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雞場一年淨利潤70億!比肩華爲卻鮮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業里,有人正在悶聲賺錢!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你覺得,養雞、養豬一年能賺多少錢?

10萬、20萬?100萬?

不,70億!

在中國有這麼一家養殖場,去年靠著養雞、養豬,純利潤竟然達到了70億!!

不開玩笑,這家養殖場,每年出產8億隻雞,連起來可繞地球6圈,去年全年營收更是高達555.57億。

賣8億隻雞。。。營收555.57億。。。純利潤70億。。。對養殖戶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但確實被這家公司做到了。

這家名叫溫氏集團,中國最大的畜牧業公司,公司的創始人溫鵬程,做了一輩子農民,超級低調務實,又會經商,2016年的百富榜上,有8人都是來自溫氏集團。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因此這家公司也被外界譽為“農業裡的華為”,養豬、養雞竟然全球第一。

一家畜牧場,憑什麼與華為這家全球最具有競爭力的公司之一相提並論?吸金能力為何比一些高大上的五百強和互聯網公司高出幾條街,背後的企業家又有怎麼樣的傳奇故事?

今天這篇文章,帶你瞭解溫鵬程,這位畜牧業養殖大王的奮鬥史。

01

當時針指向北京時間9時25分,開市寶鍾洪亮響起,宣告溫氏集團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整體上市。

上市當天開盤市值突破2000億元,6700多位溫氏股東非富即貴,誕生13個億萬富翁。

恐怕連溫北英老先生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小企業,竟能靠著養豬養雞,成長為市值千億的溫氏帝國。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1957年,反右派鬥爭在全國劃定了55萬餘名右派分子,父親溫北英沒有躲過這一劫,黯然回到粵西老家,新興縣石頭衝村務農。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消沉一段時間後,溫北英突發奇想,為何不養雞為自己謀一個出路?

但在物資匱乏捉襟見肘的年代,創業異常艱難。

缺資金,他就硬著頭皮四處奔走;缺飼料,他就下河撈魚撈蝦,用自己的口糧餵雞;缺疫苗,他就上山採集草藥;缺場地,他就把自己老宅改造成養雞場;缺採暖,甚至讓雞與家人圍在一起取暖過冬……

但老天卻總是和他作對。每逢肉雞長大準備上市,都會降臨一場瘟疫,連續三次,溫北英眼睜睜看著千辛萬苦養大的雞口吐黃水,閉目縮頸的死去。

瘟疫把溫家家底掏空了,連餘糧都已經餵雞了,一家人抱頭痛哭,成為村裡人譏諷的對象。

面對這些冷嘲熱諷的言語,溫北英心碎不已,又看看餓得頭昏眼花的兒女,他必須得強忍著不能垮掉,幸運的是,妻子梁煥珍始終無條件地支持他,於是溫北英決定拿出最後一點積蓄,再賭一把。

後來溫北英終於成為遠近聞名的養雞能手,賺了不少錢,曾經譏諷過他的村民,反過來低三下四地請教他養雞技術,晚年的溫北英回憶起那段往事時,他說其實他很感謝那些嘲諷過他的人。

從一介匹夫到千億帝國掌門人,這對父子主要用了以下三招:

第一招:

“公司+農戶”模式

父親的一切艱辛和不易,兒子溫鵬程都看在眼裡,18歲的他,在別人都要搶著考大學的時候,毅然回到農村和父親一起養雞!

上陣父子兵,溫北英二話不說,帶著一家老小跑到簕竹農場安家落戶,準備找一塊地方實現他一生的抱負。

溫北英聯合七戶農民,再加上兒子溫鵬程一共八個人,每人集資1000塊錢,籌辦起了簕竹雞場,這也是“七戶八股”的由來。

辦場初期由於經費不足,設備極其簡陋,但這都難不倒溫北英,他先是把一塊荒蠻之地挖成魚塘,在塘面上建雞舍,利用雞糞養魚,塘邊種果樹,由此形成了一個雞、魚、果立體式的生態系統。

但僅僅是憑藉一些小聰明,溫北英依舊彌補不了資源缺失的短板,開場開了兩年,簕竹雞場的種雞飼養規模仍然只有1000只左右。

閉關苦思冥想之後,溫北英終於憋了一個大招!他找來自己的農民兄弟姐妹們跟他們說,”親,來做我的小夥伴吧。"於是這句話誕生了讓現在無數人爭相模仿的溫氏模式——公司+農戶。

“公司+農戶”模式不但實現了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將大量低效率、小規模的農戶由散兵遊勇的狀態變成一股合力,使農戶真正參與產業化競爭。

這樣一來,簕竹畜牧聯營公司的經營效益得到了明顯提高——公司總產值1986年為36萬元,1987年上升為100萬元,1988年再度飆升為235萬元;養雞利潤也由1986年的5萬元上升到1988年的37萬元。

變革的推行,使股東們都成為了“萬元戶”,這在當時來說有如神話。

具體做法也特別簡單,就是溫北英提供雞苗和技術,農戶負責建養殖場去養,這種模式不僅把每個人所擁有的資源充分激活,而且還調動起合作雙方的積極性,消除了很大一部分因為市場波動所帶來的影響。

那時候根本沒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而溫北英這一招,正式時下最流行的“輕資產”模式。

這一模式讓溫氏模式備受矚目,2014年溫氏實現上市肉雞4億隻、肉豬95萬頭,整體銷售規模達到了63億元,合作養戶獲利6.3億元。

第二招:

“科技興農”

沒有高科技作支撐的農業

永遠沒前途!

