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青島未來獨角獸:成立一年融資千萬,他們做噬菌體新藥中國第一!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2018年,中國新經濟繞不過“獨角獸”這三個字。

年初,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和科技部火炬中心聯合發佈了一份獨角獸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後,杭州、成都、廣州、西安、南京、重慶等地紛紛推出自己的政策,培育扶持創新型企業成長為“獨角獸”。

更強勁的推手來自資本層面,富士康、藥明康德、寧德時代、拼多多、美團……一個接一個刷新著千億級別的“獨角獸”市值。

拋開這股浪潮背後資本的炒作,“獨角獸”概念的大熱,源於整個社會已經達成共識——在中國經濟轉型期,新動能必然來自代表著先進技術與先進模式的新經濟企業,而獨角獸,就是這些新經濟企業中的代表。

除了敞開胸懷擁抱他們,別無它路。

2013年,美國投資人Aileen Lee在定義“獨角獸”企業時,只提出了兩條簡單的標準:一是創立時間短(通常不超過10年),二是估值達到10億美元(要有私募股權投資)。

這兩條標準也一直沿用至今。因此,所謂的獨角獸公司,也就生來具備了“創新”與“資本”的兩大基因。

青島的企業從來不缺少創新的基因,但長期以來制約本土創新企業高速發展的,是風險投資的缺乏。

前不久登陸上交所的青島海容冷鏈,除了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金石投資,其股東名單中再無一家本土投資機構。其實不僅是海容冷鏈,看看青島正在排隊IPO的企業中,也極少出現本土投資機構的身影。

這也許可以解釋,在各類“獨角獸”榜單中,為什麼沒有青島企業的身影。

但改變,正在發生。

來自市金融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青島私募基金管理人215家,備案私募基金342只,管理基金規模5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7%、55%、19%。

這些新成立的基金,成為青島創新企業的最強助力,僅就我們掌握的案例,2017年,青島至少有50家初創企業,拿到了天使輪或A輪的機構融資(真實的案例肯定遠不止這個數字)。雖然比北上廣深還相去甚遠,但與青島之前的數據對比,增速驚人。

創新與資本的融合,正在悄然加速。

不管是從產業發展還是政策環境來看,青島,也許正迎來新經濟發展最好的風口期。新技術、新模式結合細分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創新的風口,資本的目光,也正在從一線城市開始向二線城市的轉移。

今年以來,山東省青島市不斷改善營商環境、推動新舊動能轉換。

前幾天召開的青年企業家創新發展國際峰會上,省委書記劉家義表示,山東正推出更優的扶持政策、搭建高效的創業平臺,為各類投資者、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對接通道,搭建一個個“有溫度”的支持網絡。

今年5月,青島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意見》,要深化改革,創新市場化投融資機制,著力在企業培育方面率先突破。

從今天起,青島日報“青島創客”平臺將推出

“尋找青島未來獨角獸”系列報道。

我們將聚焦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先進模式,資源豐富、團隊精悍的代表,呈現出他們的現狀,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聚焦報道的同時,我們還將聯合優質的創投機構、孵化機構、企業服務機構,為這些“未來獨角獸”們的成長提供全鏈條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發展中面臨的資金、人才、管理、市場、場地等實際問題。

我們堅信,當創新與資本在青島加速融合,各方聯手共同助力,從這些現在看上去還很弱小的企業中,一定能湧現出真正的獨角獸企業,引領青島新經濟新動能的發展。

今天,是第一篇“獨角獸”報道: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諾安百特:

衝擊噬菌體新藥的“中國第一”

聚焦於生物醫藥行業內的噬菌體新藥開發,成立僅一年,拿到投資機構千萬元的Pre-A輪融資——憑著以上信息,足以讓人對青島諾安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產生足夠多的期待。

在位於城陽的一瑞加速器裡,諾安百特的創始人、董事長潘強見到記者時,剛剛和同事們完成新獸藥臨床批件申報材料的準備,他雄心萬丈地表示:諾安百特的目標,是拿到中國第一個噬菌體一類新獸藥證書。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諾安百特的科研開發人員在做實驗。 傅學軍攝

