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於體壇+
小威廉姆斯在美網決賽中的“罰局”風波持續發酵,在社交媒體上大家的討論也是一浪高過一浪,可事情的起因歸根結底還是她的教練莫拉託格魯那次“手勢指導”,這才有了後續的罰分、“辱罵”裁判、三次警告和罰局等一系列事件的發生。
可既然那個暗示小威上網的動作,已經通過電視轉播傳到了全世界千家萬戶,而且莫拉託格魯賽後也親口承認自己進行了“場外指導”,那麼這件事情為什麼還會引起這麼大爭議呢?
關鍵問題是出在小威在比賽中和賽後,一直強調“自己並沒有看到教練的指導”,因此她認為裁判卡洛斯·拉莫斯不應該給出這個警告。但是規則究竟是怎樣的呢?手冊中是這樣寫的:“在比賽中,包括熱身時,球員都不應該接受指導。球員和教練之間任何能聽到的、能看到的交流都被認為是指導。”
仔細研究規則不難發現,球員和教練之間的“交流”會被認為是指導,可正如小威所言,如果自己沒看到教練的手勢,那又何來“交流”一說呢?乍一聽很有道理,但在實際操作中確實存在灰色地帶,因為一方面球員確實無法自證清白,另一方面裁判也無法百分百確定球員看到了教練的指導,所以無論怎麼判罰都會有爭議:給予球員警告確實存在誤傷無辜的可能,但坐視不管也會讓漏網之魚們鑽起規則的空子來更加肆無忌憚。
而這種情況下裁判的嚴格執法,若再被加上性別、種族、地域、國籍、身份等各種標籤,恐怕任何人都是百口莫辯,正如拉莫斯此次所遭遇的口誅筆伐一樣。英國《泰晤士報》的網球記者法拉塞爾則站在了這位葡萄牙金牌主裁的一邊,他甚至認為問題出在其他裁判執法不嚴,才讓拉莫斯顯得“吹毛求疵”,他說道:“拉莫斯是少數敢在大牌球員身上嚴格執法的裁判,是他的同事們的不作為才讓他陷入今天的困境,也讓球員在受到應有處罰時卻認為自己遭遇了不公正對待。”
由此可見,正是現在的這條規則導致了球員履行、裁判執法時的雙重困擾,最終陷入一種“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死循環。所以,與其糾結於球員和裁判誰對誰錯,不如反思一下這個規則是否合理。美國名宿埃弗特就說道:“根據現在的規則,小威看到沒有看到都不重要,因為警告是針對教練的。”《紐約時報》的網球記者羅森博格也說:“這次處罰與小威的行為和性格無關,都是因為帕特里克(莫拉託格魯)的選擇和動作。”
這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既然是針對教練,那為什麼要讓球員受罰呢?所以能否修改規則,這種情況下可以給教練而非球員警告?有人甚至提議,二次警告後可以直接將教練逐出賽場,如若再犯甚至可以終身禁止此教練進入賽場。
對此,埃弗特表示同意,但她同時提出另一種可行性:那就是大滿貫也像WTA巡迴賽一樣,允許教練進行指導,把一切都擺在明面上來,因為球員和教練之間可以通過各種暗號甚至眼神進行交流,本質上難以完全杜絕,裁判也很難面面俱到。但無論哪種方法,目的都在於減少爭議,消除灰色地帶。否則以現有的規則,不但增加了裁判的執法難度,同時也造成了球員和裁判之間矛盾的升級。
閱讀更多 弈桑Ethan 的文章