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蔡康永說:“在古代,我們不短信,不網聊,不漂洋過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了,就翻兩座山走五里路,去牽你的手。”當然,也可以在山這邊,聽她幽怨地唱: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班裡一個女生在筆記本上,抄了句話“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心悅君兮君不知”。我告訴她,“心悅君而君不知”,起碼人生還有希望,如果君知道的話,欣然接受對方的愛意也說不定,所以人生最痛苦的事莫過於“心悅君兮君假裝不知”。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宋儒朱熹到在外任職的女婿家,女兒朱兌因家貧只能準備蔥湯、麥飯招待許久不見的老父,深感愧疚。吃罷飯,朱熹寫下一首詩:“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丹田麥療飢。莫為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 朱熹的開解,正如尼采所言“讓每件東西的價值都被你重新決定”。其實這就是一種圓融,是自娛也是退讓。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但使情親千里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這是我今天讀到的一句極好的詞。尋常的話語,融入一份天涯相望的真情,無須慷慨歌吟,不必生死與共,何計榮通否泰!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白居易請朋友喝酒,“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韋應物掛念山中的道士,“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

而梁實秋則說得更深情,“你走的時候,我不去送你;但是你來的時候,無論多大風多大雨,我都去接你”。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歐陽修的父親任法官寫判文時,常停筆嘆氣。妻子追問原因,則說,這是件死刑案,我想為犯人求生,卻難以實現。妻問:“還能給死囚找生路?”答:求其生而不得,那麼死者跟我都沒有遺憾。這正是古代法官人性閃光的一面。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下雪了,黛玉給寶玉戴斗笠,她站在炕沿上,用手輕輕攏住束髮冠,將笠沿拽在抹額上,將那一朵核桃大的絳絨簪纓扶起,顫巍巍露於笠外。整理完,端詳一會,說:“好了,披上斗篷罷!”這其中有深深的愛意。生命裡有些深情的東西不是語言,也不是外人可以聽到看到的,那些生命裡的細節也不是誰都能分享的。

人世間的溫情與善念(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