噬菌體,破解抗生素

濫用的新藍海

關於諾安百特的創業故事,要先從“抗生素”和“噬菌體”這兩個名詞說起。

人類的抗生素濫用已經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農牧業中的抗生素濫用現象也極為普遍。

2017年6月,農業部發布《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要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

在找尋抗生素的替代方案中,噬菌體是目前最受人關注的目標之一。

噬菌體,是一種體積微小、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絕大多數寄生於細菌,它會侵入細菌後裂解殺死細菌,因此又被稱為“細菌病毒”。

青島農業大學教授、諾安百特首席科學家任慧英告訴記者,每一種噬菌體感染專一的宿主菌,不影響其他菌群,故不會殺死有益細菌。而且,它的作用機制獨特,也不存在耐藥性問題。

從全球來看,人類開始研究用噬菌體治療細菌病並不晚於抗生素,但由於抗生素的普及,噬菌體始終未在世界範圍內形成產業化規模。

直到近年來,隨著“超級細菌”讓人類越來越束手無策,生物醫藥行業又重新認識到了噬菌體的價值。

噬菌體的產業化,是一片剛剛起步的藍海。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諾安百特的科研開發人員在做實驗。 傅學軍攝

公開資料顯示,即使在噬菌體產業化方面走得較快的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至今也沒有批准過一個藥品。目前的產品大都屬於預防以及其他類別的產品,且全集中於農業種植領域。

在國內,一些科研機構和企業也正在進行噬菌體產業化嘗試。在產業化方面,諾安百特目前最大的競爭者是總部位於上海的初創企業菲吉樂科,這家公司天使輪和A輪的投資方分別是藥明康德和上海復興醫藥。

和美國同行一樣,菲吉樂科已經上市的“樂蝦”,也只是針對蝦養殖過程中早期死亡綜合症的中試產品。

噬菌體人用藥品的研究,目前只有個別臨床試驗的公開報道。

不管是在人用藥品還是在獸藥領域,國內外都沒有噬菌體類產品申報、上市。

諾安百特聚焦於動保領域噬菌體獸藥產品開發,公司重點針對農牧業中導致動物生病的發病率高、耐藥嚴重的細菌,主要包括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綠膿桿菌、呼吸道放線菌、水產動物細菌病等。

目前我國養殖業廣義的抗生素使用市場約為350億,潘強表示,噬菌體新獸藥的市場規模,若包含水產領域等不規範的抗生素使用量,即使按初期替代抗生素2%-3%計算,也將在十幾個億左右。

創業“夢之隊”,

構建產業化優勢

為什麼成立僅一年就能獲得資本的高度認可,在公司投資方匯鼎基石投資眼中,諾安百特的團隊是投資人們都十分希望看到的互補型團隊。

創始人潘強是我國動保行業 “老兵”。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在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從事生物系統工程博士後研究的他,曾是中國最大的動保企業——中牧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

在那裡,他既負責過產品研發,也負責過產品生產、銷售,十餘年的工作經歷令他對抗生素濫用印象極為深刻,同時也對噬菌體產生了興趣。

“噬菌體是個很可愛的東西,每天都在與細菌作鬥爭,能將細菌完全裂解掉,而且是天然存在的,沒有副作用!”向記者談到噬菌體時,潘強的言語中仍然透露著興奮。由此,他產生了將噬菌體產業化然後推向市場的念頭。

於是,他離開了中牧,受聘於菲吉樂科,負責農業用噬菌體產品的產業化項目。2016年,潘強選擇了自己創業,2017年,成立了青島諾安百特。

從正式踏上創業這條路開始,潘強就很明確自己還需要一個研發領域的合夥人。於是他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尋找研究噬菌體的專家。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潘強(左)和任慧英(右)。 傅學軍攝

