並不想做,而是出於某種目的,或者道德挾制,違背心願而做。

真善的人,做善事,做完後,你會感覺很輕鬆,因為TA不求你為TA做什麼;偽善之人,為你做事,你會感到很有壓力,因為他會控制你,以便實現TA的回饋需要。

偽善之人,又叫“道德婊”,或“道德衛士”。字面上就能看出來,這是一類不招人喜歡的人。

舉個例子,一個人,覺得自己特道德,特高尚,每次做地鐵都給老弱病殘讓座,但是,當TA看到別人不讓座時,會明著或心裡大加指責,甚至回到家還跟家人譴責沒讓座那個人不道德,是個敗類,垃圾。這就是典型的“道德婊”,言外之意,TA覺得自己每次都讓座,而別人不讓,TA虧了。如果這種場景TA見多了,可能最後TA也不讓了。

這種帶控制的偽善之人,也會為社會的道德建設貢獻一份力量,但同時也必須某取到自身利益,才會繼續做,否則,不會。而謀取自身利益的同時,還為社會貢獻利益,那麼傷害的只能是周圍的人。所以這種人,絕大多數都不怎麼招人喜歡,尤其是親人和家人不喜歡這種人。說白了,這種人就是既為自己謀利益(獲得了良好名聲),又為社會貢獻利益(畢竟被讓座了的那個人獲取到了利益),而損害的卻是身邊人的利益,比如那個被批鬥的體無完膚的沒有讓座的人。

這種人,在家庭裡,往往又是“偽情”之人。所謂“偽”,就是帶有干涉性的情。我們說,真情,沒有控制成分在,但偽情,有控制。所謂有控制,就是TA做完事,必須要控制你的行為。比如,典型的,全職太太在家裡做了一頓飯,丈夫回來晚了,就對丈夫滿是指責。言外之意,我這麼好,你就應該感謝我,並且做出一些行為報答我。這也是典型的,“偽愛”,“愛”完讓你不舒服,本質上,妻子並不怎麼想做這頓飯,只不過出於義務,怕被驅逐出家門,不得不做這頓飯。

再說說父母對孩子的“偽愛”。即,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控制你。典型的,干涉婚姻。比如,一個女子,想跟一個沒錢的男子結婚,因為喜歡。但女子的母親強烈反對,理由,給不了幸福。女子對母親很誠懇得說,她要的幸福不是錢,現在這社會不缺錢。但母親絕然不同意,硬是讓其分手。這就是“偽愛”,帶控制。控制,根本上是為這個母親某福利,比如這個母親小時候一定很窮,她自己想過上好日子,或者想替代性的讓女兒替她過上好日子,本質上,還是在滿足她自己的需求,而這個需求,並不是她女兒的。從利益角度分析,若結婚,母親利益受損,女兒利益有增加。若分手,找個有錢的男人,母親開心,精神利益增加,說不定母親還能跟著沾上某些物質利益(如房子),總體利益能最大化。而女兒,即使物質利益適當有所增加,但跟一個不喜歡的人結婚,精神利益一定受損,而且物質利益並不一定是女兒真實需要的,所以女兒整體利益受損。這就是“偽愛”,帶控制。不帶控制,也無法保證其利益的實現。

“養兒為防老”,也是典型的“偽愛”。目的都說的明明白白了,為了“養老利益”,就別提無私了。但我認為現在社會,由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老,根本用不著子女去防,所以這句話已經過時,但改為新的交換關係了,即養子女為“成名成才”,同時索取控制利益,你想啊,子女成才了,還聽父母指揮,那父母豈不更牛逼了?聯合國秘書長如果足夠“孝順”,那他爹不就控制全世界了嗎?多爽,多帶勁?這就是所謂的“孝順”,本質上還是個權力的索取。

這是世界,真善的人,太少了,你想,誰能真的不圖任何東西,而給別人謀利益呢?除非一種人,自身利益太多,多得都溢出來了,還可能賞賜給別人。所以偽善的人佔了絕大多數,一個個舉著道德的大旗,去暗地裡實現自己的利益,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某些人可能也為別人謀取了一定的利益,這種人就不錯了。但關鍵是,這類偽善人還可分兩類,一種是善良的偽善人,一種是邪惡的偽人善良的偽善人,知道別人需要什麼,從而能很好地滿足別人。邪惡的偽善人從來不管別人需要什麼,從來只看自己的需要

,比如上文中那個只顧自己需要的母親。

想識破真善、偽善,很簡單。多想想在某個過程中,到底哪些變量發生了改變,最終誰得到了什麼,誰失去了什麼,都用了什麼方法。這樣想,能讓你清楚你究竟在做什麼。而不是被所謂的“善”,所謂的“愛”,所謂的“老好人”,所矇蔽。

我的“壹心理”個人主頁https://www.xinli001.com/user/10044345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