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六大行動,青島打造科技創新「完美生態圈」!

出台六大行动,青岛打造科技创新“完美生态圈”!

今日,《青島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

工程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政策發佈會召開。

政策實施 “新技術攻關、科技企業培育、

創新平臺建設、成果轉化促進、

科技金融提升、改革創新深化”六大行動,

為創新發展鋪了一條更寬廣的路!

行動一:新技術攻關

新一代信息技術

微電子技術

重點突破 MEMS傳感器相關先進封裝技術、磁傳感芯片技術等前沿引領技術,大力發展消費電子、車載電子、海洋信息和高端海洋裝備等產品,實現青島市微電子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光電子技術

重點突破光通信相關的高端激光器芯片及用於光纖通信的光收發模塊技術,加大新型顯示的激光顯示技術、量子點背光關鍵技術開發應用技術創新,大力發展光電子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人工智能技術

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交通、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智能醫療、智能家居等產業智能化升級。

先進計算技術

大力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相關的大數據分析應用與類人智能技術、視頻大數據相關的互聯網視頻收視體驗實時監測分析大數據平臺開發等關鍵共性技術,建設互聯網視頻收視體驗實時監測分析大數據平臺。

網絡與通信技術

重點研究和突破移動通信終端產品研發製造、5G高頻段技術及應用、衛星導航及通信技術應用、基於量子信息技術的網絡安全協議研究等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加快推進量子通信、移動互聯網產業鏈的培育和平臺佈局。

先進製造

儀器儀表技術

重點突破三座標控制測量、質譜技術、分析儀器核心器部件精密加工製造等通用儀器儀表技術,突破光電傳感器、在線監控、在線檢測數據傳輸等專用儀器儀表技術,積極引進國內外優勢單位和研發團隊等,提升儀器儀表產業競爭力。

軌道交通技術

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裝備、集成應用與標準規範的成果體系,推進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發展。

航空航天技術

重點圍繞輕型航空發動機、無人機、導航衛星、航空航天探測新材料等方向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引進國內外航空製造業企業和科研單位,構建航空科技孵化與轉化平臺,提高航空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及產業化水平,壯大航空產業鏈。

智能製造技術

發展網絡協同製造技術,重點研究基於“互聯網+”的創新設計、基於物聯網的智能工廠、全生命週期製造服務等關鍵技術,推進製造業智能化發展。

生物與醫藥

生物醫藥技術

重點突破抗腫瘤診斷篩選、基因檢測和編輯等技術,開展腫瘤早期診斷、藥物過敏、腸道菌群、產前無創檢測等基因技術研究。

開發Ⅰ類創新藥物、新型人用疫苗、治療性抗體、高附加值營養保健品等,針對腫瘤等重大疾病的精準和個性化治療世界領先技術,搶佔健康產業發展制高點。

醫療器械技術

重點突破醫用高端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技術、基於人工智能的輔助測量/診斷技術、精準診療一體專科應用等前沿技術。

生物化工技術

重點突破新一代工業發酵技術、生物製造、酶工程等技術,積極引進國內知名院所和研發團隊,研發高效低成本化學品生物合成製造路線,形成自主知識產權。

生物能源技術

重點研究化學轉化與生物轉化融合技術、合成生物技術、代謝工程和系統生物學等技術,優化生物汽柴油製備工藝,建立新型高效 “酯化—轉酯化”工藝,開展規模化生物天然氣製備中試。

生物農業技術

研究快速分析的遠程控制技術,基因定位與編輯、分子標記、傳統育種結合分子育種技術,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融合表達、納米抗體庫構建與篩選、芯片檢測、固體制劑調節釋放等技術。

新能源新材料

新能源

開展太陽能光伏發電、低品位能源熱泵、氫燃料電池儲能等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研究,提供零碳/低碳、經濟智慧的能源解決方案,打造新能源創新應用示範區。

動力電池及電池材料

重點突破氫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高性能電極材料、發動機研發及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新型高效能量轉化與儲存技術、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電池技術、電源管理技術等技術,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體系。

新能源汽車

重點突破基於第三代半導體的充電設備、大規模電動汽車車—網互動技術等一批前沿引領和關鍵共性技術,形成智能電網等關鍵裝備及產品,推動電動汽車創新應用示範。

新材料

圍繞新型碳材料、特種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和複合材料等領域,重點開展低成本石墨烯製備、軟磁合金及金屬粉末霧化製備、高性能鋁合金、橡膠材料綠色製造、海藻纖維產業化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推動新材料融入高端製造供應鏈。