社會上對農業行業認知偏頗,甚至還停留在“低端,土包子”的認知上,但溫氏集團,處處都是高科技。

在創業初期,溫鵬程也是門外漢,對養豬隻能摸著石頭過河,從建豬舍、買豬種、購飼料到巡欄、喂料、防疫,溫鵬程對每個環節諳熟於心,硬生生摸索出一套養豬經驗。

除養豬外,溫鵬程還要親自殺豬,帶頭賣豬肉。總是天沒亮就起來嚯嚯磨刀,宰殺一頭豬,再把豬肉分成幾份,吃完早飯便和親戚分頭出去賣豬肉。

幾個年輕人推著自行車走街串巷,車的尾架上架了兩個籮筐,上面置一塊厚木板,那個年代吃豬肉是個奢侈的事情,一小塊一小塊的賣到很晚才能回家。

二十出頭的他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豬倌。

但只要瘟疫一來,他所有的努力都會化為泡影,一切從零開始。

溫鵬程與父親兩人當年就默契地意識到:農業要想發展,必須科技先行!

然而,他們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其他股東的認同,因為,引進科技意味著大成本的投入。這一次,又是溫鵬程堅定地站在了父親的背後,頂住一邊倒的巨大壓力,與反對派展開激烈的論爭。

在父子倆的堅持下,公司很快便建起了漂亮的每個單位三房一廳的“專家樓”,準備築巢引鳳。

幾經周折,溫氏終於成功邀請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系相關專家及人員以技術入股的方式加盟集團。

這一年,溫氏父子毅然拿出公司10%的股份換取對方的技術支持。

無疑,此後公司的發展,作證了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為公司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動力。

專家的加盟使公司的發展如虎添翼。請專家前,公司年純收入是120萬元左右(1992前),可請專家後,年純收入馬上達到246萬元以上(1992年後)。扣除30萬元請專家費用外,淨賺220多萬元。這個成果,讓原本認為自己太吃虧的股東反對派們心悅誠服。

溫鵬程在集團內的威信日益高漲。

在溫氏父子的領導下,公司儘管遭受了非典、禽流感等行業危機的雙重打擊,在同行企業先後倒掉30%、50%的情況下,溫氏集團卻逆風飛揚,保持持續增長。

2004年,溫氏仍實現上市肉雞4億隻、肉豬95萬頭,整體銷售規模達到了63億元,合作養戶獲利6.3億元。

第三招:

“讓利於農”

堅持不與農戶爭利,

動不動就給農戶補貼36億!

自古常言英雄命短,1994年3月,溫北英因為長期積勞成疾駕鶴西去,溫氏集團的接力棒就交到了溫鵬程的手裡。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溫鵬程

而溫鵬程也不是個等閒之輩,他謹遵父親的教導,擁抱高科技的慾望甚至比他爹還強烈,早在1991年,溫鵬程就敢投資17萬幹信息化建設,每一個養殖農戶領取一次雞苗、飼料、疫苗等都會在電腦上進行完整的記錄。

等到自己真正熬出頭了,溫鵬程便在信息化武裝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他先後斥資建了兩個雲數據中心,共100多臺服務器,甚至還擁有高達130多人的開發團隊,即便是一些高科技公司也不敢相信這是一家傳統農企的配置。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現代化的溫氏集團)

也就是說,從一隻小雞苗入庫開始,到它的一天三頓飯、打針吃藥,再到生孩子或進入社會,都不用人們擔心,以前養5000只雞可能需要四個人,而如今只需要一個人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能實現對養殖場的整體管理,還不耽誤吃飯約會。

这家鸡场一年净利润70亿!比肩华为却鲜有人知,你瞧不起的行业里,有人正在闷声赚钱!

溫北英去世10年後,中國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禽流感疫情,養雞戶損失慘重。

放在普通人身上,肯定要讓農戶承擔大部分損失,可溫鵬程卻堅持認為不能與農戶爭利,也不該將市場風險轉嫁到養殖戶身上,於是他就把在養豬賺到的錢拿出來,賠了36個億給養雞農戶,這相當於一年下來全白乾。

2013年,溫氏再次遭受了禽流感的襲擊,當時溫氏每天的虧損額近3000萬元,華東市場甚至全部癱瘓,累計虧損超過30億。然而即便是在虧損嚴重的情況下,溫鵬程仍然向所有合作養雞戶保證,每隻雞至少有一塊錢的收益。

經此一役,溫氏徹底奠定了在養殖戶心中的地位,如今在5萬多個養殖戶中,有95%以上都與溫氏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經此一役,溫氏徹底奠定了在養殖戶心中的地位,如今在5萬多個養殖戶中,有95%以上都與溫氏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

只有傳統的產業,沒有傳統的企業和企業家。

為什麼溫氏能做這麼好?總結起來十二個字:全員持股、重視科技、讓利於農。

如此一來,哪怕是在這麼一個偏僻的山溝裡,也能孕育出一家獨特而偉大的企業。

喜歡本文的親們,請在頁尾留言,點轉發哦

創業財經匯

創業&投資好助手

經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