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藥-交醫創新成果”孵化平臺啟動,打通產業鏈中間壁壘,新葯“從0到1”轉化

一個新藥的研發成本在15億元,而成功率不到5%。新藥的研發投入資本大、週期長、技術難度高,如何破解產業的發展瓶頸,讓科研原創力發揮最大的效用?

“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启动,打通产业链中间壁垒,新药“从0到1”转化

今天(4月16日),“上藥-交醫創新成果”孵化平臺正式啟動,孵化平臺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及上海二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四方合作,通過上下游產業合作特點的整合與設計,開展全產業鏈的深度合作。

聚焦腫瘤免疫、生物製劑、肺纖維抗體治療、新冠mRNA疫苗研發、新型複合鎮痛藥物開發等9個創新項目進行了路演。

“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启动,打通产业链中间壁垒,新药“从0到1”转化

上海交大醫學院副院長江帆

生物醫藥成果轉化高投入、高風險、週期長,產業鏈環節存在中間壁壘,一般社會資本對於戰略意義大、突破0到1的“長線”技術不感興趣,財政資金與社會投資銜接也常常空檔。此次平臺將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型醫院與藥企、資本等形成產學研資的合作聯盟,體現國家戰略、投入公益基金、設計投資策略,為研發活動“雪中送炭”。

孵化平臺的各方在合作中將扮演互補角色,並突出功能定位。其中,上海交大醫學院是集醫、教、研以及社會服務全面發展的研究型、創新型院校,在合作中作為研發力量的載體和創新成果的源頭,提供轉化政策與隊伍建設的保障。

“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启动,打通产业链中间壁垒,新药“从0到1”转化

上海醫藥集團總監柯櫻

上海醫藥集團在創新合作中不僅提供研發經費和研發把控,還將發揮臨床研究、產業化生產及銷售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助力項目的熟化與落地;上海生物醫藥基金作為孵化平臺的資本合作方,將提供額外的戰略資金支持和嫁接資本運作等優勢實力資源。

二醫投資作為交大醫學院的全資資產經營公司,旨在支持和輔導發明團隊的市場化運作,推進產學研的結合與高校項目的科技成果轉化。

“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启动,打通产业链中间壁垒,新药“从0到1”转化

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

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表示,此次合作不是突發奇想,而是希望此舉能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路,突破機制體制的約束,讓科技人員與企業有充分的接觸空間,擦出創新的火花。

“交大醫學院2019年獲得國家自然基金的項目排在全國首位,達到728項,但是老師們的項目不能只停留在論文上,要能真正的直接的用於支撐產業發展。合作順應了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趨勢,整合了各類創新資源,達到共建共贏的目標。”

“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启动,打通产业链中间壁垒,新药“从0到1”转化

上實集團董事長沈曉初

上實集團董事長沈曉初希望通過四方合作,充分發揮其多元化資本運作及全球資源優勢,全方位、全週期地為交大醫學院早期科技成果孵化提供強大的資源後盾。推動上海在生物醫藥前沿領域和核心關鍵技術、臨床醫學研究、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優化產業生態環境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策源地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上药-交医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启动,打通产业链中间壁垒,新药“从0到1”转化

聚焦腫瘤免疫、生物製劑、肺纖維抗體治療、新冠mRNA疫苗研發、新型複合鎮痛藥物開發等9個創新項目現場進行了路演。

在“生物大分子藥物遞送技術平臺”項目路演中,上海交大醫學院高小玲教授認為,對於醫學院校的科研人員來講,最大的成就感莫過於研究成果能夠轉化為治病救人的良方。然而,長期以來,在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之間,由於缺乏企業的參與,太多實驗室有創造力、能夠解決實際臨床需求的工作被埋沒。

“期盼上藥-交醫的合作能夠架起一座橋樑,實現更多從0到1的轉化。”

帶來“激動型腫瘤免疫治療抗體優化平臺”項目的上海交大醫學院李福彬教授談到,在實驗室裡開展工作的一個主要出發點是通過研究創造新的認識、幫助解決實際問題,這個過程可能非常漫長,希望合作平臺的建立能夠為這一過程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