現代海洋

海工裝備

重點突破深海探測和開發裝備技術,重點突破船舶配套技術研究,突破水下安防技術。

海洋儀器儀表

開發近海環境質量監測傳感器和儀器系統、深遠海動力環境長期持續觀測重點儀器裝備、有大氣波導監測預報功能的船載海洋氣象精細化監測設備等。

海洋新材料

開發新型海洋溫鹽深傳感器及海洋防護功能薄膜材料,形成海水淡化成套裝備設計、研發、生產、技術服務等能力,壯大海水淡化裝備產業。

海洋新能源

重點突破天然氣水合物的固態儲運、原位監測、樣品標準化測試技術,海水源熱泵技術,海洋潮流能波浪能的高效捕獲與轉換,海洋能集成供電示範系統,海上風電場關鍵技術及示範應用,構建海洋能應用示範系統,推動我市海洋能源裝備產業化發展。

海洋生物

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技術,突破海藻生物醫衛材料等關鍵技術,發展海洋農業技術,配合國家 “藍色糧倉”重大項目實施,開發深遠海海域的魚類大型深水網箱養殖設施、深遠海專業化養殖工船和養殖新裝備,構建海陸接力養殖新模式。

海洋通訊與信息服務業

重點突破國際海洋數據的挖掘、集成應用技術,開展全球海洋數據的三維建模、軟件和數據庫開發,提供海洋環境預報、海洋大數據的虛擬現實、氣候和地質信息服務等。

行動二:科技企業培育

實施創新型領軍企業培育工程

集聚資源扶持企業做大做強

研究制定創新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高新技術產業投資。

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對我市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且有顯著經濟效益的,經評審認定,給予團隊1000萬—1億元綜合資助。

支持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充分發揮領軍企業品牌影響力和創新優勢,建設開放式創業平臺和眾創空間,優先推薦申報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示範。

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科技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平臺組織,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試點,下放立項權和資金分配權。

實施科技型企業培育 “百千萬”工程

遴選100家以上高成長性高新技術企業(以下簡稱重點高企)予以重點培育和扶持,助推企業快速發展;持續培育5000家左右“千帆計劃”企業(以下簡稱千帆企業),加快小微企業成為規模以上企業、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重點高企和千帆企業的示範引領和各項政策的落實,服務帶動超過10000家科技型小微企業儘快發展壯大。

戳此複習:

實施高技術產業培育工程

以 “雙百千”工程為統領,圍繞優勢特色產業和有發展潛力的新興未來產業,加大保障扶持力度,強化協同推進機制,加強產業園區支撐,“一業一策”加快高技術產業集聚,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力爭到2022年,25個高技術領域細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總額突破5000億元。

行動三:創新平臺建設

推進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建設

加快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國家深海基地建設,推進中科院青島科技創新基地建設。

推進高端研發機構引進集聚

靶向產業精準招才引智。圍繞亟需發展的高技術產業,有針對性引進高端研發機構,推進華東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國家網絡安全中心、歌爾微電子研究院等機構落地發展。

推動引進院所深度融入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院所產業平臺作用,促進引進院所深度服務地方。

推進高端技術創新平臺發展

強化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精準聚焦海洋生物醫藥、高速列車、虛擬現實、智能家居、海洋裝備等產業領域及軍民融合重點領域,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強化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快發展,打造全國或行業領先的高端創新平臺。支持青島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爭創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

強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加強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帶動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支持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行動四:成果轉化促進

加快技術轉移體系建設

完善技術轉移架構

以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為契機,探索建立多層次技術轉移服務架構。支持高校院所依託優勢學科建設專業化技術轉移平臺,加快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建設

壯大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加大對技術轉移服務補助力度,對開展技術合同登記服務的機構、輸出成果實現本地轉化的高校院所給予獎補,對引進的國內外知名技術轉移機構給予補助,對國家級科技合作基地和國際技術轉移項目等給予獎勵。

打造技術轉移人才隊伍

支持高校院所將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等納入學歷教育,開展專業化科技服務培訓,打造全國海洋技術轉移專業化人才高地。

優化孵化服務平臺

推進孵化載體 “專業化”。支持龍頭骨幹企業、高校院所建設專業孵化載體,引導孵化器專業化發展。

利用現有孵化硬件空間,培育 “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業孵化鏈條,實現孵化服務由 “企業集聚”向 “產業培育”轉變。