在反覆甄別後,潘強認定中國農業大學的校友,在青島農業大學教授任慧英就是他要找的人,諾安百特也因此落戶青島。

任慧英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後十餘年,一直潛心噬菌體研究和在農業領域內的應用,並建立了可用於基礎研究的龐大的菌毒株庫。而這正是噬菌體產業化的關鍵。

據推測,噬菌體可能是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生物體,如果沒有一個致病細菌與噬菌體一一對應的生物庫,噬菌體的培養、製備就無法進行,產業化更無從談起。

基於任慧英的基礎研究,諾安百特蒐集了大量的毒株菌株,經過反覆培養,篩選出了裂解譜系最廣,且適合於大規模培養、製備的500餘株毒株菌株,建立了自己生產用菌毒株庫。

目前,諾安百特與青島農業大學建立了噬菌體聯合實驗室,擔任公司首席科學家的任慧英也是這個實驗室的負責人。其在大學工作期間形成的噬菌體研究知識產權,去年已通過專利轉讓方式,轉入諾安百特。

除了菌毒株庫,諾安百特還開發出了指標領先的噬菌體生產工藝。任慧英告訴記者,公司已完成了噬菌體5L-300L規模的中試生產工藝研究,發酵單位達到1011pfu/ml(噬菌斑形成單位,指每毫升試樣中所含有的具有侵染性的噬菌體數),在發酵噬菌體濃度方面屬於領先水平。

“業內尚沒有達到1012(此處為10的12次方,排版時需要上標)pfu/ml的,絕大部分為1010(此處為10的10次方,排版時需要上標)pfu/ml。”任慧英說。

這些,都是諾安百特爭取中國第一個噬菌體一類新獸藥證書的信心來源。

獲資本助推,

有望2020年產品上市

生物醫藥是一個燒錢的創業領域,諾安百特的700萬啟動資金,來自於潘強自有的積蓄和另一個天使投資人的投入。

這些錢,讓諾安百特不僅完成了實驗室、小試平臺的建設,還上市了防治養殖場中特定細菌病的環境改良劑、體表噴塗劑等產品。更重要的是,公司完成了針對金黃葡萄菌的噬菌體一類新獸藥的臨床前研發。

基於對噬菌體產業項目的良好預期,和對諾安百特行業競爭優勢的認可,2017年年底時,長期專注於醫療投資的匯鼎基石投資與諾安百特達成投資意向,前者以3700萬的估值,與一瑞產業園向後者先期投資700萬元,這筆錢將主要用於諾安百特申報臨床批件以及獲批後進行臨床試驗所產生的相關費用。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潘強(左二)和任慧英(左一)在實驗室。傅學軍攝

按照諾安百特的規劃,若一切順利,金黃葡萄球菌噬菌體一類新獸藥可在一年內拿到臨床批件,並開展臨床試驗;2019年,進行新藥證書註冊並進入初審;2020年以後,拿到新藥證書並規模上市。

隨後,諾安百特將以增加靶動物和適應症的方式陸續申報針對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的噬菌體新獸藥產品。

因此,潘強已經著手準備3000-5000萬元的下一輪融資,用於新產品註冊申報和生產車間建設。潘強告訴記者,他希望今年下半年啟動這一輪融資。

不過,變數依然存在。一類新獸藥審批註冊的長週期以及嚴格流程是主要因素。

按照過去新獸藥審批的慣例,從向農業部遞交臨床審批材料算起,通常還需要等待2-3年才能最終完成新藥的全部審批。而在這段時間內,可能會有其他企業申報類似產品,並有可能在同一時間獲批。

而且,由於我國目前並沒有噬菌體獸藥,因此沒有形成可借鑑的相關評審標準,農業部專家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審查諾安百特的發病模型、評價模型、質量標準等,這也會對審批進度產生影響。

“不過,這也意味著,我們做的任何標準,未來都可能是國家標準。”潘強自豪地說。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寻找青岛未来独角兽:成立一年融资千万,他们做噬菌体新药中国第一!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趙笛 孫 欣

製圖 金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