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山水人物闽派先,设色泼墨东瀛传

  李在,明代画家,字以政,号一斋,莆田人。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迁云南,后召入京。宣德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同待诏入直仁智殿,为金门画史。

  其山水仅略次于戴进,戴进出宫后,李在堪称宫廷画手第一。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多摹仿古人,笔气生动。

  日本著名画僧雪舟,曾向他学习画艺,故此,其技法东传日本,影响深远。

  传世作品有上海博物馆藏《琴高乘鲤图》、故宫博物院藏《阔渚晴峰图》、《山村图》、辽宁博物馆《归去来兮图》等。

壶山留传说,柯亭著清风

  柯潜,明景泰二年状元及第,历任翰林院修撰等馆职,品性高洁,为官刚正清廉,作文整洁峻整,诗风冲淡清婉。尝于翰林院手植二柏,世称“学士柏”,又于院中构清风亭一,人称“柯亭”。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柯潜之裔,自其曾孙柯英起,五世科甲联翩。故莆阳柯家有联“七世连登九进士,八闽独占一状元。”玄孙柯维骐精于史学,有《宋史新编》,亦续《莆阳文献志》二十四卷。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传柯潜为壶公山神转世,幼时于石梯寺修业,然灵智未开,甚为愚钝,竟有天对鸡屎之笑话。塾师辞去,依依送行时,见壶公山云雾尽开,霎时福至心灵,挽留先生,先生以路边所见农妇挑橄榄叫卖为联试之:“女子独行随橄榄”,潜见塾师所挎之包上有绣石榴,便对曰“先生欲走挂石榴)”塾师大奇,遂留教。此后,柯潜课业辛苦,有三年未出书亭一步之说。三年后,柯潜送塾师归家,沿溪行,师又出对“夕夜过汀溪,足踏满天星斗。”潜对以“新春悬古图,手扶万里江山。”其志向如此。

神童探花,对联圣手

  戴大宾,明正德三年探花郎,时年十九岁,授翰林院编修,人称“少年进士”,传刘瑾有养女欲招之为婿,拒之,遂于正德四年遇害。年仅二十。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然,民间传说极广,以善属对称:阔口壶公对,见其急智;月圆风扁,凤鸣牛舞,见其风趣;湄洲祖庙叠字联,见其腹笥;故世有联“戴大宾一时无对,曹子建七步成章。”拟之高矣。

大宗伯第,遮露亭止

  陈经邦,字公望,号肃庵,明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兼学士。明神宗为太子时,陈经邦选任东宫讲读官。神宗即位,他进讲经义,“明白恳切,音吐洪亮”,“仪度庄雅,进退雍容”。陈经邦的应制诗赋常常受到神宗赞赏,神宗曾亲书“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大宗伯第:即陈经邦居处,六部别称分别为吏部“大冢宰”、户部“大司徒”、礼部“大宗伯”、兵部“大司马”、刑部“大司寇”、工部“大司空”。因其任礼部尚书,故名。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遮露亭止:民间传说陈经邦侍讲东宫,后万历帝登基,仍充讲席。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常与之晤谈至深夜。万历帝担心夜深露重,母亲染病。故从陈经邦住处至太后寝宫盖一廊亭,名曰“遮露亭”。亭成后,陈经邦顿悟年少时曾祈得仙梦云“官至遮露亭且止”。立即辞官归里,退居莆田达三十年。(莆田市图书馆 张翔)

人文莆阳:历史文化名人与莆田(十二)

值班主任:林双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