暢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

開展產學研對接專項活動,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轉化;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推動高校院所成果轉化;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科技園等孵化載體,助推地方產業發展。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產權服務

加快高價值專利培育。增強企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圍繞新興產業,加大高質量專利儲備,推動新興產業加快成為專利密集型產業;對加快產業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核心技術專利組合 (專利池),每項給予

50萬元獎勵。

促進專利運營轉化。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設立專利運營基金;鼓勵知識產權運營公司與高校院所、重點企業,聯合開展知識產權創造、佈局、引進、轉讓等活動。

對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優秀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給予資助。對獲批國家、省級知識產權運營試點機構和服務品牌機構的給予獎勵。

行動五:科技金融提升

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強化科技金融頂層設計。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使用效益,支持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培育發展。

完善科技金融機構體系

以控股、參股、出資引導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科技創新;發揮科技支行示範效應,帶動設立更多科技金融專營機構,支持設立科技金融事業部和科技金融特色支行。

☀優化科技金融服務。實施 “科技金融特派員”計劃,深入挖掘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為企業量身打造個性化融資服務。

做強科技金融股權融資服務

擴大股權融資規模。完善 “智庫基金—專利運營基金—孵化器種子基金—天使投資基金—產業育成基金”投資鏈條,對科技型企業成長髮展全過程給予股權融資支持,到2022年,基金總數達100支,資金總規模超100億元

突出專業基金導向。組建重點產業專利池,聚焦重點高技術產業領域打造專利高地;通過 “技術+基金”方式,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提升風險投資活力。推動孵化器管理運營公司持股孵化,吸引社會資本共同組建天使投資基金,重點投向初創科技型小微企業;鼓勵知名基金公司、投資機構、大企業集團發起設立科技產業投資基金;組建3—5支科技產業基金

,爭取國家引導基金給予支持。

做大科技金融債權融資服務

☀強化貨幣信貸政策引導。鼓勵銀行機構加強差異化信貸管理,適當提高科技型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率。到2022年,科技信貸投放總量累計超過1000億元,每年為1000家企業提供科技金融服務。

☀擴大科技信貸覆蓋面。優化專利權質押貸款服務,推廣科技信貸風險分擔模式,提高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

做實科技金融股債聯動融資服務

推廣科技金融投保貸聯動業務。將銀行業金融機構 “信貸投放”與創投機構 “股權投資”相結合,實現信貸風險和收益相匹配。

☀爭取國家投貸聯動試點。賦予銀行投資功能,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和債權融資服務。

☀發揮市場機制助力企業聯動融資。推廣

“先貸後投”“先投後貸”業務模式,幫助銀行貸後企業獲得股權投資。

行動六:改革創新深化

促進科技人才改革

突出重點引才。在組織實施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青年創新人才等人才計劃時,向重點產業領域適當傾斜;拓寬引才領域,積極吸引創業孵化、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等領域高水平專業人才落戶。

優化服務育才。逐步改進科技人才引進培育模式,針對重點產業急需人才發展需求,進一步完善人才住房、安居落戶、醫療社保、家屬安置等政策服務體系,營造全方位 “保姆式”的人才服務環境

強化激勵用才。人才激勵形式由 “重資金”向 “促活力”轉變,更多鼓勵科技人員以智力和技術要素參與創新收益分配,通過兼職兼薪、股權分紅激勵、基金跟投

等形式,引導科技人才投身創新創業。

推動科技軍民融合

促進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建設軍民兩用技術交易中心,支持技術交易、科技金融、創新服務等成果轉化工作,引導民用領域知識產權在國防和軍隊建設領域運用,鼓勵國防知識產權向民用領域轉化。

推動科技創新資源軍民統籌共享。統籌軍民共用重大科研基地和基礎設施佈局建設,建立實驗室、試驗設施、大型科學裝置、科學儀器中心等各類科技基礎設施共享共用機制。

深化科技獎勵改革

強化科技獎勵導向作用。將成果轉化應用作為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申報的必要條件,加大產業化評分指標占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提高企業獲獎比例。

注重提升科技獎勵質量

。適當控制獎勵數量,選出真正能為新舊動能轉換髮揮作用的好技術、好成果,推廣應用。

出台六大行动,青岛打造科技创新“完美生态圈”!

政策面面俱到,

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增強、

科技人才創新活力迸發、

新技術群體性突破持續湧現。

小創期待,全市創新創業環境更加優化,

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

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出台六大行动,青岛打造科技创新“完美生态圈”!出台六大行动,青岛打造科技创新“完美生态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